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大南京生活圈去体验了英雄联盟2024全球总决赛资格赛,地点就在江北的南京青奥体育公园,我里里外外感受了一番,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以及对于江北发展的一些想法。
硬件条件一流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场馆内部的硬件条件非常好,刚进来就好像来到了火车站一样,这种层叠交错的空间感很赞。实际上南京青奥体育公园有两个主要的空间,一个是露天的体育场,另一个是室内的体育馆。而大部分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在这个体育馆内部进行的。
而这个封闭的体育馆,规格极高,按照官网上的介绍,其是目前国内可容纳观众最多的综合体育馆,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建筑最大直径 166m,顶高 43m,拥有观众坐席20000个。体育馆的内场可提供53米*84米的赛事活动空间,场馆建设达到国际篮联(FIBA)男篮世界杯及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球馆标准,可实现篮球地板与冰面场地的自由切换。
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它的优势足够大,硬件条件足够好,而且是内部封闭空间。这就意味着,不怕热、不怕冷、不怕刮风下雨,在南京江北开演唱会等其他类型的活动,完全不用担心天气问题,舞美的效果也会更加符合预期。
而且昨天我也真的见识到了室内的好处,冷气真的很足,外面很闷热,但里面相当奈斯,甚至我穿着短裤,还觉得有点冷,而且室内相对蚊虫也会少很多。更别提灯光、音箱、屏幕这些,显然都无可挑剔。所以知道为什么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演唱会会在江北办了吧,这就是直接原因,这就是目前最好的室内场地。
昨天我的座位是206区,不算很靠前,但并不影响实际的观感体验。屏幕又薄又大,而且显示效果很好,对比度极高,一点都没有发白的情况,该黑的的地方一点都不发光,乍一看还以为屏幕悬浮在空中,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力量。
其他灯光的配合也很不错,主打的红蓝配色很有电子竞技的氛围。别看内部空间很大,但吸音功能很棒,回声控制的很好,现场大家听的都很清楚,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般的活动放在这里有点浪费,只有档次规格更高的活动才能突出场馆的优越性。
配套不足不过硬件条件虽然一流,但周边配套总觉得差点意思,不禁让人吐槽。其实按照原本的规划设计,按理说这一片它实际上是一个集滑雪、旅游、商业、酒店、文体活动为一体的这么一个区域,但是滑雪场没搞起来,导致这个拼图无法实现,就显得这个青奥体育公园显得有些孤零零的,和周围没有很强的互动感。
另外虽然场馆有停车场,但平时活动,基本上大家都会停在北侧的空地上,也就是P6。
虽然是临时的,但这临时了好多年了吧,停车场的地面感觉是那种粗糙的砂石地(关键有的地方是水泥有的地方是砂石),总觉得对不起体育场的高规格,开进来就给人一种城市边缘的感觉,我是建议以后能不能稍作提高。
另外内部的商业服务偏少,好像也就汉堡王、星巴克、云清茶色、乐享小吃铺这些,勉强可以应付活动的需求,但平时对周边居民并不能起到特别实际的作用。
但这个设施的名字叫青奥体育公园 ,这个公园的要素总感觉没有体现出来。我不知道平时没有活动的时候有没有对外开放,如果是开放的,内部是不是可以有更加丰富的餐饮业态?显然目前的种类偏少,更谈不上外卖了。如果平时不开放,叫公园似乎又不太合适。
我记得河西奥体平时就是开放的,里面甚至开了不少的店,有运动器材店,有餐馆、还有酒吧等等。我觉得目前江北的青奥体育公园应该想想办法提高自身的商业价值,并且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既提高举办大型活动的体验,又对周边居民提供一些商业的补充。隧道口这一片人口是不少的,就是青奥体育公园对面,也已经盖满了高层住宅。理论上更加充分的商业化运作是可以有的。
泼天的流量其实这个场馆是江北的一个文旅方面的流量入口,虽然它是一阵一阵的,但依然具备极高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这个流量南京尤其是江北要好好利用起来,要接得住,接得到满。流量来了要有足够的方法,把流量留下来,转化成更大的商业变现。
除了体育场自己努力之外,隔壁两块地是不是可以适当开发开发了。现在的情况是,大家看完演唱会或其他活动后,周边没有二次消费的场所,河对面的奥特莱斯不算,休闲属性不够。很多朋友就直接就回江南了,属于是流量有了,却没体现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想一想,能不能把青奥体育公园南侧的三角地块开发成类似百家湖1912的低密滨河商业区,甚至可以有座摩天轮。其也与河对面的长江之舟形成呼应。
而北侧的方形空地,由于更加靠近地铁10号线临江站,完全可以打造成商务+换乘中心的设施,最好是停车楼,即可以满足早高峰江北到江南,汽车转地铁的需求,也可单独划出一片给青奥体育公园,以满足平时的活动需求。而这这么好的位置,除了换乘功能,也可以增加一定体量的商务功能。
这样一来,周边居民获益的同时,青奥体育公园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看起来和周围居民没什么关系的体育场,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