返贫,也许是一条新的出路

依萱价值先生 2024-07-13 03:27:52

返贫,尤其是中产的返贫,成为今年的热词。

虽然官媒对此只字不提、避而不谈,但不妨碍这是真实发生的现象。甚至,也许已被视为一条新的出路,在持续推进着。

我国GDP至今还是稳中有进的,刁民们却一直说什么“经济下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个体返贫了。

我的国厉害了,我自己却返贫了

去年以来,大家都为国内经济感到纳闷。

上面的人纳闷:为啥生产明明还是增长的,消费却持续下降呢?

下面的人也纳闷:为啥上面极少关注如何提高大家的收入,却念念不忘要刺激大家的消费呢?

更让人纳闷的是:为啥我的国厉害了,我自己却返贫了?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工厂,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庞大的出口市场。别看前面几年的经济增长不尽人意,那还是多亏有出口这一驾马车拼命拉动,特别是关键的疫情三年。

但去年开始,欧美突然掀桌子不玩新能源了,今年更是全面围堵我国的新能源车,出口的高增长戛然而止,反而成为GDP的拖累。

外因固然不可控,但内因是可控的。

使出口增长越来越难的内因,是人力成本的上升。经济高增长的红利,让国民收入比十年前、二十年前大幅增长。但同时,人力成本也大幅增长,伴随的是出口竞争力的下降。

除非,能形成像美国的科技、日韩的电子、德国的汽车(曾经)那种领先全球的高端出口。

显然,光伏和新能源车做到了,但辉煌期只持续了四年。

2023年,拼多多海外版做得风生水起,拼多多也因此成为电商大厂里的一枝独秀。这也间接象征着:咱们的出口模式,重回老路。

出口的老路,要求低廉的人力成本。而返贫,正是降低人力成本的一条可行的出路。

楼市要重铸荣光,也需要先返贫

借鉴发达国家可知,即便楼市不再作为支柱产业,依然是经济的一面镜子,与经济波动高度关联。经济要获得持续的上行动力,楼市的财富效应也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楼市已经回调了好几年,但无论以租售比作为指标,还是对比国民收入水平,一二线房价依然处于高估的水平。

换句话说,楼市要重铸荣光,就需要先跌下去。而如果房奴们和潜在房奴们不返贫,楼价的跌下去是无法实现的。

股市要再现大牛,也需要先返贫

相比楼市,股市的逻辑就更容易理解了。对于长年3000点的A股,存在一个荒谬、却很现实的铁律:涨幅,是跌出来的。

2007年大牛市是前面5年跌出来的,2014~2015年大牛市也是前面5年跌出来的。

举个具体的栗子:假如从3500点涨到4000点,只能算小牛,甚至算不上牛;但如果从2000点涨到4000点,那就是翻倍的大牛,财富效应杠杠的!而大牛实现之时,根本不会有人再去追究3500跌到2000的那段黑历史。

而每一轮大牛,别说底部区域,甚至涨到腰部,都必然是散户筹码占比极低的。要实现这一点,要么是股民对股市长时间的绝望;要么就是股民返贫,有心无力。

以当代股民对A股的那种超越初恋、执着到极点的爱,前者的实现难度太大。

而要实现后者,几乎只涨不跌的美股、以及让大A股民间接投资美股的QDII基金,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拦路虎,必须加以限制。

然而,要实现股民返贫的同时,还要维持股市的“平稳”,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简直是一门艺术。

昨天(周三)股市跌幅很小,但发生在美联储意外转鸽的大好背景下,而且股市已经连跌9周、下行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这种表现是极其不乐观的。

到了这种地步,市场诟病了无数次、呼吁停止转融通和量化的呼声,总算等到了回应。

然而,回应不等于答应。

对于量化,采取的并不是停止,而只是额外收取费用。

盲猜一下结果:量化的交易量小幅下降,不影响镰刀割韭,额外费用也弥补了交易所的收入,韭菜们也能感受到关切,三赢!

对于转融通,采取的也不是停止,而是又一次的暂停。

这里科普一下转融通和转融券的区别:转融通是双向的,包括融资和融券;转融券就是特指转融通里的做空方向。这次点名暂停转融券,是诚意的一种体现。

但相比之下,暂停和逆周期调节对市场人气的打击程度更大。

回顾一下1月底的暂停转融通,以及3月18日的恢复转融通,就能领略逆周期调节的含义:

假如股市顺利反弹到3月中或5月初的高度,届时恢复转融券将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这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股市头顶,导致股市连冲击那个高度的勇气都没有。

AI也在加速中年人的返贫

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武汉正式铺开试点,北京等地也陆续跟进。

现在是刚起步阶段,在规模上对网约车司机确实不构成冲击。但这只是好比青蛙刚被放进温水。

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规模上去是早晚的事情。而萝卜快跑在这种起步阶段就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可见人类司机在成熟的智能驾驶面前,无论体力、成本,都是毫无竞争力的。

网约车司机,是35岁中年人兜底就业的铁人三项之一。另外两项,外卖和快递,同样将会在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后被AI轻易卷死。

以往AI取代的只有简单的机械劳动,被卷死的主要是劳动力里的老年组、低学历组。

没想到,中年组、中高学历组被卷死的一天,来得这么快……

上几代人愿意多生育,最重要原因是培养成本低、回报高,相当于稳赚不赔的投资。生得越多,家庭未来财富的期望值就越高。

这一代人不愿意多生,其实是同样的道理:培养成本越来越高、回报的期望却越来越低。明摆着亏钱的投资谁愿意干?

家庭如此,一国也如此。超过15年的高成本在校教育,毕业出来用个十来年就变相“报废”,丢进“灵活就业”的池子,踏上返贫的道路。

于国而言,人力资源产生的净价值就是负的。长此以往,谈何增长?谈何崛起?

返贫,不是贬义词

众所周知,橄榄型的财富结构,是理想的、幸福指数最高的社会形态。

从金字塔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转型,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现在看来,显然没有成功。原因必然是众多的,但可以确定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经济总量还不足以支撑转型。

转型的本质,是让基数庞大的底层,跃升为中产。因为如果要上层财富下沉到中产,至少在我国是不实现的。

中产的财富水平是底层的几十上百倍。那就意味着这种转型,需要的经济总量增长幅度也是几十倍的级别,不是三、四次GDP翻番就能实现的。而且当下的增长趋势,想要再实现十年翻番,几乎是不可能了。

转型不成功的结果就是反噬,这种反噬就体现为大面积的中产返贫。

然而,转型不成功,不等于否定对转型的尝试。尝试和失败,本身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同样,返贫也不是贬义词,它是一个中性词。对于宏观层面,可能是破局的一条新出路。对于微观的个人而言,同样也可能是改变财富阶层的一条新出路。

有一种说法叫主动返贫,就是在大环境迫使至被动返贫之前,主动拥抱变化,提前告别以往“奢侈”的消费方式、乐观的投资方式,比其他人早一步进入“返贫”模式。

例如提前转型“消费降级”的商家;例如早早就提前还贷,主动收缩杠杆的人;例如早早就结束对股市的幻想,壮士断臂,然后老老实实跟着国家投央企、大票的人……

损失比其他人少,就相当于在财富洗牌中,排位得到上升。对于“万一”出现的财富增值机遇,也拥有更多的资本去把握,获得更大幅度的上升。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0 阅读:0

依萱价值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