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的5位旅长,您对哪一位的了解最少

理科男是个历史小迷弟 2024-12-01 14:38:37

之前两篇文章分别介绍过八路军115师和120师的旅长们,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129师的旅长们,看看您对哪一位的了解最少。

129师有两个主力旅,分别是385旅和386旅。385旅的首任旅长是王宏坤,在129师东出时王宏坤率领770团留守陕北,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率领下奔赴抗日战场,1938年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769团和其他的几支部队组建成新的385旅,由陈锡联担任军长。1943年陈锡联的新385旅与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陈锡联任军分区司令员,从此新385旅走下历史舞台。

386旅的首任旅长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将军,他带领386旅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成为日寇最恨的部队之一。陈赓之后,王近山和刘忠都担任过386旅的旅长。接下来就了解一下这5位旅长的事迹。

1、第385旅第一任旅长王宏坤

王宏坤是湖北麻城人,王树声大将的弟弟,参加过1927年的黄麻起义,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反围剿作战,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一员大将。1933年和1936年两次出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红四军的军长,也担任过该军的政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四方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王宏坤被任命为第129师385旅的旅长。不过为了保卫陕甘宁和党中央,王宏坤率领770团留在陕甘宁,因而也缺席了抗战初期的好多战役战斗。后来他到前线担任过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等职。

王宏坤

抗战胜利后,王宏坤仍在刘邓麾下作战,担任过晋冀鲁豫军区六纵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十纵司令员等职,参与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王宏坤转到海军任职,担任海军副司令员,之后他长期在海军任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第385旅第二任旅长陈锡联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当时才14岁,在徐帅的培养下,陈锡联很快就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反围剿斗争以及长征。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誓师大会以后,他率领769团随师部出征,同年10月他率部夜袭阳明堡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此战也成为129师东出抗日的第一仗,取得了开门红的成绩。

陈锡联

1938年,为了应付更加残酷的抗日形势,以769团为主力,加上一些其他的部队,合编成新的385旅,由陈锡联担任旅长。他率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场上沉重的打击了日寇。1943年陈锡联的新385旅与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陈锡联任军分区司令员,从此新385旅走下历史舞台。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仍在刘邓麾下任职,担任过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淮海、渡江等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相继担任过炮兵、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的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当时最年轻的上将之一,199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3、第386旅第一任旅长陈赓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他出生于将门世家,他的爷爷曾是湘军将领。1916年,13岁的陈赓就加入到湘军鲁涤平部当兵,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后来参加东征还救了蒋介石的命。

土地革命时期,陈赓在上海的中央特科工作了四年,之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红军干部团团长、红一师师长等职。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赓任386旅旅长,在刘伯承元帅的领导下抗击日寇,而且陈赓的386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战果颇丰,甚至日军打出了“专打386旅”的口号。

陈赓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指挥的部队成为一支机动力量,他率领他的陈谢兵团先后参加了晋南战役、洛阳战役、宛西、宛东战役、淮海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又参加了抗法援越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战场回来后陈赓受命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在上海逝世,时年58岁,成为最早去世的开国大将。

4、第386旅第二任旅长王近山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人,1930年15岁时就参加了红军,自参军后他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舍生忘死,因而得到了一个“王疯子”的绰号,而他的职务也在不断地提升,做到了红31军第93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近山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斗战役。

1940年,旅长陈赓率部进入太岳区组建抗日武装,太岳军区成立后出任司令员,空缺的386旅旅长就由王近山接任。1943年王近山会延安途经山西临汾韩略村时主动捕捉战机对日军实施伏击,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斩获颇丰。这一点在《亮剑》中也有所体现。

王近山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在刘邓麾下担任过中野六纵司令员,二野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等职,是刘邓麾下的头号战将,很多硬仗都是由王近山来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曾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相继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病逝,享年63岁。

5、第386旅第三任旅长刘忠

刘忠是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长期在红一军团工作,曾参加了著名的湘江血战。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129师工作,抗战胜利后,刘忠接任386旅旅长一职,不过不久386旅就改编为四纵第十旅,所以刘忠当386旅旅长的时间并不长。

刘忠

解放战争时期长期在华北地区工作,1949年整编时任62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刘忠先后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物质保障部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小结:

129师的这5位旅长,陈赓将军名气最大,战功也很大,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王宏坤和陈锡联都被授予上将军衔,王近山和刘忠都被授予中将军衔。那么对于这5位将军,您对哪位最熟悉呢?又对哪位最不了解呢?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