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为官期间以清廉著称,一生不贪污、不受贿,生活简朴。他在任期间,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维护百姓利益,推行清丈、平赋税等政策,深受百姓爱戴。
他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连丧葬费都凑不齐,这种清廉的形象使他成为后世敬仰的清官楷模。但没想到的是,1966年,海瑞的墓地被一群年轻的学生义愤填膺地挖掘,尸骨也被众人焚烧,挫骨扬灰。
挖坟掘墓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一生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以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被百姓誉为“海青天”。海瑞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病逝于南京任上,享年73岁。
他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连丧葬费都凑不齐,最终由几位好友凑钱为其办理了丧事。海瑞去世后,南京的百姓深感悲痛,甚至罢市以示哀悼。他的灵柩用船运回海南时,沿途百姓穿着白衣白帽,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是海南海口人,海瑞去世后他的灵柩从南京出发,经水路运回海南。万历皇帝在得知海瑞去世的消息之后非常重视,他亲自安排海瑞的学生兼同乡许子伟负责修建海瑞墓。许子伟一路扶灵,最终抵达海南琼山县。经过考察,他选定了琼山西郊滨涯村作为海瑞的安葬之地。
在其学生的监督之下,海瑞的墓地正式建成。他的墓园还是比较气派的,坐北朝南,正门外有一对圆形石柱华表,门口还有一个大大的石牌坊刻着“粤东正气”四个大字。
墓道两侧排列着石羊、石马、石狮子、石龟和石翁仲等石雕。墓冢用花岗岩砌成,外形如钟,墓碑上刻有“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等字样。
可惜的是,1966年特殊运动期间,海瑞墓遭到严重破坏。当时,一群年轻学生冲入墓园,将墓地上的石雕、华表、牌坊等一一捣毁,并推倒了海瑞墓前巨大的华表和墓碑。

随后,他们挖开墓地的封土,露出墓室的石板。由于石板坚固,他们找来石匠,挑灯夜战,最终打开墓室。墓室中海瑞的棺材是楠木制作,历经380年依然保存完好。
众人劈开棺材,将海瑞的遗骸拉出墓室,遗骸中仅有少量陪葬的铜钱。之后,海瑞的遗骸被抬到海口市中心广场焚烧,骨灰被撒向空中。
这还没完,过了三年,当地为了建造学校和农机站急需石料,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在了已经破败的海瑞墓地,当地组织人员来海瑞墓园砸石头,将石羊、石马、石翁仲、石桌、香烛台等全部砸碎拉走,墓园中原来驼碑的大石龟也被砸成石块,拿去建房子、筑猪圈。

这种现象一直到运动结束才宣告停止,1979年滨涯村的村民们自发开始修复海瑞墓地。1982年1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海瑞墓园进行正式修建,并重新开辟了墓地。1983年,墓园再次进行了重修,增加了海瑞陈列室。但如今的海瑞墓只是重新修葺的一座空坟。
寒门学子海瑞的童年经历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清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瑞出生于1514年,海南琼山(今海口市)的一个没落士绅家庭。他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迁至广州,明朝初年其先祖海逊子从军来到海南岛,定居琼山县。
海瑞的父亲海翰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家境并不富裕。海瑞4岁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谢氏相依为命。海瑞的母亲谢氏性格非常刚强,对海瑞要求极为严格。她亲自教导海瑞《孝经》《大学》《中庸》等经典,培养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践行。
谢氏还鼓励海瑞与底层民众接触,了解百姓疾苦,这对他日后为官清正、关注民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瑞的童年可以说是非常孤独的,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的严格教育使他很少与其他孩子玩耍,性格逐渐变得孤僻。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然而,海瑞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28岁才考入县学,36岁才中举。
海瑞的童年经历塑造了他坚韧、正直的性格。他自号“刚峰”,寓意为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这种性格使他在日后为官时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
同时,母亲的严格教育也让海瑞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偏执,同时他一生对母亲极为孝顺,但在对待妻妾和子女时却显得冷淡甚至严苛。
海瑞28岁时考入县学,成为生员。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35岁的海瑞参加乡试中举。他在考试中提交了《平黎策》,表达了对海南治理的见解,但未得到重视。

海瑞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两次参加会试,均未中进士。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海瑞决定放弃科举,以举人身份前往福建南平担任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任职期间,他引入严格的考核制度,规定学生不准擅自缺课,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收礼品。由此重振学风,让南平学子的成绩突飞猛进。
“海青天”的诞生海瑞在教学中的卓越表现也赢得了上级的认可,短短四年,他被提拔为淳安县知县。海瑞上任后,立即废除了历届相沿的“知县常例”,即通过加收田赋所形成的知县补贴。
他规定除正税之外的所有杂派一律不得征收,县衙每年征收的用于支付各项开支和招待费用的税收从一万多两白银下降到九百多两,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海瑞推行清丈土地,重新核定田赋负担,解决了“有田者无税,无田者苦乐不均,民穷为甚”的问题。这一举措使赋役更加公平合理,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海瑞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和不法分子,清查土地,将被豪强侵占的土地重新归还给百姓。他还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这些措施深得民心,百姓称他为“海青天”。
海瑞在任期间,明断疑难案件,多次平反冤假错案。他处理案件时坚持公正无私,不偏袒权贵,不打压百姓,力求做到公平正义。他以清廉著称,生活简朴,不贪污、不受贿。
在任期间,他拒绝行贿,不接受任何额外的馈赠。他的清廉形象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依仗父亲权势,横行霸道。海瑞将其拘押,没收其携带的数千两白银,并将其押送至总督衙门。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使他在官场上树立了威信,但也得罪了许多权贵,两次被罢官。
海瑞还有敢于建言的美名。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引起世宗震怒,将其下狱。世宗病逝后,海瑞获释。获释后,海瑞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职。
他在任职期间,继续推行改革,打击腐败,但也因此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巡抚,管理包括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宁国、安庆、池州等十府及广德州。
在任期间,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严惩贪官污吏、减轻农民负担等。海瑞严厉打击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行为,要求将被豪强侵占的土地退还给百姓。他甚至对前首辅徐阶的家族也毫不留情,要求其退还大量侵占的田地。

海瑞颁布《督抚条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时,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严格限制工作餐标准。为了改善民生,他还组织疏浚吴淞江、白茆河等河道,改善水利条件,大大减少水灾对百姓的影响。
海瑞的改革措施虽然深得民心,但也触犯了地方豪强和官僚集团的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抵制。许多大臣纷纷弹劾他,指责他“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隆庆四年(1570年),海瑞被改任为南京粮储,离开了应天府。他离职时,百姓沿途哭送,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
万历年间,73岁的海瑞被重新启用为南京右都御史。尽管南京作为陪都,其官职多为闲职,但海瑞上任后,依然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整顿吏治。
他到任后,立即颁布《禁革积弊告示》,严禁官员贪污腐败和铺张浪费。他要求官员们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权向商人勒索,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海瑞还提议恢复太祖时期的严刑峻法,对贪污官员施以重典,甚至提出对贪污八十贯以上的官员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这一建议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但海瑞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海瑞在任期间,继续倡导廉洁奉公,力主严惩贪官污吏。他以身作则,生活简朴,不贪污、不受贿,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海瑞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了众多官员的弹劾和围攻。尽管万历皇帝认为海瑞“有乖政体”,但念其年老,决定原谅他,并保留了他的虚职“都御史”,直到他在南京任上去世。

海瑞一生没有儿子,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主持其丧事,发现他的住处简陋至极,连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葛布帏帐和破烂竹器都随处可见,他全部遗物只有白银10余两,旧衣数件、破箱一只。不禁为之悲泣,凑钱为其办理丧事。
信息来源:
[1]粤东正气——海瑞:三生不改冰霜操.海口网.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政府网.
[3]海瑞罢官之谜.中国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