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3年,在位42年的宋仁宗赵祯驾崩,以欧阳修、韩琦等宰辅大臣请太子赵曙继位;可他听说此消息之后,感到惊恐万分,并表示不愿接手这烫手山芋。
群臣无奈,只好强行拉住赵曙,为其解发更衣;至此,31岁的宋英宗赵曙登上了帝位。
遥想当年太祖赵匡胤与太宗赵光义二人为了皇位殚精竭虑,如今的赵家子孙却百般推诿;唾手可得的江山都不要,宋英宗赵曙到底是怎么想的?
赵曙的生父并非宋仁宗赵祯,而是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公元1036年,26岁的赵祯还未诞下皇子,因此将4岁的赵曙接入宫中抚养,直到三年后豫王赵昕出生,他才被送回府邸。
不幸的是,仁宗的三个儿子相继早夭,致使东宫之位空置已久,最终在宰相韩琦的劝谏之下,赵祯这才又想起了赵曙。
这时赵曙的父亲赵允让去世,他以守丧为由,多次拒绝入宫,最终实在躲不过去,赵曙这才勉强答应入宫,并嘱咐家人,一旦皇帝生下儿子,便会立刻回来。
赵曙曾在宫中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段幼年经历或许令他对宫廷产生了排斥之心,因此心存畏惧,不愿继承帝位;更为关键的是,他的父亲赵允让也曾当过备胎。
当年赵祯的父亲宋真宗赵恒无子,便索性将宗室之中的赵允让接入宫中抚养;直到赵祯出生,他才被送还府邸,有过类似经历的赵曙,自然也不愿意充当备胎,因此非常抗拒进宫。
尽管如此,他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仁宗无子,但北宋的国祚还得延续,因此赵曙就这样不情不愿的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
皇位送上门来,他都不想要,可见宋英宗本就不愿当皇帝,但命运的天平最终偏向了赵曙。
也许是备胎的阴影令他心怀忐忑,亦或是无法扛起这偌大的江山;因此赵曙在位四年期间,一直围绕在患病与惶恐不安之中,他也曾想大展拳脚,但病魔缠身,致使英宗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
他一生之中,只有两件事被后人传颂,成就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及和高皇后一夫一妻的旷世真情。
宋英宗赵曙是大宋王朝的匆匆过客,由于他执政生涯过于短暂,加之身体又不好,最终成为了一位建树甚微的守成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