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最奇怪的一个军衔:从师长、军长到副司令都可以被授此衔

杰燊 2025-02-06 12:02:46
前言

国军内部一直都很混乱,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时候再大的罪,用金钱都能疏通。

国军的军衔制度也非常任性,说出去经常会被世人嘲笑,最经典的一句比喻就是“少将比狗身上的毛都多,中将更是每支部队都得配几个”。

国军作为国内第一支正规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乱象呢?少将、中将遍地都是?

一、乱象初显

众所周知,“民国”这个称呼是因为南北两个大势力为了共同发展,最后商议选择妥协催生出来的产物,袁世凯试图掌权,孙先生想要发展起义军,没有钱,两方势力联合在一起,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权。

“民国”政府有个“大元帅”职位,这个重要职务大人物轮流坐,孙先生当过大元帅,之后袁世凯也爬上这个位置,东北王张作霖掌权之后也坐过几天大元帅。

张作霖

他们坐上帅位之后,开始利用手里的权力收买、拉拢人心,他们为了让手下的将士们更加卖力,许以重利、官职,对看好的军官许诺高级别的军衔。

他们随意使用手中权力的行为,让国军少将、中将变得一文不值,等这些大人物纷纷去世之后,老蒋也试着模仿前人的风范,为了拉拢全国各大势力,用军职来开路。

杜月笙

杜月笙一个混混头目,手握青帮就能要挟老蒋,换来少将职位,就能看出,老蒋多没下限,杜月笙作恶多端,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惜对爱国人士痛下毒手,两人狼狈为奸,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升官成中将。

一个没带过兵,没打过仗的黑老大,利用自身影响力和金钱开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中将,足以看出,这个中将军衔有多不值钱。

四一二政变爆发之后,老蒋出手铲除异己,凭借兵力优势,名义上一统全国各地,为了彰显部队很正规,找人商议出台了一份关于国军将佐军官及普通士兵的军衔等级表,想要约束一下自己的部下。

这份名义上的约束出台之后,因为老蒋没有专门建立管理军衔部门,此后有点权力的国军将领亦或者地方要员,都能给手下、儿女、亲人授予官职,没有任何约束力。

就像一句老话讲的好:“前有车过,后有车辙”,此后最年轻的国军上校诞生了,1932年马步芳手握权力,也能给亲人授衔,他给自己的爱子授予上校军衔,此事上报之后,老蒋竟然同意了。

到了最后,老蒋都不知道自己手下有多少将军,也没人能够数清楚,在他眼里,军衔就是一个筹码,能为他带来钱财权力,他曾多次强调,国军是打不过列强的,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部队之中,水货将军太多了。

很多国军将军都是靠着钱财和手中的权力“洗白”的,他们都是银枪蜡枪头,看着很厉害,上了战场跟日本人,中看不中用,就连老蒋都曾聊过手下的将领,打仗水平非常差,总而言之就是德不配位。

国军能够拉出来打的将军很少,几乎都是黄埔出身的将领,亦或者是底层出身的将领,能打的将领从不是富家子弟,在其位拿着中将、少将该享受的待遇和工资,却不干实事。

为了遏制这一现状,为了节省国军内部的开支,老蒋想了一个对策,重新拟对,制定新的军衔制度晋升表,增加了晋升难度,想要升职拿工资,就得熬资历,亦或者挂一个闲职。

不在军队中领兵打仗的将领、军官算是“县团级”军官,享受另外一种待遇,跟国民政府治下的县长同等待遇,两者的区别就是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区别。

军衔有了新的晋升渠道,依旧遏制不住胡乱升职的趋势,正式工的军衔要让政府审批签发,正式军衔的含金量非常高,登报宣传将领的军衔、自身职务,此后这种将领含金量非常高。

还有一种只带职务的军衔,审核简单,过了老蒋那一关,没有登报的资格,只会发一个委任状证明他的身份,此后每支部队有了限制,可现实狠狠给老蒋上了一课。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波及到全国,红军接受改编,老蒋非常“大方”的给了我军31个将级军衔,可随着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摊子也是越铺越大,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大肆发放职位。

此后所有部队在名义上,都是老蒋的人,部队越多职位就不够用了,开始放开职务军衔,战争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候,不需要老蒋审核,部队首长直接委任。

此后开始泛滥,抗战形势极为严峻,一直到抗战结束国民政府公开表彰有功的将领,直接一下子授衔中将少将2000多人,一下子降级军官泛滥起来。

二、如何当上国军一级上将?

自从军官制度改革之后,国军的晋升渠道变得更加混乱,1935年国军就有上将级别的军衔,老蒋给自己安插一个“特级上将”,这个位置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谁的官职都不能超过他。

随后就是国军上将,这个职位分着级别,有一级、二级之分,一级上将人数非常少,满打满算只有八位,这几个人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例如一级上将张学良,他是东北军的扛把子。

一级上将阎锡山,他是晋系军阀中的领头羊,还有曾经跟老蒋争锋失败的一级上将冯玉祥,他是西北军的领头羊等等,这些上将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手握大军,放在古代那就是“一方诸侯”。

阎锡山可以说是山西的藩王,手握大权,张学良继承老帅的衣钵,他就是东北的王,为了拉拢这些人,自然给予最高军衔职务,才能笼络住,这些人要不就是手握军权,影响国内局势。

要不是政界大佬,曾是孙先生的好友他们都是各军的代表,灵魂人物,例如湘军、粤军等等,其次需要在北伐战争之中做出点贡献,唯一一个特例就是张学良,当时他家还是被讨伐的目标。

三、职位落后于官

国军中将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军衔,在解放战争中给我军造成无数麻烦的杜聿明,他在国军系统里的能力和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劳心劳力混不上一个上将职位,这是为什么?

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为国军立下大功,这样弥补不了他和上将军衔之间的差距吗?老蒋曾经是一名留日军校生,此后他手下部队的军衔晋升制度带着日系风味。

此后在国军想晋升少将,很简单,多立功,多抓几个共产党将领,当上师长就行,这也就是所谓的“少将师长”由来,军职随意分配,这就是乱像的由来。

每一个军衔都有对应职位,也有年限和军功管着呢,满打满算他当上少将是1936年,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他的资历还不够晋升,只能是中将。

抗战结束后,论功行赏,国军内部多出近千名中将,这些中将都是战时火线晋升,完全依靠军队职务,部队需要人,需要军官,这样就会多出很多职务,他们当上兵团司令,资历不够,只能算是挂职中将。

廖耀湘

国军中有一位猛将叫廖耀湘,他因为资历不够,职位上虽然是中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少将,很普通,国军内部因为扩充或者随意任命,导致假军衔非常多。

等杜聿明成了真正的中将,早就没位置了,上面职位早就满了,他无权无势,也不想李宗仁有浒苔,想上位就得熬资历,二是获得对应的官职,或者混成老蒋嫡系,三是熬死一位上将,身边没有其他竞争者。

可此时他的资历和能力够不上第一梯队,因为他前面还有更出色老蒋嫡系宋希濂,亦或者是立功无数的国军猛将关麟征等人,即便有空缺他也轮不上,估计到死也很难成为上将。

所以要想混个上将,你得自立为王,手握一方大势力,让老蒋忌惮你,想要收拢你到他的麾下,你才有资格谈条件,要不然熬资历和积攒战功很困难。

阎锡山

除非在1930年就开始崛起,并在国民政府内部占据一席之地,才有可能。

结语

当国军将级军衔变成“白菜”烂大街的那一刻,含金量已经跌入谷底,同时也意味着老蒋必败的结局,依靠金钱和权力笼络人心,永远战胜不了万众一心。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