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对抗抽动症很好用的食疗方,人人都吃得起,轻松赶走抽动症!

灵松谈育儿 2025-04-01 15:32:39

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医生朋友孟主任。

现代医学将抽动症归类为“神经发育障碍”,认为与大脑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系统亢进、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治疗上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但不少家长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等。

而中医的智慧早已指出:抽动症并非单纯的“行为异常”,而是脏腑功能失衡的外在表现! 中医没有“抽动症”这一病名,但根据症状可归为“肝风内动”“脾虚肝旺”等范畴,无需复杂分类,抓住根源调理即可。

抽动症的根源在肝脾,别急着用药压症状!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孩子频繁眨眼、咧嘴、耸肩等抽动动作,本质是肝风扰动筋脉。而肝风过旺的背后,往往藏着两个关键问题:

肝气郁结:学业压力、家庭矛盾、敏感性格导致肝气不舒,久而化火生风。

脾虚失养:挑食、过食寒凉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濡养筋脉,虚风内动。

盲目压制症状,反而可能让肝火更旺! 中医主张“缓肝理脾,息风通络”,通过调和脏腑,让孩子从内到外恢复平衡。

一碗“黄金粥”,平肝健脾,成本不到5块钱!

今天推荐一个门诊常用的食疗方——【天麻山药茯苓粥】,食材普通却暗藏玄机,专攻抽动症两大病根: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堪称“天然镇静剂”。

山药:健脾益胃,补气养阴,增强脾土制约肝风的能力。

茯苓:宁心安神,利水渗湿,化解脾虚湿困。

粳米:调和脾胃,固护正气。

做法:天麻(提前浸泡2小时),鲜山药切块,茯苓,粳米。

所有材料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熬40分钟,至粥黏稠。

每周喝3-4次,连续1个月,配合情绪疏导效果更佳。

真实案例

去年接诊一名8岁男孩,因反复眨眼、清嗓、甩手被确诊抽动症,西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却反复发作。家长发现孩子服西药后反应迟钝,成绩下滑,转求中医。

辨证分析:

舌红苔薄黄(肝火旺)

大便黏腻(脾虚湿重)

性格急躁易怒(肝气郁结)

治疗方案:

内服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平肝潜阳)

外治法:耳穴压豆(神门、肝、脾)调节神经

食疗辅助:每日早餐食用天麻山药茯苓粥

效果追踪:

2周后清嗓频率减少50%,睡眠改善。3个月后巩固停药,随访半年未复发。

0 阅读:1

灵松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