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秋,河北隆化的一场文工团演出吸引了周边数百名群众聚集在中学操场,即将开演的节目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然而,覆盖在热闹背后的,却是一片暗藏的危机。
人群中隐藏的目光,带着恶意盯上了舞台上那些年轻的女文工团员。
这些人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潜入演出现场的土匪。

就在文艺表演进行到一半时,这群杀气腾腾的匪徒突然现身,对毫无防备的民兵发动猛攻。
民兵英勇还击,誓死抵抗,但手中的步枪弹药终究不能与土匪的火力抗衡,数十名民兵英勇牺牲。

然而战斗仍未阻止惨剧发生:混乱之中,伊相臣的土匪强行劫走了两名女文工团员。
消息迅速传到冀热辽军区司令部,怒火在程子华司令员心中燃起,这场惨案的肇事者伊相臣究竟该如何伏法?

伊相臣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他的少年时期带着几分安逸,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让他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
幸福的日子并未持续很久,他的父亲因病突然去世,整个家失去了主心骨。
产业被接连变卖,无数债主上门讨要银钱,家中的门庭逐渐冷落,原本充裕的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

随着家道中落,伊相臣的亲戚朋友先后远离,街坊邻里从同情到嫌弃,甚至有些人对他一家指指点点。
他母亲起初还勉强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到处做点针线活赚几个小钱,但这些微薄的收入根本难以维系开销。
不久后,母亲的身体也垮了,伊相臣的日子愈发艰难。

面对家庭的崩塌,伊相臣没有振作,整日游荡在街头。他开始接触街上的混混,跟着他们一起混日子。
起初他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跑腿、搭把手,后来胆子越来越大,胆敢独自去偷些值钱的小物件。
仗着小时候练过几下拳脚,他偶尔也会参与到街头的拳斗里,以此在混混圈子里赢得一些名气。

他偷来的东西时常被本地的更强势的地痞抢走,干活时稍有不顺也会被同伙推到一旁。
街头混混的生活无非是以强凌弱,但伊相臣既没有太大的本事,又没有深厚的背景。
在混子圈子里,他只能算个角色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加上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在街坊邻里的眼里也成了“无聊汉”“穷无赖”的典型。

1930年代末日本人侵占了隆化,就在一些地方士绅被镇压关押、乡村百姓被迫劳动的时候,那些平时夹着尾巴做人的底层流氓却找到用武之地。
他们攀附在新政权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横行乡里的狠角色。
伊相臣看到机会,没有犹豫多久就决定投靠日军。

伊相臣在投靠日军后,凭借一手还算像样的拳脚功夫,以及对日本军官谄媚逢迎的态度,很快从一名小角色爬升到伪军的小头目。
他被赋予了枪支和军服,脱掉了在街头混迹时的破烂衣衫,换上整齐的伪军制服。
镇压反抗组织时,他表现得格外积极。

在日军扫荡行动中,伊相臣对手下要求极其严厉,甚至强迫他们杀人立功,表现得比日本人还要狠。
他指挥伪军冲进村庄,对国家被日军怀疑的居民进行地毯式搜捕,若发现任何一家人参与抗日活动,往往全家被牵连,房子被烧,粮食被抢,家畜被宰。
有时甚至为了立更多功劳,他故意将一些普通村民上报为嫌疑人交给日军处理。

在一次针对本地抗日分子的清剿行动中,他带领手下包围了一处民居,逼迫屋内人交待所谓“同伙”的下落。
在发现民居中确无反抗者时,他仍然不肯就此罢休,而是将这家主人强行扣押,并指使伪军将其一些值钱的粮食运走。

手里开始有了一点权力之后,他对平民的态度更加嚣张跋扈。
百姓的粮食或家畜无缘无故地被强征只是常事,稍有抗争的人便被他打成敌对分子送至日军。
凡日军提出需要的补给,他会命令人冲到村民家里直接扒拉,将锅里的米饭扣得干干净净。

为了维系他的所谓地位,伊相臣还不断寻求更大的“功劳”。
在一次日军内部清点资料时,他主动提供自己收集的名单,诬陷一些与抗日分子毫无关系的老百姓为“幕后联络员”,以此获取日方的信任。
这些人被抓后或押送日军集训营,或直接处死,在老百姓中引发了一阵恐慌。
每次镇压结束时,伊相臣都趁着混乱偷偷分走日军“赏赐”的物资,又私自扣下一部分抗日村庄的财物补贴自己。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伊相臣凭借担任伪军小头目时的恶行,早已在当地百姓中声名狼藉。
清算伪军和汉奸的行动迅速展开,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面对穷途末路的局势,他迅速行动,将自己手下残存的伪军残部重新纠集成一股土匪武装,藏匿在隆化附近的深山老林中,开始以土匪身份继续活动。

伊相臣对山下村庄发动突袭,抢夺粮食和物资,将百姓辛苦存下的一点财产掳走。
百姓因缺乏自保手段,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匪徒来去如风,而敢于反抗的村民轻则被打,重则遭残忍报复。
他还命人掌握各个村庄的地形和人口分布,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进攻目标。
就连一些刚刚恢复正常生活的乡公所也未能幸免,常有驻扎不久的新政权干部惨遭袭击。

1946年的秋天,一个新消息让伊相臣大感兴奋。他从消息渠道得知,冀热辽军区的一支文工团将到隆化县内演出。
他了解到,这支文工团成员多为年轻的文艺兵,其中不少是女兵。
当天,他带着组织起的一队土匪,武装出击,悄悄潜入隆化中学周边区域,伺机行动。

文工团已经开始在中学操场进行演出,四周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还有几名民兵武装在外围负责安保。
伊相臣瞄准机会,率领土匪武装突然对中学发动袭击。他的土匪队伍人数占优,装备也比民兵精良,双方很快交火。
一时间,枪声大作,操场上的群众作鸟兽散,逃往四处躲避。

民兵虽训练不足,但凭借着守护百姓的决心,死死顶住土匪的攻击。
然而,缺乏武器和战斗经验的民兵,在人数和火力的双重劣势下伤亡惨重,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22人相继牺牲。
混乱之中,伊相臣手下趁机冲入场地,将两名女文工团员强行劫走后,迅速撤离。

程子华得知此事后,下令立刻对伊相臣展开剿匪行动,并指示部队不惜代价彻底剿灭这支匪徒。
他向下属明确要求,对恶贯满盈的伊相臣及其土匪帮无任何宽恕可言。
然而,剿匪部队发动多次围剿,却因山林地形复杂,加上土匪活动诡秘而难以成功。

1948年,华北战场形势逐渐明朗,共产党军队不断在战场上取得战略优势,各地根据地稳步发展,反击敌对势力的力量日益增强。
各地剿匪行动的密度和强度空前加大,他在深山中的活动范围也被逐步压缩。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相臣却完全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

为了在这种局面下显示所谓威风,他决定走出山林,主动发起一场针对解放军部队的袭击。
他带着手下残存的两百余名匪徒,妄图直接与大量装备精良、素养严明的解放军部队抗衡。

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土匪队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战斗在山区展开,解放军迅速对伊相臣的队伍发动精准而凶猛的打击,仅仅进行了一场苦战,土匪队伍便被彻底击溃。
战斗结束后,伊相臣的手下大片伤亡,活着突围的剩下也不过十几人。

到了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的1949年,随着解放军逐步逼近各个战略要点,华北地区基本已经全面解放。
他在这样的形势下再也无法召集更多新兵,现有队伍也百病缠身,内部分裂不断增加。
这个时候,他手下的匪徒中,只剩下三个还愿意跟随他的人。

他身边仅剩的三人里,有两人看出了形势的明朗局面。
为了获得新政权的从宽政策和自身生存,他们悄悄离开了队伍,不再与伊相臣同行。
两人偷偷向附近公安部门投案自首,主动交代了土匪残部的活动地点和伊相臣的情况。

无路可逃的情况下,伊相臣不得不想起一位早年的熟人,此人曾与他有些交情,平日里也算是个与世无争的普通百姓。
天黑之后,他与手下在山路上摸索前行,终于摸到了这位熟人的家。
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后院进入屋内,并低声向主人表明身份。

看着端上桌的粗粮饭菜,伊相臣和手下饿得狼吞虎咽,几乎没有多问,只顾埋头吃饭。
伊相臣对他的态度表示满意,并随口提起自己最近的困境。
这名熟人早已对伊相臣的恶行有所耳闻,他决心将伊相臣交给公安机关,但表面上却丝毫不露破绽,继续扮演好主人的角色。

待夜深人静后,熟人找准时机,小心翼翼地悄悄离开屋子,赶往村里的联络点。
他在安全地点以最快的速度向当地公安部门递交了举报。
公安队接到报告后,立即部署行动,一支精干部队连夜赶赴现场。

夜色弥漫之时,公安队悄声抵达,将房屋团团包围,确保伊相臣无法轻易逃脱。
随后,队员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抓捕行动。他们将灯光直射屋内,并对屋门发出警示。
屋内的伊相臣明显没有料到抓捕来得如此迅速,顿时大惊失色。
他与手下试图掏枪反抗,短暂交锋后,伊相臣和他的手下便被制服,双手反绑带走。

被押解至公安机关后,伊相臣的审讯很快展开。
公安部门早已掌握大量关于他的罪行证据,审讯过程中,他曾试图抵赖,但敌不过各种人证、物证的揭露。
经过公审,当局宣布了伊相臣的罪行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他因犯下的无数罪行被判处死刑,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隆化及周边地区。许多人听到这一结果后拍手称快,视之为恶有恶报的象征。
参考资料:[1]谢忠强,曹关群.也论民国时期的山东土匪[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161-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