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山木》:照顾好你的身体,更要照顾好你的灵魂

幻翠聊文化 2024-11-07 03:56:11

有关身体和灵魂,庄子讲过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个,鲁国有个人叫单豹,住在山里,远离世俗,不让世俗的纷扰扰乱自己的内心,不去争名夺利,以便保持内心的平静。

这个人活到七十多岁,面色依旧如同婴儿。

可是有一天,他遇到饿虎,成了老虎的食物。

而另一个叫张毅的人,是世俗的成功人士,在名利圈里钻营,八面玲珑,锦衣玉食,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然而,世俗纷扰,他的内心也没法真正平静,因此活到四十岁,就因“内患”而死。

庄子评论说,这两个人,一个不注重外在,死于外患,一个不关注内心,违己交病,死于内患。

庄子得出一个结论,养生就是要学会弥补自己的不足。

也就是说,不仅要照顾好身体,也要照顾好灵魂。

这两者,有一个出了问题,都没法真正过好这一生。

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你得受物质之苦。

照顾不好自己的灵魂,你得经受内心之苦。

01

人活着,需要物质。

这是一个事实。

我们姑且将能帮助我们获得这些所需要的物质的东西或者行为,叫做有用的,比如能赚钱,能获得更大的名声,获得更多的物质这样的实际而有利的行为。

从这一点来看,有用就是有利。

对于不能获取“有用”的东西的行为,叫做无用的。

那到底是有用好?还是无用好?

庄子和弟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工人都在树边观赏,却并不砍它。

庄子好奇,这么大的树,却没有人砍,这是为什么?

伐木工人说:

这棵树没什么用途。

是棵没用的树。

庄子说:

这棵树因为没用,才能活这么久。

从这里看,树的无用对树是好的。

庄子走出山中,去了老朋友家,朋友见庄子来,非常高兴,叫家里的仆人宰鹅招待庄子。

朋友家养了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

仆人问,杀那一只?

朋友说,杀不会叫的。

离开后,弟子问庄子:

山中的大树,因为无用而活得长久,可是主人家的鹅,却因为无用而丧命。到底要选择有用还是无用呢?

庄子说:

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似是而非。

但这样,还不是根本,所以还是会有牵累,只有德全的人,才不会有这样的牵累,他们无所谓赞誉,也无所为诋毁,顺应自然,随时运而变化,不执著于某一个东西,安时处顺。

这样的人,把握外物却不被外物束缚,又哪里还有什么牵累呢?

然而,世俗的习俗不是这样,他们充满偏见和分离,有离就有合,有聚就有散。

这也是世俗有用和无用的分别,不是有用的,就是无用的。

人们所谓的有用或者无用,都是基于某种观念习俗。

那棵长在山里的大树?真的就无用吗?

那只会叫的鹅,真的就有用吗?

人们觉得树没用,是因为树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会叫的鹅有用,是因为可以看家护院,或者供人娱乐。

02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讲究有用的世界。

人们做什么,都害怕没用、害怕失败、害怕不成功、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存款太少、害怕活不下去。

一系列的东西,都在指向“你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可是对于什么是有用,世俗早已有了许多规定,能赚到钱,能获得名声,能在物质上获得满足感,能获得别人所没有的身份地位和名望。

可是外在的东西,只能起到满足生存的需要,不能满足灵魂。

又有那么多人,被物质束缚着,不敢有所偏离。

市南宜僚去拜见鲁国国君,只见鲁侯面有忧色。

要知道,这可是一国之君,尊贵无比,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烦心呢?

市南宜僚问:

君上面有忧色,所为何事?

鲁侯说:

我努力学习古代圣王之道,不敢稍有松懈,敬奉鬼神,尊重贤良,身体力行,不敢忘怀片刻,然而还是会出现差错。

市南宜僚给鲁侯讲了一个故事:

毛色丰富的狐狸和纹色斑驳的豹子,它们栖息在山林,潜伏在岩洞,已经够沉静了。

它们夜晚出来,白天潜伏不动,已经够警觉了。

尽管饥渴困苦,还是坚韧地在山林之中觅食,够小心的了。

然而,它们还是会落入猎人的陷阱,它们又有什么错呢?

不过是因为它们珍贵的皮毛带来的祸患罢了。

市南宜僚告诉鲁侯:

鲁国就是你的皮毛,但愿您能割舍形体,剪掉皮毛,洗净内心的杂念,遨游于无人的原野。

市南宜僚又给鲁侯讲,有个地方叫建德国,那里的人随心所欲地活着,我希望您能抛开国家,摈弃世俗,跟随天道相辅相成。

不说普通人,就连鲁侯这样权倾天下,显赫四野的国君,也会被外在的这些东西绑架,而心生烦恼。

而很多烦恼,都是担心自己做得不符合某些标准。

03

市南宜僚邀请鲁侯,放弃世俗的成功,去建德国,过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可是鲁侯哪里肯放弃,他心里各种担心。

他说:

路途遥远,高山险阻,还有江海阻隔,我没有车船。

怎么办?

市南宜僚说:

你不要贪恋国君的显贵,放弃身为君王的傲慢,不要留恋王位的尊贵,这些就是你的车了。

其实,真正阻碍鲁侯的,不是实际的距离,而是他内心的担忧,让他根本不敢出发前往。

可是鲁侯又有其他担忧了,他说:

那条路幽深空寂,谁能跟我一起呢?我没有食物,缺乏饭菜,怎么才能到达呢?

市南宜僚说:

减少你的耗费,降低你的欲望,也就足够了。

很多时候,人所担心的,不是没有生存的物质,而是欲望得不到满足。

庄子说: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很多时候,人是自己欲望的奴隶,也是恐惧的奴隶。

我们因欲望而在这世间劳碌,又因恐惧而不断劳碌。

因此,很多人在劳碌中,身体累坏了,精神萎靡,为了物质孜孜不倦,没有尽头,最后反而被自己所在意的物质所束缚。

人有所执着,便有所束缚。

人们害怕失去,害怕自己没用,拼命追求有用,其实就是追求物质,追求名利,想要成为有用的人,想要他人的赞赏,希望能得到好评,而不喜欢他人的差评。

这些东西,就是人在世间困苦的源泉。

04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七天没有生火做饭。

大公任前往慰问:

先生快要饿死了吧?

孔子回:

是呀。

大公任又问:

你怕死吗?

孔子说:

是的。

大公任便对孔子谈全身之道,他讲了一个故事。

东海有一种鸟,名字叫意怠。

这种鸟飞得又低又慢,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别的鸟先飞了,它才慢慢起飞,与其他鸟在一起休息,前进的时候,不会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在最后面,吃东西时不敢先吃。

因此,它不会被其他鸟排斥。

而其他鸟终究不能伤害它,所以它总是能免于患难。

反观其他很多东西,直的树木先被砍掉,甘美的水井先枯竭。

大公任告诉孔子说,像你这样,用心于修饰自己的智慧,试图惊醒愚昧,努力显示自身的修养,让别人看到自身的污秽,让自己显得出类拔萃。

所以,你才不能免除患难。

真正厉害的人,他们隐藏自己的行迹,抛弃权势,也不追求功名。

因而,能够无求于人,别人也不会求他什么。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求闻名于世,您又何必喜好闻名于世呢?

孔子听后,感慨说:

说得好。

于是,他辞别朋友,离开弟子,走进旷野之中,穿着粗陋的衣服,吃野果,顺应自然。

孔子问子桑户:

我多次被鲁国驱逐,又在宋国遭逢伐树之险,在卫国被禁止入国,经历了许多患难,亲友越疏远,弟子不断散去,这是为什么?

子桑户说:

人以利相合,遭遇苦难,便相互离弃。以天性相合,遇到困苦才能相互帮助,不离不弃。

君子淡漠而相亲,小人甘美却容易断绝,那些无故相合的,也会无故相离。

子桑户是想告诉孔子,人应该去追寻与自己天性相合的东西,顺应本性而活着,而不是去追求人为的、外在的事物,这些外在的事物早晚都会失去。

在这个世间,我们拼命追求来的东西,又要拼命守护,稍不小心就失去,其实就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以利相合”,而不是“以天性相合”。

你追求物质,是因为利益,而物质之走向,是因为你付出了心血,这就是利益使然。

05

庄子很穷。

有一次,他去觐见魏王,还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服,魏王看到庄子说:

先生为何如此困顿?

庄子说:

我这是穷。

有才之人不能施展才华是困,衣服破烂是穷。

他说,他之所以这样,只是生不逢时。

孔子被困陈蔡之间,却悠然自在,左手拄着木杖,右手以枯枝拍打节拍,唱着古老的歌曲。

颜回担忧地看着孔子,觉得孔子这是失望透顶,自暴自弃了。

孔子解释说:

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一切都变化不息,谁又知道今日这样唱歌的是谁呢?

颜回有些疑惑,问:

什么叫“无受天损易”?

孔子说:

饥渴寒暑的侵袭,困穷阻碍不能通达,这是天地运行的规律。

万物的运行自有其规律,人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就能不被损害。

颜回又问:

什么叫“无受人益难”?

孔子说:

一开始,天地万物,四通八达,没有限制,官爵俸禄没有穷尽,这些外物带来的利益,并非关乎人之本性,乃是本性之外的物体,外物的得失,被命运操纵。

孔子讲了燕子的故事,燕子是很聪明的动物,看一眼,不适宜停留,就会毫不犹豫地飞走,毫不留恋,即便那里有其他很多充满诱惑的东西,它也不会停留。

燕子害怕人,却又依赖人而生存。

人也一样,不得不依赖外在的很多东西。

什么是“无始而非卒也”?

孔子说:

万物生生不息,没有人知道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所有的起点,可能都是终点。

人能做的,只有持守正道,等待大道的变化,仅此而已。

什么是“人与天一也”?

孔子解释说:

有人事的变化,又无不受天支配,有天道变化,亦是出于自然。人不能支配天道,这是其本性决定的,圣人安然体悟天道常行不息之性而终其天命。

人若是总是关注外在的东西,其实是本末倒置。

06

今天,内耗、内卷越来越严重。

到底是为什么呢?

汪中求讲,现代科学越来越发达,按理说人们应该活得越来越轻松。

可事实不是这样,人们越来越卷,活得越来越累,内耗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很奇怪的。

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们花同样的时间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能创造的物质越来越多,可是却活得越来越苦。

汪中求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一切都是人们的贪欲太多,不懂得满足,只顾眼前的物质之利,而忘了内心真正的平静和满足。

人们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没有向内看看内心。

内心越是贫瘠,越是渴望用外在的东西来进行填补。

而外在的追求又没有一个终点,只是无穷无尽,只看到眼前的物质,其实就已经被祸患盯上了。

庄子在院子里面游玩,看见一只奇怪的鸟儿从南边飞来,体型很大,眼睛很大,足有一寸长。

可是这只鸟眼神不好,飞到树林里,居然害碰到了庄子的额头。

于是,庄子拿着弹弓,想要去打它。

突然,庄子看到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下,忘了自身环境的危险,悠然自在,螳螂躲在树叶背后,伺机捕蝉。

螳螂捕得蝉,高兴得忘了自身的危险,被那只奇怪的鸟抓了。

奇怪的鸟抓得螳螂,又忘了自身的危险,它后面还有庄子拿着弹弓对着它。

可是庄周一想,说不定自己身后,也有什么东西在盯着自己,于是丢弃弹弓,返身跑回去,院子看守以为庄周偷了东西,在后面追赶庄子。

回到家中,庄子三天都不快活,弟子问他:

为何如此闷闷不乐?

庄子说:

我静能守形,动却忘身,我能看破世人追逐名利的危险,自己却不知躲避。

这都是因为被外在的东西蒙蔽,忘了自己的真性。

人们总是在追逐名利的时候,忘了自己的真性,因此为自己招来祸患。

07

人们追求物质,是觉得物质有用。

可是物质的有用,只是对身体而言,让身体穿更好的衣服,吃美味的饭菜,住豪华的屋子。

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照顾好自己了。

然而,在这世间,很多人有了物质,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他们之中的有些人会觉得,他们之所以过不好,是因为物质还不够多,于是又拼命累积。

可是,到底多少才算够呢?

这是没有标准的,内心贪欲不止,永远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可怕的是,很多人因为很少关注自己的灵魂,很少看到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多少,被物质的贪欲驱使着前进,明明被贪欲驱使着前进而不知。

当今这个社会,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

叶嘉莹先生讲诗,她讲那些不死的诗意,讲那些永恒的伟大灵魂,讲他们的忧国忧民的大胸襟,讲他们的真性情。

她讲得很认真,讲得很用心,她想让人们从诗歌里看到那些伟大灵魂的伟大精神。

可是,竟然有人问她:

“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可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更可怕的是,这样问的人还很多,有什么用?能拿来吃饭吗?能拿来升官发财吗?

叶嘉莹无奈、叹息,然后回答这样问的人:

“你听了我的讲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

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有用,这是一种时代现象,也是一种时代悲剧,因为单纯追求有用,只会让人成功有用的工具,成为一个机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08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无用的东西,只是我们的思维受到局限而已,只盯着是否有利,因此鼠目寸光,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惠子有巨大的葫芦,却因为不能用来装米,也不能用来装水,因此觉得没用,直接砸了。

可是那巨大的葫芦真的没用吗?它生于天地之间,你看见,有时候就是一种“用”。

庄子又说,可以将之作为腰舟,浮游江海。

有用只是一种,有用之外,还有无限可能。

惠子有大树,但是没用,做不了家具,做不了棺材,什么都做不了,他觉得没用。

可是大树真的就没用吗?

对于鸟儿来说,大树也许就是栖息之所,炎热的天气,人们在树下乘凉,就算没有这些,它长在那里,构成这天地的一部分,不就是很好的吗?干嘛非要让它对你有什么用?

我们追求有用,追求物质,照顾身体。

这没有错,可是别忘了,要好好照顾灵魂,不要活着活着,就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了,让生命变得更宽阔,让生命变成一片原野,不仅有你精心耕种的粮食蔬菜,还有野花野草,也有鸟兽虫鸣。

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灵魂,纵然获得再多物质,让身体多么养尊处优,也终究是空虚的。

文|不有趣灵魂

5 阅读:151
评论列表
  • 2025-01-12 20:01

    作者高尚[点赞][点赞][点赞]

幻翠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