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12月,多尔衮,这位曾掌控清朝政权的摄政王,在一次狩猎中突遇不幸,马失前蹄,跌落地面,伤重不治,终年39岁。官方的声明称,他因突发疾病去世。
多尔衮去世时,随行侍卫纷纷表示,他在当天早晨状态良好,精神矍铄,根本没有表现出病症。几天后,顺治帝下令追夺多尔衮的所有封号,指责其“目无君上,僭越非分”,并彻底清洗了他的党羽。多尔衮的死,是因病突发,还是另有隐情?

1643年8月14日,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亲王齐聚崇政殿,召开了决定皇位继承的会议。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引发了满洲贵族之间的激烈争夺,朝中两大势力——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逐渐显现出深刻的矛盾。
代善年事已高,早已不再亲自参与朝政,尽管如此,他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济尔哈朗作为代善的亲信,虽然有一定的支持力量,但面对多尔衮和豪格这两股年轻力量,他的处境变得相对尴尬。

豪格领导的两黄旗和多尔衮的两白旗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强大的支持,尤其是多尔衮的势力,已经在满洲贵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冲突逐渐升级,豪格和多尔衮各自争取支持,彼此的矛盾愈发激烈。
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正黄旗和正蓝旗的许多宗室成员开始倾向于支持他,而豪格虽然在两黄旗中拥有较高声望,但在其他旗系的支持上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巩固。局势的胶着使得朝中的讨论一直未能有结果,双方的争执无法达成一致。
最终,考虑到争斗的持续和可能带来的动荡,朝廷中的部分亲王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鉴于无法决定一个合适的成年继承人,他们最终决定让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

这个决定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但也代表了权力斗争的现实妥协。福临虽年幼,但他的血统和身份使得他成为一个可以被接受的选择。福临继位后,年号顺治,成为清朝的第二位皇帝。
多尔衮南下征战顺治元年(1644年),在多尔衮的指挥下,清朝开始了征讨南明与农民起义军的战争。多尔衮被顺治帝亲自册封为大将军,负责统领清朝的大军南下。
在这场关乎清朝未来的战役中,多尔衮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迅速带领大军与李自成的农民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清军的精锐部队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压向南方。尽管李自成的农民军一度人数众多,但多尔衮凭借着冷静的指挥和清军强大的战斗力,迅速占据了主动。
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多次战斗中屡屡遭遇惨败。经过一系列的激战,李自成在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被迫在湖北通山的九宫山一带被击败,最终死于战斗。
李自成的失败,标志着清朝南下战争的一个重要胜利,而多尔衮的声望也因此达到了新的高峰。与此同时,清军并未停歇,继续推进,目标锁定了南明的余部和各地抗清势力。

多尔衮带领清军迅速攻占了扬州,史可法誓死捍卫家园,最终在扬州壮烈殉国。他的牺牲,激起了南方士族和人民的悲愤,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清军的攻势一度势不可挡,扬州的陷落加速了南明的覆灭。
紧接着,清军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南京的防线崩溃,城中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权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宣告灭亡。
摄政王权力的巩固顺治二年,多尔衮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这标志着他已经掌握了清朝实质上的最高权力。作为顺治帝年幼时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的权力逐渐扩大,朝廷中的一切活动都需经过他同意。
无论是朝会还是日常政务,所有的大臣都不得不对他敬畏有加,按等级行礼,且必须听从他的指令。在这一时期,多尔衮所掌控的局势已经超出了以往的范围。围猎和出师等重大礼仪活动,所有大臣们都要在他面前汇聚一处,侍候其传令。

无论是集结的时间、地点,还是仪式的程序,都由多尔衮亲自安排和决定。这种前所未有的权力集中,使得他逐渐形塑出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权力架构,朝中的贵族和王公们开始习惯性地围绕他的指示行事,俯首听命。
随着多尔衮的权力逐步巩固,他开始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强化自己的地位。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成为了皇父摄政王。摄政王的名号,虽然没有完全取代皇帝的地位,但却让多尔衮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仪仗、音乐和卫士的配置,从传统的摄政王标准开始,逐渐向皇帝的规格靠拢。原本只有皇帝才有的仪式和排场,现在也被多尔衮所使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他的礼遇和待遇已与皇帝不相上下。
这种变化引起了朝中的一部分人不安,尤其是一些贵族和大臣,他们开始注意到多尔衮逐步加大的个人影响力。多尔衮的这些举动,进一步确认了他对清朝的绝对控制,其他人的声音渐渐沉寂下来。

在多尔衮的治理下,他逐渐采取了任人唯亲的政策,开始频繁调整官员,特别是亲近自己的人。原本朝廷中一些有经验的老臣被迫退位,而一些出自他自己亲族或与他有较深关系的人则迅速上位。
这种变化导致了朝廷内部的动荡和不安,许多人对这种局面表示不满。朝中的许多高官,包括原本地位较高的亲王和大臣,都感受到了自己在权力格局中的边缘化。与此同时,更多的朝廷事务开始由多尔衮直接掌控,甚至在皇帝面前,他的地位逐渐占据主导。
多尔衮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僭越”的地步。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直接调度兵员,发布命令,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官僚体系和原有的皇权架构。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朝的政治结构,也加深了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朝廷中的一些有权势的宗室和王公们,开始感受到多尔衮逐渐向皇帝职位靠拢的威胁。
多尔衮之死顺治七年(1650年)冬季,多尔衮在一次狩猎中不幸坠马受伤,伤势严重,最终在12月初九日去世,享年39岁。清廷官方发布的死因是多尔衮因突发疾病去世。然而,随行的侍卫和部分知情人士却提出了不同的说法。
据他们透露,多尔衮在去世前的身体状况非常良好,早晨精神矍铄,毫无病征。更有一些人声称,当天多尔衮并非因病去世,而是在狩猎时突然倒地,甚至有说法指出,他是被人射中后倒地的。

这些说法很快被封锁,相关的讨论和证据都被严密掩盖,没人敢再提及多尔衮去世的真实原因。在多尔衮去世后的几天内,顺治帝发布了追夺多尔衮封号的诏书,明确指责多尔衮“目无君上,僭越非分”。
这是对多尔衮权力行为的严厉谴责,宣告了他在朝中所有权力的彻底丧失。多尔衮曾经以摄政王的身份掌握着清朝的最高权力,而如今,他的封号、官职和一切荣誉被顺治帝一纸诏书全部撤销。
更为彻底的是,多尔衮的党羽和支持者们开始遭到清洗。那些曾在他统治下获得重用的官员和将领,纷纷被罢免或遭到处置,很多人的仕途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
更令人震惊的是,多尔衮的牌位也被从宗庙中撤出,按照清朝的传统,宗庙是用来安放历代帝王牌位的地方,牌位的撤除意味着他彻底失去了作为皇族的一切身份和地位。这一切的变化,表明多尔衮在死后的命运是彻底被抹去的,曾经的权臣连一个安身之地都未能保住。

他的死亡和随后的清算,令曾经高度集中的权力迅速崩塌。多尔衮的名字几乎完全从清朝的历史上消失,原本辉煌的身影在后来的史书记载中,只留下了寥寥几笔,成为了清史中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
当时的朝廷内部,也因多尔衮的骤然去世和顺治帝的迅速反应而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对多尔衮去世的真实原因产生了怀疑。宫中部分侍卫私下议论称,若真的是突发疾病,为什么多尔衮死前表现得如此健康?
如果是意外伤害,为什么连具体情况都没有清楚的解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
从那时起,关于他死亡的种种疑问至今仍未解开。无论是外界的猜测,还是清廷内部的封锁,都让这一事件更加扑朔迷离,成为后人研究和探讨的热点之一。

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能确凿地说明多尔衮的死因,但他的死却深刻影响了清朝的历史进程。
参考资料:[1]周喜峰.多尔衮的华夷思想及其统治政策[J].求是学刊,2012,39(5):140-146

废话连篇的小编
死于非命!看看多尔衮在北京的府邸,居然三重檐!太和殿和乾清宫也才双重檐!想要他死的理由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