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得到粟裕重用,却一直不服粟裕,晚年还在挑老上级的事情

爱吃凉历史 2025-02-08 02:53:25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中崛起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们有的甚至拥有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率领第四野战军南征北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林彪,抗美援朝中大败美军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意志强大的彭德怀,以及我们的主角淮海战争大显神威的粟裕。

与前两位将军不同的是,彭德怀与林彪将军在抗日战争中就获得了极大的名声,在军队中属于实打实的“老资历”。然而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之前并没有取得什么较大的“成绩”,这也导致了他在军队中并不具备绝对的话语权,甚至还有一些认为他“力不胜任”的同事……

“空降”的领导得不到认可

要说宋时轮和粟裕这两位将军其实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分子,也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力量的骨干,在抗日战争中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两位将领也各有千秋。先说粟裕,1926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并在叶挺为首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下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他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和湖南起义,并且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起义后就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各种要职,经历了多次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围剿行动。在长征时期,他领命部队北上作为抗日先遣队,深入敌后吸引了国民党军队的注意力,为中央红军大转移创造了条件。

在北上后,在失去与中共中央总部的联系情况下,坚持在北部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对革命热情丝毫不减。抗日战争爆发后,协助陈毅带领江南地区的新四军开辟了江南、苏北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在这些地区不断阻挠打击日军,消灭其有生力量。可见其在长征与抗日战争期间都做出了不小贡献。

宋时轮将军,作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其资历更是老练。他与粟裕将军一样都加入了早年的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并且他还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指挥学习。在国民党迫害共产党人时被捕,释放后就一直参与着对国民党的游击。

在南昌起义之后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与粟裕不同的是此时他就开始担任红军的军长,并且率领部队经历了长征的全程。1936年先后担任了红30军、红28军军长,率领部队四处征战,经历了多场重要的战役。

抗日战争结束后,同叶剑英一起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人士进行谈判,利用其犀利的说辞和事实在会上“大杀四方”力压国民党代表,揭露了国名党迫害共产党人士,与搞假和平的丑恶行为。在此之后,还险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解放战争打响后,粟裕和宋时轮分别在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中担任司令员与副司令员,两人本来在各自的军区各司其职并无交际,直到中央决定将华中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两人的关系才出现了矛盾。

原来在两军区合并后,中央安排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司令员兼政委,而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军事指挥。以陈毅的资料和“成绩”担任司令员是无人质疑的,但是副司令员人选的确定就引起了一些下方将领的不满。

在合并前,山东野战军就不缺骁勇善战的将领,比如宋时轮、许世友等,他们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过来的。对于他们来说,粟裕就像是“空降”过来的领导,资历较低,军中的威望也不高,这些将领在真正领会到粟裕的指挥能力之前一直都不服气。

特别是宋时轮,从以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与成绩来看,他并不认为自己比粟裕差,并且在两大野战军没有合并前,他是陈毅的得意助手,在军事指挥上有很大的话语权,然而“从天而降”的副司令员直接使他失去了原来的权力。

作战指挥的安排,引得矛盾最终爆发

在两军合并的初期,下面将领们的“脾气”使得粟裕指挥异常艰难,要不是有陈毅在背后坚定的支持粟裕,他们还不一定会听从粟裕的安排。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下方的将领们也见识到了粟裕的本事,军队里讲本事讲资历,粟裕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手下将领们的关系也逐渐回暖,有的将领甚至与粟裕以兄弟相称。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时轮却依然没有认可粟裕的意思,并且两人的关系还越来越差。这也不能全怪宋时轮,其实问题出现在两位将军的作战方式不同和粟裕对宋时轮部队的安排上,事情就是这么巧合。

众所周知,历史上将军都有着自己的作战方式,而粟裕将军最喜欢的就是发挥所有部队的潜力,他喜欢分兵,喜欢围点打援,同时他也是一位特别擅长制定作战计划的将领,他的部下经常能看到他对着地图陷入思考,思考如何才能以这样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战果。

因为这样的作战方式,所以他会将一支军队分为主力部队和辅助部队。而在华东野战军这支雄军中,就有四位作战风格剽悍,攻击性极强的将领—叶飞,陶勇,王必成和许世友,粟裕以他们麾下的这四支部队作为华东野战军的“矛头”进行正面主攻。

而宋时轮的第十纵队却经常被粟裕用来打阻击战,看着前方的同事“冲锋陷阵”,自己却只能在部队的后方“喝汤”,每场战役中还要付出的巨大的伤亡损失,虽然大家的功劳都一样,但却永远无法作为主攻去与敌人拼杀,导致他对粟裕的怨念愈来愈深。

其实安排宋时轮每次都打阻击这件事,也不能全怪粟裕,宋时轮还真的特别擅长打阻击战。在解放战争进行的第二年,毛主席将我军的大致方向由防御转变为了战略进攻,任命刘伯承

、邓小平两人率领大军挺进中原。

这时候就需要一支部队进行阻击任务,掩护在正面进行进攻的刘邓大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艰巨的任务经过上层深思熟虑最后被安排给了宋时轮。宋时轮在收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分析起了此战双方人数、地形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了符合情形的作战策略以及指导构建相关的防御工事。

这些防御工事在后来的战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这样经过了仅仅一天的激战,便以 800 余人的代价,毙伤敌 5000 余人,赢得了梁山阻击战的胜利。宋时轮的十纵面对敌精锐丝毫不退,后被人称“为排炮不动,必是10纵”。

随着宋时轮打的阻击战越来越多,他对粟裕的怨念也越来越大,在临近济南战争时这颗隐藏的炸弹爆炸了。战役开始前,华野召开了军事大会,粟裕在此次会上进行战斗部署,他点明道:“城内的国民部队不足为惧,阻击城外援军围点打援才是关键。”随后又将这次阻击任务安排给了宋时轮。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既然上级已经有了部署,正常来说就应该遵守。但这时候宋时轮却做了一个在场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举动,他拒绝了粟裕的部署并以部队需要休整和补充的说辞来表明自己不会参加这场战役。

这一事件很快就得到了发酵,许多人直接上书中央,毛主席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当即扬言就要免去宋时轮的职。粟裕知道这件事后,急忙为宋时轮开脱说好话,肯定他的领导才能,并表示不能战前换将。

因为粟裕的关系,军队上层的怒火逐渐平息下来,宋时轮也在此时写了一篇检讨递交给上级,在检讨中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事也终于告一段落。后来粟裕亲自找到宋时轮两人交心相谈,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两人的关系终于逐渐缓和。

嘴上不饶人,晚年依然不消停

在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后,粟宋两人关系早已正常化,并且成为了关系不错的好友。两人也在授衔仪式中分别被授予大将,中将军衔。后粟裕被任命为了总参谋,宋时轮则进入了军事科学院工作。

一次宋时轮看到有人在记录军史,而且碰巧刚好正在修订粟裕指挥的鲁南战役。这场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工作人员因此记录的非常详细。当宋时轮听到是鲁南战役后,一句“你怎么直到鲁南战役是粟裕指挥的?”

此话一出,工作人员懵了一会儿,因为宋时轮是鲁南战役的亲历者,宋时轮的话不免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但是工作人员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并且告知这都是记录在册的,不会有错的。工作人员的严谨让宋时轮的玩笑话最终没有“得逞”。

不论是故意的还是仅仅的打趣,晚年的宋时轮大概还是对粟裕有着一些意见,粟裕在宋时轮的心中可能是一块永远消不去的疤。当然宋时轮确实是一位能打胜仗的将军,他为新中国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为我们带了最后的胜利。

宋时轮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急性子、倔犟的人罢了,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摆在脸上,或是直接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心肠绝对不坏。何况还是一位为新中国事业付出自己终身的人民军队将领呢?

参考资料:

宋时轮戎马生涯中的几场著名阻击战 宋任远

宋时轮和粟裕的矛盾 宋时轮对粟裕的评价如何? 历史上今天2016-11-07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十纵阻击风采系列之血战上蔡 陈广相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