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设计行业的朋友吃饭,听他们吐槽行业现状,发现一个魔幻现实——电力设计院的朋友在海南开项目庆功会,而隔壁建筑院的兄弟却在为发不出工资发愁。这届工程设计人,真的活成了“阶层分明”的两个世界。
工程设计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从刚开始的交通、水利、房建、电力的齐头并进,争奇斗艳,到如今已完全“分化”。而且短期内这种趋势似乎并不可逆,甚至愈演愈烈,堪称设计行业的“阶层固化”!
根据《建筑时报》与ENR联合发布的2023年榜单,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以167.6亿营收登顶,而众多房建、规划设计院的生存现状可以用“揭不开锅”形容。这种“冰火两重天”,本质上是政策红利与市场化竞争的叠加效应。
一、“躺赢”领域:吃的是政策饭,赚的是技术钱
1. 电力设计:新能源赛道的印钞机
数据说话:依托“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政策,新能源(风电、光伏、储能)及智能电网项目爆发式增长。头部电力设计院新能源项目占比超40%,特高压、储能项目年增长超20%。
硬核优势:手握核电、抽水蓄能等高门槛资质,单个项目动辄数亿。
生存现状:根据多家大院公布的薪酬数据,不少设计师人均年薪25万+,项目多到排不过来。
2. 水利设计: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不用愁
政策东风:国家水网建设、防洪抗旱工程及“十四五”水利投资年均万亿,跨流域调水项目频出。
技术壁垒:大型水利院主导跨流域调水、智慧水利项目,资质垄断性强;智慧水利系统研发成本超千万,中小院压根就是望尘莫及。
行业现状:引调水、流域治理项目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设计费。
3. 交通设计(铁路、公路等):国内国外齐绽放
优势突出:高铁、城轨、智慧交通及“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带动增长;大型综甲院通过EPC总承包模式整合产业链,利润率高。
新兴方向:自动驾驶道路设计、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二、“硬扛”领域:地产和地方财政双双下滑
1. 传统建筑设计:被房地产拖下水
数据:2024年住宅设计需求同比下降67%,公建项目缩水40%。
现状:某TOP10院解散400人团队,设计师转行送外卖;中小建筑设计院陷入“低价竞争-人才流失-质量下降”恶性循环。
2. 城市规划:地方财政不给力
困境: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缩导致规划项目减少,且数字化规划工具(如AI城市模拟)削弱传统设计院竞争力。
出路:少数强院通过“规划+运营”模式(如TOD开发)存活,但区域性差异显著。
3.工业建筑设计领域(制造业外迁冲击)
困境:传统工业园设计需求萎缩,新兴产业园区(如半导体、生物医药)技术要求高,中小院缺乏技术积累。
三、未来展望:未来的设计江湖会怎样?
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AI辅助设计将替代60%的常规设计工作!而未来几年,新能源及海外市场均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你所在的设计院是“躺赢”还是“硬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