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孙子、外孙都一样,一些事后才明白不同一位奶奶心声引共鸣

佑子爸爸育儿 2024-11-27 11:22:37

几家邻居一起在楼下晒太阳遛娃,大家正聊着孩子的话题,邻居王奶奶突然说:“我以前以为孙子、外孙都一样,经历一些事后才明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接着,王奶奶讲了她自己的故事,让大家一阵唏嘘。王奶奶有一双儿女,各自成家后都离得比较近。女儿生孩子后,王奶奶一家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捧着。女儿和女婿都忙着工作,孩子爷爷奶奶离得远,不想过来帮忙带娃。王奶奶便担任起照顾孩子的重任。毕竟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即便是外孙,王奶奶和老伴也是真心将他放在手心里疼爱。每次去超市,王奶奶都是大包小包地提东西回家,一问,就说是给外孙买的。

一提到外孙,她总是满脸骄傲:“这孩子最爱吃我做的饭菜,每次他爸妈接他回去他还哭,说舍不得外婆呢。”过了3、4年,王奶奶孙子出生了,但她照样不含糊,两个孩子一块儿带,从来没有偏心的意思。由于王奶奶夫妻俩都有退休工资,能顾得上两个孩子的开销,儿媳妇也没有多说什么。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就像亲兄弟一样,打打闹闹地长大。每年王奶奶生日,两个孩子都给她送上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礼物,外孙还总是搂着她脖子说:“姥姥,你是我最爱的姥姥!”王奶奶每次提到这儿,都乐得合不拢嘴。可后来,外孙上高中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外孙去县城的高中寄宿后,就很少来王奶奶家走动了,连电话也很少。女儿说,每次儿子回来都是急匆匆洗漱、补功课,又着急忙慌去学校了。一看外孙这么忙,王奶奶也不好打扰,只是会拿点钱给女儿,让女儿转交给外孙,让他买点营养补一补。再后来,外孙去外地上了大学,来看她的次数就更少了。只有过年时象征性地过来走一走,连住都不住就回去了。即便过来,也不怎么跟她聊天,只顾玩手机。而自己孙子虽然小时候调皮,可不管是上高中还是上大学,都会抽空来看看她,还跟她斗嘴。放假回来更是赖在她这,说奶奶做的饭比爸妈做的好吃。平时也会打电话给他,虽然也没什么话可聊,但几句“你要自己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别舍不得花钱,想吃什么就买”这些话,却总能让王奶奶心里暖和和的。王奶奶前阵子心脏不好住院,听到消息的孙子立马请假回来,在病床前照顾了一周,跑前跑后,直到她出院。可外孙虽然也有几天假,却没有来看她。甚至后来出院后,外孙见到她,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虽然王奶奶也知道,外孙长大了,不像小时候那样粘着她了。可看着跟自己越来越不亲的孩子,她心里还是很失落的。“都说外孙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以前不信,觉得自己带大的怎么会生分呢?可现在才发现,外孙跟孙子,真的是不一样啊。外孙长大了,心就不在这儿了。”王奶奶说完后,很多邻居都有共鸣,并附和说:“外孙和孙子当然不同,将来老了,是孙子来扫墓,哪见外孙哟。”听完邻居们的对话,我心里五味杂陈。其实王奶奶的案例,并不代表所有。我见过很多被外婆带大的孩子,长大后照样跟外婆亲,并不生分。毕竟,孩子心里也有一杆秤,谁对自己好,他心里明白,自然会愿意亲近这个对他好的人。只是,也有很多外婆会疑惑,怎么小时候跟自己亲的外孙,长大后就疏远了像个“亲戚”而不是“家人”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习俗、文化影响有些地方的习俗,就是会将“自己家”和“外婆家”分得很清楚。他们会觉得,外婆再亲,也是一个“外”字。爷爷奶奶平时来往再少,却也是“自己家的人”。受这样的文化影响,孩子无形中也会区分这个“里”、“外”,潜意识跟外婆没有那么亲。即便从小被外婆抚养长大,他内心也可能认为,外婆是亲戚,而不是“自己家里的一份子”。而且,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会觉得,孙子长大后孝敬爷爷奶奶,是“责任和义务”。而外孙,却没有这个责任,只有情分。所以,很多外孙长大后,就跟外婆关系慢慢疏远了,不像孙子那样亲密。

二:家庭教育我堂姐的孩子,长大后对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样的孝顺。每次回来,衣服、礼物都是一样的各一份,没有区别。过年孝顺老人家的钱,也是一样的数额,没有区别。我大伯逢人就夸,自己命好,孙子和外孙都对他们老两口好。堂姐经常跟孩子说:“你小时候是外公外婆拉扯大的,他们是真心疼爱你,把你当亲孙一样。你长大可要懂感恩,别让老人家伤心。”孩子听着这话长大,再加上从小确实跟外公外婆亲,他也就没有把老人家当外人,是真心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孩子若懂感恩,父母又能很好地引导。那不管是外婆还是奶奶,孩子都只会觉得,他们都是我的长辈,是我的亲人,从而不会见“外”。你认为外孙和孙子一样吗?为什么呢?

0 阅读:2

佑子爸爸育儿

简介:关注佑子爸爸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