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莫斯科会见中国外交部长。外长说,80多年前,中苏两国人民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上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和纳粹法西斯,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普京(资料图)
80年后的今天,中俄作为动荡世界中的重要稳定性力量,要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双方已就支持彼此举办“80周年”重要纪念活动进行了全面对表。
当地时间4月1日,普京在莫斯科会见王毅时,请王毅转达对中方的诚挚问候。他对同中方达成的各项共识有效落实感到欣喜,当前俄中关系处于高水平发展阶段,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俄中文化年”顺利推进,在民间引起热烈反响,为两国友好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
今年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俄罗斯对此极为重视,全力推进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普京期盼中方出席纪念活动,共同庆祝抗击纳粹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高度,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下,中俄持续加强战略协作,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展现大国担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普京(资料图)
在中俄关系升温的同时,蒙古国的一项重大决策也备受瞩目。据环球时报援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批准了与中国共同建设新跨境铁路的协议。这条长19.5公里的铁路,起点为蒙古的嘎顺苏海图口岸,终点是中国内蒙古的甘其毛都口岸,建成后将大幅增加蒙古国对中国的煤炭出口量 。
事实上,中蒙关于这条跨境铁路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双方就开启了相关探讨,自2008年起更是历经长达17年、多达60多轮艰难谈判。项目长期搁置背后有着诸多复杂因素。蒙古国铁路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技术、资金以及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独立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国内对于铁路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问题存在诸多分歧,导致项目推进困难重重;此外,蒙古国长期奉行的“第三邻国”战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与周边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的精力 。
这条跨境铁路的建设,对中蒙两国乃至俄罗斯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而言,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蒙古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能够为中国提供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降低中国对单一能源供应国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跨境铁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中蒙两国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国构建周边泛区域铁路网络,提升中国在地区和全球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
普京(资料图)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蒙跨境铁路的建设也有诸多益处。一方面,它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了新通道,有助于俄罗斯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能源市场份额,提高中俄贸易额;另一方面,作为中蒙俄三方经济走廊的一部分,该铁路的建成能够巩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对维护地区局势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普京与王毅的会面以及蒙古国推进跨境铁路建设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现了中俄蒙三国在友好合作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努力。无论是中俄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深化全方位合作,还是中蒙跨境铁路项目的推进,都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树立了典范,让人们对未来三国的发展及地区的繁荣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