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第二届“静宁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评述

秋柳人文平川 2025-02-12 17:30:36

作者:王知三 靳根元 杜 良

引 言

我们用静宁县文化馆一则广告宣传短视频的文字作为《静宁县第二届“静宁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评述》一文的“引言”,更能贴近“静宁风情”展览展播的要旨吧!

用镜头捕捉生活温度,以光影雕刻城市记忆。2月7日,第二届“静宁风情”摄影、短视频展在县文化馆隆重开展,参加本次展览的作者、摄影爱好者以及社会群众纷纷前来观展,并参与了现场摄影知识竞答活动。

本次展览共展出100多幅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及30多个短视频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巧,捕捉了静宁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精彩瞬间,展现了新时代静宁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巨大变化。

这里,我们首先给读者、看众、观众解释一下什么是“风情”?

 风情即“丰采”“神情“;筒而言之即是“风土人情”。 (出自《晋书·庾亮传》)

繁琐一点讲,‌“风情”的正确解释是:一是‌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这是“风情”的基本含义,指的是空气流动的现象,包括风向和风速等。二是‌人的仪表举止‌:在文学作品中,“风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具有高雅、优雅的意味。三是‌情怀和意趣‌:指一种内在的情感和兴趣,可以表示一种独特的韵味或情趣。四是‌男女间爱慕的感情‌:通常指男女之间的爱情或浪漫情感。

综合概括的说,风情即‌风土人情‌:指一个地域的高山流水,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的特色,常用于描述特定地域的文化特征。这些解释涵盖了“风情”在不同语境下的多种含义。(引自“百度网”)

明白了“风情”的含义,我们便明白了静宁县文化馆举办第二届“静宁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的命题主旨和它的内容提要了吧——“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的精彩瞬间,来展示新时代静宁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一、 关于“静宁风情”的选题

“静宁风情”参赛的作者,都是静宁土生土长的、熟悉家乡风俗习惯的、跑遍静宁大地的、热爱静宁人文景观的“发烧友”,或者是狂奔乱窜的旅行大侠,时髦的名字叫“驴友”。他们扛上长枪短炮,钻山爬坡,住土洞,不论严寒酷暑,暴风雨雪,结帮拉队去静宁知名的景区大显身手,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圈速度、不同的感光度、不一样的白平衡、不一样色温,拍摄出不一样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我们列举赛外几位摄影大侠,如古城镇程兵虎的人物,行政工作者李文环、王海军,专业摄影师张百良等他们的人物、自然景观、航拍气势,都拍出了名堂。很受网友的的喜爱与欢迎;再如赛内的靳万強、常发强、柴旺宁、马玉琳、雷金生、杨石虎、马润龙、张引男、邹艳霞等一批青年摄影爱好者,作品脱颖而出,很有发展前途。他们在选景、角度、构图、用光、灵活掌握、熟悉用运器材的技能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与摄影艺术能力。如果他们以后多注重影视文化方面的修养提升,将来肯定成为国内影视圈里的大家。

下面我们就本届“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选题方面,作以简要评述——

(一)聚焦地域自然风光

1.独特地貌景观呈现

静宁地处黄土高原,其独特的黄土地貌是重要选题方向。沟壑纵横的山川、雄浑壮阔的梁峁坡塬等自然景观,通过摄影和短视频的镜头得以生动展现。比如拍摄葫芦河的夕阳余晖,洒在千沟万壑之上,光影交错间凸显出葫芦河的遥远沧桑与厚重,让观众领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

2.四季风光变化的捕捉

静宁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色。春天,漫山遍野的杏花、桃花、百万亩苹果花、梨花盛开,粉白相间的花海田,都成为本届风情摄影的绝佳拍摄题材;夏天,郁郁葱葱的山林与碧绿的田野相互映衬,展现出勃勃生机;秋天,金黄的树叶、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构成丰收的画卷;冬天,银装素裹的大地,文化城,雪后的山峦和村庄别有一番宁静之美。通过对四季风光的捕捉,全方位呈现了静宁自然之美。

一百多幅作品,30多则短视频,大都展现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且构思精巧,选景独特。值得静宁人来观赏。这些作品,是静宁人的文化大餐,她都象征着静宁人的精神,是静宁人的品质与优秀人格的魅力。

(二)挖掘传统民俗文化

1.民间传统节日记录

静宁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春官词等文化活动,充满欢乐祥和的氛围。摄影和短视频记录下村人精彩的表演瞬间、群众热闹观看的场景,展现传统节日的热闹非凡与深厚文化底蕴。又如端午节的包粽子、挂艾草等习俗,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与重视。

2.民俗技艺传承展示

静宁的民间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独具特色。本届风情摄影选题围绕这些民俗技艺展开,拍摄

手工艺人精心创作的过程,从构思到成品,细腻地展现每一个步骤,让观众了解传统技艺的魅力与精湛之处。同时,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还可以采访手工艺人,讲述他们传承技艺的故事和坚守的初心。

(三)展现地方人文生活

1.乡村生活场景描绘

静宁的乡村生活充满质朴的气息。选题聚焦乡村日常,如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乡村小院里悠闲的午后时光、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天的温馨画面,编柳条筐,窖里掏洋芋,杀鸡做大盘鸡等。这些场景通过摄影和短视丝频呈现,勾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激活静宁游子的乡愁情怀,也反映出静宁乡村的风土人情和邻里关系。

2.城市发展风貌呈现

随着时代发展,静宁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展览选题会关注城市的新变化,如现代化的建筑、宏伟的体育馆,繁华的商业街、居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等。马润龙的航拍通过对县城宏伟景条的画面,既展现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保留了珍贵的岁月记忆资料,体现静宁这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的变迁与活力。

(四)突出特色美食文化

1.特色美食制作揭秘

静宁烧鸡、静宁大饼等特色美食闻名遐迩。选题深入厨房和作坊,拍摄美食制作的全过程,从食材的挑选、准备到烹饪的关键步骤,详细展示每一道工序。让观众不仅看到美食的诱人色泽,更了解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配方,感受美食文化的魅力。

2.美食与生活的关联

除了制作过程,本届风情摄影的选题还注重展现美食与静宁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拍摄家庭聚餐时摆满一桌静宁特色美食的场景,或是街头巷尾人们品尝小吃的满足神情,体现美食在静宁人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 关于航拍图片、视频的艺术价值

航拍静宁山川地貌,再现了静宁春夏秋冬的秀美风光,震撼人心。

在本届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中,航拍照片与短视频占据了相当的位置和一定的分量。航拍技术是近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独特且多元的一门摄影艺术。

航拍又称空拍、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航拍图片视频能够清晰的表现地理形态,航拍利用的无人机航拍飞控是一个集单片机技术、航拍传感器技术、GPS导航航拍技术、通讯航拍服务技术、飞行控制技术、任务控制技术、编程技术等多技术并依托于硬件的高科技产物。

我们影视团队是静宁最早使用高端航拍器的一家个体公司。我们最早掌握了航拍技能,将航拍视频、图片应用在专题片、短视频中去一个团队。

(一)航拍照片的艺术价值

1.独特视角与宏观视野

航拍能够突破地面拍摄的局限,从空中俯瞰大地,展现出宏大壮观的场景。比如本届几位航拍手拍摄静宁县城全貌、航拍乡村的图片、视频,完整的呈现了县城的布局、街道的脉络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态,让观众感受到城市规划的秩序与美感。对于静宁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森林等,航拍图片、视频捕捉到了它们的走势和广袤无垠的气势,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宏观视野是常规拍摄难以企及的。

航拍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角度,人们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线条、形状和图案。例如,农田里整齐排列的农作物形成的几何图案,或者蜿蜒曲折的沟壑山岭,在航拍视角下呈现出独特的韵律,为画面增添了抽象艺术的魅力。

2.光影效果的独特呈现

由于拍摄高度和角度的变化,航拍照片捕捉到了特殊的光影效果。阳光斜射时,建筑物、山峦等物体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形成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画面。不同时间段的光线色彩差异,如日出日落时温暖而绚丽的光线,洒在静宁大地上,创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赋予照片独特的情感基调。

航拍还可以利用云雾等天气元素来营造神秘的光影氛围。云雾缭绕的仙人峡山峰在航拍照片中若隐若现,光线穿透云雾产生散射效果,使画面充满诗意和空灵之美。

3.记录与见证的艺术

作为一种记录手段,航拍照片能够真实地记录下乡镇地城在特定时期的发展状态和环境面貌。它见证了城市的建设变迁,如西拓城区、东拓城区、南河流域区的崛起、旧城区的改造;也记录了静宁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城川生态区,司桥乡、灵芝乡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发展,界石铺镇孙家沟百年地震自然灾害后的地貌改变,仙人峡、悬镜峡等航拍短视频。这些照片短视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成为一种艺术化的见证,让观众通过画面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岁月的痕迹。

(二)航拍短视频的艺术价值

1.动态叙事与节奏感

本届风情摄影短视频展播,通过连续的画面和动态的镜头语言,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或传达一种复杂的情感。例如,静宁王知三、包胜利的静宁春夏秋冬电视专题片,以乡村四季变化的景色为内容,集中展现静宁四季的美丽颜色;常发强、马润龙以城市一天的生活为主题的航拍短视频,可以从清晨的宁静开始,随着太阳升起,展现街道逐渐热闹起来、人们开始忙碌工作的过程,再到夜晚华灯初上的繁华景象,通过精心剪辑的画面顺序和节奏变化,构建起一个生动的叙事结构,吸引观众沉浸其中。

常发强的航拍镜头,从运动速度、切换频率等元素,创造出了独特的节奏感。快速的镜头移动和紧凑的剪辑,特别合适的表现出了紧张刺激的场景,他舒缓的慢镜头,通过推、拉、摇、移手法,则营造出了舒缓、宁静的氛围,用于展现自然风光或历史古迹的庄重与深邃。

2.音乐与音效的融合

短视频温馨适宜的音乐和音效,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风格可以与画面内容相呼应,进一步烘托气氛,营造出了温馨惬意的氛围。

3.视觉创意与艺术表达

航拍短视频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通过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和后期特效,如延时摄影、慢动作摄影、虚拟现实,AE模板,增强现实技术等,创造出了极具创意和奇幻感的视觉效果。如仙人峡瀑布,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创作者还通过独特的剪辑手法和画面组合,深刻表达了个人的艺术观点和情感态度。他们用不同场景之间的巧妙转场、色彩的统一与反差对比等,都成功为短视频艺术表达展示且显露了他们的制作手法,使航拍短视频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记录,更是一件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品味本届30多屏短视频,你就能跟着拍摄者的智慧思维,去畅游静宁大地,欣赏航拍艺术的无限乐趣。

三、摄影者年龄差距与作品的思维情趣

“静宁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汇聚了不同年龄层的创作者,他们在审美观点和设备运用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我们从事摄影、短视频拍摄的实践经验证明,不同年龄的摄影者对摄影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思想、思考)特点:

青年摄影者(大致18 —— 35岁),他们的思维大都充满活力与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眼界高,勇于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题材。因为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思维较为跳跃、开放,加上他们自身的高学历,高文化素养,往往更多关注自我表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渴望通过作品展现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的思考。作品带有强烈的青春气息和探索精神。比如常发强(研究生)、马润龙(本科生),在拍摄短视频中,选择独特的拍摄角度,大胆的去捕捉那些充满动感和时尚感的航拍画面。在人像摄影中,多聚焦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自然的姿态,传达青春的欢乐与生活迷茫。

中年摄影师(大致36 —— 60岁),这一年龄层的摄影者,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思维更加成熟、沉稳。他们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看待问题更加全面、深入。在创作上,多将个人经历和思考融入作品中,追求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如靳万強、周小强、柴王宁、马玉琳、杨叶等,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思想性。拍摄人文题材时,会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画面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文人性;拍摄风景时,会注重画面的意境营造,传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比如靳万強参赛的几副摄影作品《又见面了》《小憩》《妙剪生花》《杨叶》,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美景,更蕴含着对岁月变迁、乡村发展的思考。

老年摄影师(大致60岁以上),静宁老一代摄影工作者,现在继续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几乎为零,像樊晓峰、徐新学、鲍国和等,他们已经退出了静宁摄影圈,这里我不再作评述了。

年龄差距对摄影作品思维情趣有如下影响:

1.风格差异

由于年龄不同带来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体验差异,不同年龄段摄影者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上面我们讲过了,青年摄影者可能偏好时尚、潮流、夸张的风格,以吸引他人关注;中年摄影师则更倾向于写实、细腻、富有内涵的风格;老年摄影者可能追求简约、自然、平和的风格。在拍摄花卉题材时,青年摄影者会通过后期处理让花朵色彩更加鲜艳夺目,如张引男的花卉作品《春信》《梅雪争春》,她构图大胆独特,特写花卉细腻;中年摄影者会注重展现花朵的生长状态和细节,如陈爱文的《梨花醉》,她的画面构图严谨,大光圈下的花卉细节逼真;老年摄影者只是简单地记录花朵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画面简洁而宁静。

2.题材选择

年龄差距会导致摄影者对题材的选择也有所不同。青年摄影者对流行文化、科技、自我成长等题材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中年摄影者更关注社会问题、家庭情感、历史文化等题材,反映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老年摄影者,比如王知三,多选择生活场景、自然风光等题材,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回忆。

3.情感表达

不同年龄阶段的摄影者在作品中传达的情感也各有特点。青年摄影者的情感表达较为直接、热烈,充满激情和冲劲,喜欢用夸张的画面和强烈的色彩渲染感情气氛;中年摄影者的情感更加内敛、深沉,隐蔽,通过作品传递出一种沉稳和思考;老年摄影者则还用温馨的画面和柔和的光线(剪影式)记录家庭聚会的欢乐瞬间,情感则趋于平和、温暖,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喜欢拍摄家庭主题,如老年人的生活纪实等,以传达对家庭温暖的珍视。

概括而讲,摄影作者年龄差距会显著影响摄影作品的思维情趣,不同年龄段的摄影者以各自独特的视角、风格和情感为我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摄影世界。

王知三作为一位老年摄影创作者,由于从小成长于相对传统的社会环境,对静宁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很注重展现静宁的传统文化底蕴。近年來拍摄了许多乡村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活动等题材,通过细腻的刻画和沉稳的色调,传递出静宁风情中古朴、厚重的一面,唤起人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近十年时间里,静宁县青年摄影创作者发展很快,特别是手机摄影者,只要有手机,人人都是摄影手,会拍不会拍,在家里面、在社会上的活动场面,掏出手机,乱拍一通,乱发一通。全国各地都一样,可以用“全民摄影时代”一词概括这种文化现象。

但是,真正强调个性与时尚感摄影的青年创作者并不是很多。20岁以上的年轻人,成长在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的审美观点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喜欢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和诠释静宁风情。在作品中,常常融入了时尚、潮流的元素,采用夸张的色彩、独特的构图方式,展现出静宁风情中充满活力和现代感的一面,以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他们追求视觉冲击与新奇感,更多注重短视频制作技巧,如无人机拍摄、特效合成等,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效果。像常发强、张百良、许辉,他敢于突破传统审美束缚,尝试各种新颖的表现手法,为静宁风情的呈现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青年摄影者还热衷于新技术设备购买(借钱买、贷款买),对新技术充满热情和好奇心,乐于尝试各种新兴的摄影和短视频设备。他们往往是最早购买和使用新型无人机、高性能运动(单反)相机、专业级短视频拍摄设备的群体。这些先进设备的高画质、多功能以及便捷性,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空间。

静宁的青年摄影者凭借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能力和敏锐的感知力,他们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善于挖掘设备的潜在功能。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设备的特性,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同时,他们还善于结合各种软件工具对拍摄素材进行后期处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四、“静宁风情”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的文化价值

(一)记录与传承地方文化之价值

直观呈现风土人情。通过摄影和短视频的形式,将静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元素生动地记录下来。比如静宁古老的庙宇建筑、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静宁四季风光、自然景观、苹果生产、静宁风味小吃等,这些影像资料都会成为后人了解静宁过去风貌和文化形态的珍贵档案,防止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文化记忆被遗忘。

(二)传承民间技艺与生活智慧之价值

对静宁民间手工艺人制作过程的拍摄,像手工刺绣、剪纸艺术、掐丝画、民间社火、传统木工技艺等,展示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技艺。这些影像能够让年轻一代认识和学习先辈们的传统技艺,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三)增强地域文化认同之价值

1.激发家乡情感。对于静宁本地人来说,展览展播中的熟悉场景、人物和故事,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看到自己生活的土地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会增强他们作为静宁人的自豪感,进而更加积极地传播家乡文化。

2.凝聚文化共识。本届摄影短视频展览展播,参赛者的不同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静宁民俗风情,让观众全面了解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这种集中展示有助于在当地民众中形成对地域文化的共同认知和理解,凝聚起大家对静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识,促进社会凝聚力的提升。

(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之价值

1.对外宣传窗口。摄影和短视频作为直观且易于传播的媒介,能够吸引外地观众的目光。外界通过观看展览展播内容,可以快速了解静宁的魅力,打破地域限制,将静宁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平台,提升静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文化碰撞与融合。展览展播吸引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关注,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外界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为静宁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促进静宁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元素,实现创新发展。

(五)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之价值

1.鼓励创作热情。举办这样的展览展播活动,为当地摄影和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文化题材的创作中。这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艺术创作氛围,还可能培养出一批有潜力的摄影人才。

2.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摄影和短视频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理念,为静宁文化的呈现带来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创作者们在追求更好地展现静宁风情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

0 阅读:1

秋柳人文平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