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父亲带着部队向顺县松烟镇一带进发,路上遭遇日军第108师团的埋伏,战斗中一个子弹命中父亲,随后他应声倒地,昏了过去,等战斗结束,他被送去急救”。
“手术过程非常危险,医生用刀沿着父亲的的下颚线慢慢朝着伤口划去,最后取出一大碗脓血和一些碎骨头渣子,父亲戎马一生,像这样的贯穿伤,父亲的军旅生涯曾遭遇过四次,每次都在生死线上徘徊”。
一、对母亲的愧疚叙述这段历史的人叫陈再方,他的父亲正是军中赫赫有名的铁血将军陈锡联,他沿着父亲的脚步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中将,为党和国家付出全部。
陈锡联将军为了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多次脚踏鬼门关,跟阎王爷搏斗,最终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挺了过来,在军中他打起仗来冲锋在前,从不在乎立功,也不畏惧生死想为党和国家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建国之后他是毛主席非常信任的炮兵司令,大军区司令,手握重兵,毛主席病逝前把全军军权交给他,是对他的信任,可这位军中骨干,在家人面前也有柔情一面,对母亲和妻儿他十分愧疚。
陈锡联在参军之前并没有“小钢炮”如此威猛的外号,为了生活,选择给地主打工,主管放牛工作,成了一位“放牛倌”,他凭这份工作照顾自己和母亲。
陈锡联的少年生涯十分坎坷,幼年时期父亲外出工作之时出了意外,再也没有回来,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之后,母亲无法拉扯两个孩子长大,为了让儿子活下去,跟陈家传宗接代,母亲要卖掉他的亲姐姐。
陈锡联十分看重亲情在心里的位置,他上前阻止,并说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想她卖掉大姐,最后母亲妥协,没有把大姐卖掉,可父亲在世之时留下很多债款,最后姐姐还是被讨债人以抵债为由领走了。
从那一刻开始他就发誓再也不想失去任何一位亲人,为了照顾家人他从那一刻开始成长起来,为了照顾母亲开始沿街乞讨,之后找到在地主家干农活放牧的工作,勉强能够维持自己和母亲的生计。
此时他的家乡附近就有一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队伍,陈锡联早就听说过红军的英勇事迹,很想投身革命队伍,可他刚一有苗头就被母亲掐断,母亲害怕失去儿子。
直到几天后一次放牛过程中,被地主欺负,还想不给他粮食,气的陈锡联一个冲刺撞的地主四仰八叉,眼见自己闯了大祸,他不敢回家,也不敢留在村子里,在山上住了几天。
地主当天来陈家堵他,没堵住,一脚踹翻他的母亲,以泄心头之恨,陈锡联得知这个消息,恨得牙痒痒,但他不敢回去,地主人多势众,回去就是自投罗网,害了自己,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朝家的方向磕了几个头,随后辗转多地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
母子分离后,他再次回到家乡,看望母亲,是跟着刘帅千里跃进大别山,路上路过自己的家乡,他急忙回乡看望母亲,陈母听闻儿子回来了,也来村口认亲,即便过去十多年,母亲依旧一眼认出儿子。
此时的陈锡联不再是当初人地主欺负的14岁小少年,经过战场淬炼他已蜕变成中野主力,成为三纵司令,手握重兵,母子二人相见之后,因为休整一天,陈锡联回到家中,母子许久未见,聊起天来更是不知疲倦,对他来说,亲情是他这辈子欠缺的东西。
第二天陈锡联跟随部队转移,再次踏上新的征程,临别之前他跪倒在母亲面前,双手奉上身上仅存的几枚银元,母亲见状就要扶他起来。
随即说道:“你堂堂司令员,怎么能在人前给我这个老太婆下跪呢”,陈锡联闻言解释道:“我当再大的官,也是娘的儿子,跪拜母亲尽孝道,谁也管不着,你就让我多跪一会,这次一别,再见面只能等到全国解放,到时我就来接您”。
他没有食言,和平之后就想接来母亲,为她养老送终,可母亲知道儿子工作忙不想拖他的后腿,就以“住惯农村为由”拒绝了儿子孝心,可这一别却成了永别。
此时陈将军管理炮兵人才的训练和调配,工作非常繁忙,为了对得起身上的军装,工作时废寝忘食,连回家都顾不上,一连几年都抽不开身前往家乡看望母亲,直到1958年炮击金门事件爆发。
陈锡联奉命在前线指挥炮击,当时战事非常紧急,毛主席想让美军和老蒋火烧眉头,指挥时,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传来,他当时无法脱身,再次回到家乡,再见已是母亲的墓碑。
这位孝心感动天地的老将再次跪在母亲墓碑前,成了他埋在心底的遗憾,他愧对母亲,没能照顾好她。
从14岁开始深埋他心底的遗憾,一直到长大都没有弥补,最后成为永远的遗憾,此后他把爱全都分到妻子和孩子身上。
二、痛失爱子陈锡联一生结过两次婚,首任妻子病逝在战争年代,之后他去学习班深造学习,他老实为人可靠,同班同学遇到性格非常开朗的陈赓,两人学习班时的关系非常好。
得知小兄弟陈锡联还单身,恰巧妻妹此时还没有结婚,于是把两人撮合在一起,他和妻子王璇梅非常恩爱,养育了四个孩子,他经历过最残酷的战斗,不允许身边的亲人走后门,这是对战士们的不尊重。
就连亲儿子也一样,他的二儿子陈再文没有受过任何优待,沿着自己喜欢的道路成长,他喜欢机械这个学科,更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在父亲的教育下,为了报效祖国他选择航空专业,让中国空域再也不受到外敌入侵。
父亲深知飞行员训练有多难,多辛苦,想要学好有困难,临别前问儿子:“你想好投身航空专业了吗”,陈再文闻言点头道:“我想让中国空军鹰击长空,不再受制于人,保护祖国天空不被外敌侵犯”。
父亲听闻高兴地拍手叫好,肯定道:“你无论选择什么专业,我都支持你,只要你记住,自己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后他每时每刻都把父亲的教诲记在心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践行自己的承诺。
当上空军之后他认真训练,勇争第一,每天都在看书学习,有练习的时间就多多练习,有父亲当榜样,他成了空军精英,1982年他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遇上恶劣天气,再加上不熟悉航线,飞机撞上山崖身亡,前途无限的少年英才牺牲时才32岁。
党代表把儿子的死讯告诉陈锡联将军后,这位老将军流泪道:“请组织放心,我会做好家人的工作,当空军开飞机难免会出事故,希望我儿的死能给部队提个醒,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三、重视对后代的教育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老将军悲痛欲绝,但他强行振作起来,先去安抚家人的情绪,在他的严格教育下,其余三个孩子也没有让他失望,他没有规定家里的孩子一定要去当兵。
可能是榜样的力量在影响家里的孩子们,长子陈再强在父亲以身作则下,选择参军报效祖国,他没有受到父亲任何照顾,凭自己的努力参军报效祖国,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用行动证明自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在部队得到晋升,最后官至大校,这全都是他凭借自己努力拼搏出来的,三子陈再方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
他十六岁参军,父亲对他的嘱托就是多学多看,把积累经验放在首位,他从基层做起,没有依靠任何外来助力,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晋升,从基层普通士兵一步步登上指挥岗位,靠的全是自身努力,和在部队积累的经验,最后晋升少将、中将,紧跟父亲的脚步。
小女儿没有选择参军之路,在父亲的鼓励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作贡献,陈再文去世一事激励所有人,成了每个人埋在心底的痛。
结语陈锡联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儿子出事之后,他强撑精神积极为遇难者家属奔走,讨要抚恤金,将门虎子,陈老将军的三个儿子当得起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