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刘伯承指挥川军战斗时,迎来人生转折点之一,因为结识他的入党介绍人杨闇公,两人谈到革命非常投缘,杨公见刘伯承有如此志向,向他介绍马列主义,刘团长读过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的吴玉章老先生,被尊称为党内五老,他的另外一位介绍人杨公更厉害,凭借个人努力,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四川党组织,他的胞弟也非常出色,叫杨尚昆,建国后官至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帅入党时间在十大元帅中排在第五位,但他此时早已是名震天下,有十二年的斗争经验,参加护法战争,被世人誉为川中名将。
他就是刘明昭,这是刘帅的本名,是父亲翻遍古籍给他取的名字。
我军历史上也有一位极其出色的政工将领叫刘伯坚,刘帅曾借用过他的名字,邓公曾是他的部下,刘帅一身军事指挥本领,除了兵书上所学,其他一大半是从苏联著名军校伏龙芝军校中留学学来的。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响应革命的号召,毅然决然地踏上推翻封建统治的战斗中,他当时作为一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入革命队伍里,毕业后选择弃笔从戎,投身军旅,建功立业,寻求救国之路。
刚进入部队他没有进入战斗一线,而是屈尊到了炊事班当战士辅助司务长,他在任何地方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十年后他晋升为团长,他将兵法融合进指挥战斗中,他虽然只是个团长,可没人敢小瞧他。
在战场上他每次冲锋在前,几乎做到战必胜,身兼团长职务,却左右着整个四川的战局,刘帅不仅指挥出色,遇到困难也是百折不挠,刘伯承早期指挥战斗时,太靠前,敌人占据丰都县,居高临下进行防守。
战斗中刘伯承冲得太靠前了,被居高临下的敌人射中右眼,子弹没有穿过脑袋,却损害他眼球附近的神经中枢,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指挥部队,保留敏捷的思维,他选择不打麻药直接手术取子弹。
此举就连医生看了都忍不住称他是个“硬汉”,无愧于“军神”这个称呼,入党后的第一个冬天,他和其他党内同志合兵一处,发动了泸顺起义,他作为四川地区的军长,对川中各部非常熟悉,自身影响力也非常大,所以他成了这支起义军的总指挥。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部队阻击刘湘、杨森等湘军将领出兵袭扰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这场起义即便是是有刘伯承率领的川军加持,可面对兵强马壮的四川旧军阀,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带队坚守六个月。
这是我党我军战争史上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选择利用城市暴动来进行起义,成了中国革命浪潮中的先行者,为后面的起义运动提供很多宝贵的战斗经验。
这次起义也算是南昌起义前的一次模拟演练,让刚建立不久的中共领导人尝试到创建新型军队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空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掘刘伯承这样一位军事天才。
1927年,刘伯承因为表现十分出色,在国军序列里晋升为15军军长,他达成开国元帅中,第一个在国民革命军中当上军长的成就,比贺老总这位军长还要早上两个月,可他早就明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军长这个位置上处处被压制,他十分不喜,于是打定主意来到武汉,面见中央军委负责人,提出想要参加南昌起义行动,打响中国革命第一枪,中央军委的干部商议后同意他的请求。
当时聂荣臻同志因为表现出色,政治工作突出,已经在中央军委内部任职,他从事主持相关方面的工作,为刘帅、朱老总、陈老总、林帅的人党内干部分配了具体工作。
南昌起义成了星星之火,老蒋试图将其浇灭,可惜没有成功,这次起义即便有之前的经验,也打了敌人一个出其不意,可此时我军武器装备稀缺,人数也不多,起义最终失败,因为表现出色和指挥能力突出,刘伯承出色的指挥能力,引起党组织的重视,将他送到苏联深造。
1930年刘帅从国外学习归来,国外学习深造,让他的指挥能力更上一层楼,先进的军队建设让他学到很多东西,回国后在瑞金地区多次指挥部队应对国军的围剿。
他参与指挥多次反“围剿”作战,战斗中的出色指挥让毛主席等一众我军领导叹为观止,可惜后来李德等人凭借国际影响力成功夺取军权,害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失败告终,我军遭受非常沉重的打击。
受到此事影响,很多人忽略了刘伯承在这一时期的贡献,开国少将柴成文曾细致地点评刘帅对我党我军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为红军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做出什么贡献,他将自己的战争经验编撰成册,平常更是拿出苏联时期的军事教材,进行翻译,随后整理总结文章中的军事经验,分享给中央军委的同志们,利用自己的所学,把正规划管理引入部队中。
他提出红军是一个大家庭,不能依靠毛泽东同志这一个诸葛亮指挥全军,要集思广益,每支部队中都要建立参谋系统,凭借自身所学,推动部队改革,完成部队建设,让红军队伍脱胎换骨。
刘伯承领兵作战期间,多次选拔可用人才,无数基层指挥军官脱颖而出,领兵时察觉出红军部队建设漏洞百出,他将脑袋里的知识拿出来,让其他干部学习接见,提高部队管理,让红军快点进入正轨。
战斗力提升好几倍,完整的编制和指挥系统,让战士们蜕变成百战精兵,毛主席看在眼里,多次夸赞刘帅,是他这个受过正式军事教育的正式军人,带领队伍走上正途,得到更好的发展。
红军长征前,毛主席夺回军权,成为全军总指挥,他第一时间恢复刘帅的职务,他之前因为多次得罪李德被贬职,长征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几乎没有任何人任何一支队伍能够复刻。
长征路上遇到金沙江,刘伯承作为全军参谋长,立马带队观察局势,细致调兵遣将,完成渡江任务。
长征路上我军面临各种挑战,他都能从容应对,一边掩护兄弟部队,一边指挥手下战士撤退,每次都能突破敌人的围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残酷的斗争形势让刘帅意识到,以后的战争需要大量的军事干部,恰逢当时中央军委想请他前去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可他听闻却摆手拒绝道:
“我一个奔六十的老头子,身体因为战争伤病不断,时常生病疗养,不能接受总参一职”,拒绝总参职务后,他立马写信给毛主席,信中写道,如今部队急需一支经过现代化军事培训的部队,才能够应对现代化战争。
想要组建一支这样的部队,最难的地方就是培养干部,他愿意辞掉身上所有职务,投身到创办军事学院中,毛主席看完同意他的请求,可这在国内是一件从零开始的事情,即便他曾是苏联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也遇到很多困难。
他按照伏龙芝军校的大致框架,通过来回奔波和选拔优秀教师,组建起解放军军事学院,从这一刻开始,中国军队开启新的篇章,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祖国。
致敬老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他是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身为元帅他没有搞过特殊,对家中的孩子一直都是严格教育,这才有后来的一门五将帅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