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战争中有一座大城,被日军称为最“难打”下的城池,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猖獗,集结40万大军,妄想三天时间拿下眼前这座大城,三个月拿下整个中国。
可眼前这一座城就化身日军梦魇,日寇前赴后继打了三年依旧没拿下这座大城,反而留下数十万遗骸,守城之人是谁,如何能抵御日军如此长时间的进攻?
这座最难打的大城就是长沙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周围环境,使长沙城变得易守难攻,一山岳麓山,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山峰陡峭难爬,山林深处有重兵埋伏,攻山十死无生。
三水之一湘江水流湍急,像一条巨龙护卫着城池南岸,使得敌人很难通过渡江手段进行突破,北面的汨罗江水势汹涌,水面绵延上百里,一览无遗,更利于我军战士防守,长沙城南有一条捞刀河,水面平缓,但密布沼泽,到处都是天然陷阱,日军妄想通过只有死路一条。
复杂的地理位置给守城的国军提供很大便利,给进攻的日军造成很大的阻碍,很多大型现代化装备,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到了此地被束缚手脚,内陆湖泊给日军的补给问题造成很大的阻碍。
湍急的河流江面导致日军的重炮成了运输困难户,城池周围的山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使得敌军战机无法深入侦查我军现状,日军进入山中没有当地人带领,就像一个没头苍蝇乱飞,被我军逐个击破。
这些崎岖的地势成为中国军队伏击日军的最佳地点,每一个山头、林间都埋藏着大量中国军队,多层防御工事层层布防,使得敌人寸步难行。
湘江沿岸中国军队利用南岸的优势,架设好机枪阵地,在一侧山巅之上布置好密集的机枪阵地,防止敌军乘船进攻和运输物资,捞刀河地区本就易守难攻,我军工兵提前布置好地雷和其他陷阱,让日军寸步难行。
这片土地的特点让日寇的进攻停滞不前,负责守城的中国将士们则是占尽优势,我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守城的关键,我军战士熟悉地形,时常神出鬼没,打的日军节节败退。
一座城市最需要一位善于指挥的猛将,来指挥战斗才可以发挥奇效,抗日名将薛岳,长沙保卫战中,国军拼尽全力抵抗日寇的进攻,因为这座城市非常重要,能够主导两军未来的战场走向。
而薛岳将军精通战法和战场指挥,他多次上前线观察敌军的战略意图,每次下令都会经过再三考虑再下达,作为第九战区最高长官,薛岳的资历和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长沙四周布满陷阱,等着敌人自投罗网。
此时的日军急于拿下长沙这座重镇枢纽,第一次长沙战役打响之前,老蒋就曾下令让薛岳撤退,保留自身实力,可他眼见能够守住城池,果断违抗上级命令,选择跟长沙城共存亡。
他不撤退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的长沙城能够守下来,不想撤退害了城里的百姓,他基于观察到的战场形势排兵布阵,会根据每个方向的日军进行详细的布局,形成完美的包围圈,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为了赢得战斗,细致的情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多次派出侦察兵,希望能及时截获敌军的情报和战略方向,薛岳为人非常实在,身为将军能做到和底层战士同甘共苦,这一点很多国军将领都做不到。
在关键时刻他扛起大旗,基于战场形势,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是常态,这样的人才能打胜仗。
这场保卫战到底有多难打,我们深入了解就知道了,长沙会战总共进行了三次,日军每一次都是拼尽全力,想要拿下重镇长沙,1939年抗日战争中期,日军派出数十万大军带着誓破此城的决心来到长沙城附近。
随后日军整装完毕发动第一次正式的进攻,眼见敌人有些急功近利,薛岳瞅准时机,让手下的战士佯装不敌,引诱日军深入我军腹地,给予重创。
在我军层层战术包裹之下,战士们利用对地形熟悉和提前加固好的民房当据点,和日军拼杀,阻挠他们前进的步伐,敢死队趁着敌人进攻,杀出重围,一举炸毁日军补给线的必经桥梁,斩断敌军的后勤补给。
日军急功近利曾打进长沙城中,可面临密密麻麻的民房,只能跟我军打起巷战,战斗非常残酷,日军一些先进武器无法在其中施展,狭窄的街道成了我军最好的保护伞。
日军没了坦克这个大杀器,就像没了牙的老虎,国军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利用战术耍的敌人在原地转圈圈,日军精锐损伤惨重,被迫撤出好不容易占领的城墙。
薛岳见状,立马带领队伍乘胜追击,追在日军身后进行攻击,一直把敌人赶到河边,眼见对方趟过新墙河,失去机会才罢休。
此后日军依旧没放弃,并吸取第一次战役后勤补给跟不上的问题,做好准备,凭借毒气弹和机械化武器装备以最快速度打进城内,可此时城内早被我军布置成铜墙铁壁。
日军前进的步伐再次停滞在巷战阶段,国军将士们利用地形优势和熟悉程度,跟日军展开交锋,每一条街道都堆满尸体,每一座民房都经过军民们的加固,日军准备充分,拿下一小部分房屋,可无济于事。
此时军民一心,国军只管上前线冲锋,后勤交给其他百姓,为了保证部队的供给问题,百姓们不外出种地,来保障部队能跟敌人决一死战。
前两次战役打的有来有往,战况非常激烈,可到了第三次战役,日军已经吸取之前两次战斗的教训,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并用自己的性命诠释了“天炉战法”多么无敌。
第三次更为惨烈的战役爆发之后,日军就像被牵着鼻子走一样,薛岳将军提前布置好决战区域,将日军引诱过去,而且就在敌人的前进路上,日军想不去都不行。
最后战役爆发,被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想要稍微后撤,等待后方援军,却被我军拦在原地,陷入一个身旁两侧全是我军的火力点,前边是国军设下的埋伏,后面截断他们退路的国军主力,四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仿佛进入一个大火炉之中,攻击从四面八方而来。
长沙战役虽然胜利了,但是战况却非常惨烈,三次胜利却鼓舞了全国抗日战争,日军的精锐部队仿佛成了笑话,即便是机械化部队搭配上无耻的毒气弹也无用,他们击不垮中国军民共同抗日的决心。
除了军人浴血杀敌以外,当地百姓,白天帮助战士们运送物资,晚上替代战士们放哨站岗,两方轮流保护长沙城,他们没有退缩,敌人也是肉身,一戳一个窟窿。
战争获胜最终的原因就是获得民心,国军捍卫长沙城的决心被当地百姓百姓看在眼里,所以才换来这一次振奋全国军民人心的大胜,战后的长沙城,蜕变成了整个民族不屈的脊梁,激励全国军民击退外敌。
这次大胜不仅仅是一座城的得与失,更多的却是中华民族在这次对抗中胜利了,长沙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四通发达,日军妄想通过这里继续攻占全国各地,最后成了空想。
回首长沙战役,我们看到一个不服输的民族,在用自己的意志力开始迅速崛起,日寇打不倒我们,终将把我们磨练的更加强大,中国人迟早有一天会让他们后悔曾经侵略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