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事上的奇才,朝堂中的庸才

学典历史 2025-04-14 21:46:24

公元前143年,一代名将周亚夫被逮捕入狱,最终绝食五日而亡;须知他之前因平定七国之乱一战成名,因而备受汉景帝刘启的重用,并将其擢升为丞相。

为相四年,周亚夫就被免除了丞相之职,最终沦为阶下之囚;从巅峰到落魄,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这究竟是为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周亚夫是大名鼎鼎的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次子,他年幼之时就喜欢阅读兵书,智谋过人,为人诚实稳重,长大后更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当上了河内郡的郡守。

在做郡守期间,一位名叫许负的女相师曾给周亚夫相过面,说他三年后将封侯,再过八年成为将相,之后九年饿死;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许负的预言,不曾想一语成谶,但此时的周亚夫年轻气盛,并未将她的话放在心上。

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公元前169年,周勃病逝,长子周胜之袭爵,后来他因杀人而被剥夺爵位;汉文帝刘恒顾念周勃劳苦功高,于是任命周亚夫继承其父“条侯”的爵位。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进攻中原,有直逼京师长安之势;时任河内郡守的周亚夫被文帝任命为将军,驻守细柳,并与其他两路大军共同守卫长安。

此次部署关乎国都安危,因此刘恒决定亲临前线查看;两路汉军都积极配合,唯有周亚夫不按常理出牌。

他将文帝的马车挡在营外,还以身穿铠甲不方便行礼为由,拒绝跪拜,仅仅只是做了一个长揖;看到周亚夫戒备森严,纪律严明,刘恒不仅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对其大加赞赏。

汉军枕戈待旦,匈奴眼见形势不妙,便匆匆撤军西还;细柳问军使得汉文帝看到了周亚夫能力出众的一面。

他治军有方,刘恒最终将其调任长安,护卫京师周边的安全;弥留之际,文帝希望太子刘启重用周亚夫;而他也即将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继位后的第四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与赵六个诸侯王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叛乱的原因有两点:

刘启在做太子时,与吴王之子刘贤下棋产生分歧,结果他不小心将其砸死。

大臣晁错建议景帝削藩,因此最终将刘濞逼反,景帝立即启用周亚夫,令其派兵迎敌。

吴楚起兵后,首先进攻梁国,也就是刘启之弟刘武的封地;刘武不敌,于是派使者求救周亚夫,可他不为所动,梁王只能向景帝求救。汉景帝命周亚夫发兵援助,但他依旧坚守不出;因为周亚夫有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绕开吴楚联军,奇袭他们的后方粮草大营;无奈之下,吴军被迫与周亚夫决战,结果一败涂地,自此,耗时三个月的七国之乱终于平定,周亚夫也因功升任丞相。

不得不说,他果真是军事奇才,但在朝堂中,周亚夫却显得极为幼稚;汉景帝想废太子刘荣,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给降汉的匈奴王徐卢等五人封侯,都遭到了他的极力反对,最终引起了景帝的不满。

在一次宴会上,刘启决定敲打一下周亚夫,故意在桌上没放筷子,谁知周亚夫竟如此失礼,当着景帝的面大发雷霆,丝毫没将皇帝放在眼里;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令刘启产生了除掉他的想法。

俗话说得好,“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汉景帝正为打压他而找不到理由之时,周亚夫之子竟为其父购买了五百件殉葬时所用的盔甲,而且没付钱,结果被人告发。

刘启不仅免除了他的丞相之职,而且以“私藏兵器,意欲谋反”为由,将周亚夫下狱;他自觉委屈,以死明志,最终绝食五日而亡。

早在文帝时期,周亚夫就暴露出了性格缺陷,只是刘恒心胸宽广,没有计较,但此一时彼一时;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周亚夫在景帝时期依旧不知收敛,拒绝发兵援救梁王也就罢了,竟然还多次与汉景帝唱反调。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褫夺了周亚夫的兵权,并将其提拔为丞相,此时的他就应该有所觉悟;遗憾的是,周亚夫依旧没有警觉,反而还一意孤行,最终葬送了大好前程。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