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时无人反对,主要有四个原因

学典历史 2025-04-10 21:20:22

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并非开国之君赵匡胤之子,而是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兄终弟及”的方式虽然符合礼法,但一般都是在位之君没有子嗣才会传给兄弟,然而赵匡胤生前还有两个儿子尚在人间。

在这种情况下,宋太宗赵光义依然能够顺利登上帝位,并且毫无阻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原因。

其一,赵匡胤生前未册立储君

立太子能够稳固国本,保障皇权的平稳过渡,但宋太祖赵匡胤似乎更加特立独行;他在位16年,始终没有册立太子,这种举动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年仅10岁,而四子赵德芳还不到2岁;当时天下尚未一统,儿子们又过于年幼,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应对复杂的局面,因此这时册立太子绝非良机,不然有可能重蹈后周灭亡的覆辙。

其二,“兄终弟及”符合继承制度

当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光义拥立兄长当了皇帝;作为太祖之弟,又是陈桥兵变的功臣,他继承皇位,似乎没什么不妥,而且“兄终弟及”也符合礼法。

由于宋太祖生前没有确立太子,最终给了其弟赵光义可乘之机。

其三,赵光义势力大

开国后,赵匡胤任命其弟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还将其封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虽然他没有指名道姓让谁来做继承人,但在五代十国时期,晋王加开封府尹的配置,就相当于是储君了。

不仅如此,宋太祖多次御驾亲征,朝中政务便托付给了赵光义,可见赵匡胤很信任他这个弟弟;而赵光义也在不断培植势力,丰满自己的羽翼,为日后登基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四,金匮之盟

为了避免主少国疑,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曾言,先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而后赵光义传位于四弟赵廷美,最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之子赵德昭或赵德芳,这便是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

赵匡胤驾崩之后,赵光义遵照其母杜太后的“金匮遗诏”行事,顺利继承了兄长的皇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登上皇位提供了合法性。

金匮之盟的真假暂且不论,若按照这个约定来执行的话,赵光义继位也名正言顺,因此无人阻拦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匡胤的儿子们渐渐长大,赵光义的势力也在不断扩张,最终引起了他的警惕,赵匡胤不甘心传位于弟弟;为了给儿子铺路,他想到了迁都。

开封无险可守,迁都洛阳可保太平;虽然迁都有利于北宋长治久安,但同时也是为了削弱赵光义在开封的势力,遗憾的是,迁都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了兄长的皇位,但并未善待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被逼自杀,赵德芳离奇死亡,其弟赵廷美忧愤成疾,吐血而亡;自此,金匮之盟中的潜在隐患,都已被宋太宗悄悄抹去。

如若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册立其中一子为储君,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0 阅读:963
评论列表
  • 2025-04-12 21:53

    从老赵自己的角度看,赵光义乃篡位!从国家社稷看,赵光义能力远在赵德芳之上!

  • 2025-04-14 19:08

    主要是羽翼丰满了,估计要不是早死,过几年都篡位了

  • 2025-04-14 17:57

    车神除了打仗不行,别的还是挺不错的。就赵匡胤那俩儿子水平宋朝连半统一都做不到搞不好二代三代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