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路过天津不打招呼,到火车站看到一幕,非常激动

昉雨润心 2025-03-21 10:50:37

有次,杨得志坐火车路过天津,没跟天津市委书记提前说一声。市委书记得知后,气坏了,大发雷霆道,这也太不像话了,得拦住他问问。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1951年2月头上,杨得志带着第十九兵团离开了兖州,登上了去北方的火车,他们即将出国,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事儿已经传开了,不是啥秘密,山东的老百姓都非常支持,都知道他们要去朝鲜前线打仗了。杨得志的部队火车要经过天津,他不想给当地增加负担,所以就没提前跟天津的领导说。那时候天津的市委书记是谁呢?说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的前三任市委书记都姓黄,人们称之为“三黄治津”。头一位出场的是大将黄克诚,他已经去湖南开展工作了。接下来,黄敬当上了市委书记,然后又换成了黄火青,这就是大家说的“天津三黄”。那时候,天津的市委书记是黄敬,不过他本来不姓黄,真名叫俞启威。按彭德怀的说法,黄敬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在北京大学深造过,还领头搞过有名的“一二·九”运动。杨得志没跟黄敬说一声就擅作主张,黄敬知道后火冒三丈,直埋怨老杨这做法太不地道了。黄敬和杨得志可是老朋友了,还是战场上的老搭档呢。有人可能会奇怪,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挖煤的工人,怎么能成为战友?其实啊,这事儿得说到抗日战争那会儿,当时杨得志是冀鲁豫军区的司令员。黄敬被调去冀鲁豫区当上了党委书记,并且还兼着军区政委的职务。这样一来,他们俩就成了工作伙伴。这俩人,一个出身、经历都不同,能合作得顺畅吗?事实证明,合作得相当好,因为他们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为党干事。

军区遭遇了很大的饥荒,某天夜里,黄敬把灾情报告交给了杨得志,扶了扶鼻梁上的厚眼镜,神色凝重地说,这饥荒太厉害了,不光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还会让部队士气低落,咱们得快点想办法应对啊。杨得志非常赞同,问黄敬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接着又说,反正就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嘛。黄敬点了点头,说他们在冀中地区以前就是这么做的,方法多种多样,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自己动手发展生产解决困难。他们一起想出了开合作社的点子,这样老百姓就有救了。反动派老是骚扰和攻打冀鲁豫军区,黄敬拿着朱老总写给蒋介石的抗议信,还有毛主席反驳他的文章,对杨得志讲,现在全国都在声讨蒋介石,咱们也得有所行动啊!杨得志回答说:“我就一个想法,干!”黄敬点头同意,并让人去请参谋长,大家一起琢磨怎么打仗。在冀鲁豫军区的日子里,杨得志和黄敬总是这样,彼此敬重,拧成一股绳,遇事都一块儿讨论解决。部队赢得了战斗,大伙儿都乐开了花。黄敬不知从哪儿弄来了酒,还有面粉,张罗着包了顿美味的饺子。他说:“咱们平常不喝酒,家里也没啥酒,但今天破个例,既是给大家补补身子,也是为胜利干杯,咱们一块儿来点儿吧!”酒杯举起了手,可谁也没心思喝。杨得志瞧出大伙儿心里都挺不是滋味,毕竟我们失去了好多兄弟。他便说,既然大家都没心思喝,那咱就用这酒来怀念那些牺牲的烈士吧。

1944年刚过完新年没多久,黄敬兴高采烈地跑到杨得志那儿,喊道:“老杨,我听说上头有命令了,说要你去延安带兵保护党中央,是不是真的呀?”杨得志笑了笑,说:“其实啊,我几天前就收到这命令了,就是怕大伙儿知道了太激动,就没急着说。”他看着黄敬,满心不舍地说:“我其实真不想和大家分开,可你们也知道,我非得走不可。”黄敬同样情绪激动,尽管在一起的时间短暂,但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战友感情。那时候,黄敬没多说啥,只是满怀感情地告诉杨得志:“出发吧,去延安,把我们的心愿告诉毛主席。”到了杨得志启程的日子,黄敬还亲自去给他送行。从那以后,他们就没见过面了,这一别整整七年呢。现在杨得志经过天津,居然也不说一声,黄敬肯定气坏了。那咋办?当然不能就这么让杨得志走了。黄敬派人探明了情况,得知杨得志将乘坐的火车会在夜里抵达天津。于是,他亲自领着市委和省委的头头们,站在冷清的铁轨边守候,打算拦住杨得志。二月里的天津寒风凛冽,铁轨边上黑漆漆的,几乎看不见一点光亮。火车停下后,杨得志瞧见这场景,心里头特别激动。黄敬也是激动得不行,他紧紧抓着杨得志的手,啥话都不用说了,啥都懂了。杨得志马上就要去打仗保卫国家,而他们又是好久不见的老战友重逢,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私交,黄敬都得好好给杨得志接个风。当杨得志离开的时候,黄敬特意给他拎来了一大包礼品,说是让他带给彭老总的,里面装的是些下酒菜。彭老总得知此事后,感慨地说,黄敬这人办事总是那么细心周全。1958年,黄敬年纪轻轻就遗憾离世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