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各乡镇地名故事和1992年时基本情况

云南风云梦幻 2024-11-10 10:04:37

镇雄地名故事和1992年时基本情况

1.乌峰镇[wufengZhen] 镇雄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南部。海拔1680米。嘉靖间始筑土城,即今治。

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砖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石城。旧城略呈矩形,北至今二小和白果树。同治四年(1865年)兵燹后缩建为北至今建设街,东至今解放街,南至县南街,西至西门,呈正方形。

1940年以城东凤翅山置凤山镇,1954年名城关镇,1986年以城北之景“乌峰耸翠”更名乌峰镇。

近年往四周扩展,沿乌通山下缓坡呈不规则块状分布,面积2.3平方公里。商业主街为建设街、世贵街、东正街、西正街。1992年人口26636,其中彝、回、苗等族1077人。有水泥、农机、猪鬃、电池、酿酒、罐头、制鞋、缝纫、机修、印刷、砖瓦、肉类冷藏等厂。特产豆豉。毕镇、赫镇公路经此。西南有烈士墓。

2.泼机镇[PojT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东南11公里。海拔1520米。

原系彝语博基,“博”为山,“基”为前面,意即山前开阔地,处龙王山前缓坡,故名。

1931年取活泼生机之意,写作泼机。1940年置镇,后废,1984年复置。聚落呈椭圆形分布。1992年人口3133。处县内主要产粮区,附近产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籽。有中学。为县内最大集市。有公路南接毕镇公路。

3.二龙关[Erlongguan] 在镇雄县乌峰镇东南14公里,与贵州毕节交界。海拔1420米。属泼机镇。

附近有两座大山形似蛟龙,隔河对峙,称“二龙抢宝”,明、清曾于此设二龙关。

聚落沿泼机河畔呈点状分布。1992年人口56,为汉、彝两族。附近产玉米、马铃薯、小麦、烤烟、油菜籽。毕镇公路经此,为滇东北通贵州的要道。

4.黑树镇[HeishuZhen]镇雄县辖镇。

在乌峰镇东34公里。海拔1600米。此地原有棵大树,着火烧焦变黑,因名黑树桩。

1984年置镇。聚落沿缓坡呈长方形分布。1992年人口1234。附近产玉米、芸豆、烤烟。有硫磺厂。设农贸集市。有公路接毕镇公路。

5.母享镇[Muxiang 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东北34公里。海拔1250 米。

母享为彝语“母雄”的变音,“母”为马,“雄”为古时彝区官衔的一种,意为征集战马的地方官驻地。又作母响。清代设母享巡检司。辛亥革命后曾设县佐。

1934 年置三枢镇,1940年置母享镇,后废, 1984年复置。地势较平缓,复合式聚落。1992年人口3041,为汉、彝、白等族。附近产玉米、稻米、小麦、马铃薯、烤烟,特产糯米。有硫磺粉加工厂及水电站。设农贸集市。公路接毕镇公路。东1公里的仙人洞为风景胜地。

6.仁和镇[Renhe 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东北45.5公里。海拔1480 米。

清时母享巡检司在此坳处决抢劫犯, 用畜力分尸,得名绷人坳。辛亥革命后, 因有塘水清澈见底如玻璃,改称玻璃坳。1952年设乡,以政得民心,民得乐业,改名仁和。

1984年置镇。聚落呈不规则块状。1992年人口695。附近产玉米、马铃薯。有硫磺厂。设农贸集市。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7.大湾镇[Dawan Zhen] 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东北31公里。海拔1230 米。

处山湾峡谷,清末陇、陈二姓于此建街,得名大湾子。

1940年曾置罗甸镇。 1984年置大湾镇。聚落呈长条状分布,主街整齐。1992年人口3861。附近产玉米、稻米。有水电站。为全县最大集市之一。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8.以勒镇[Yile 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东北33公里,狭长坝子的中部。 海拔1570米。

彝语称“以奶”,“以”为水,“奶”为甘美,意为甘美泉水。后写作以勒。有葡萄井群,水质甚优,以此得名。

1984年置镇。聚落沿公路东西两侧呈弧线延伸。1992年人口803,为汉、彝、苗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烤烟。清前期集市较繁荣,同治年间曾毁于兵燹。现仍为物资集散地。有公路西接猫谢公路。

9.板桥镇[Bangiao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北8.5公里。海拔1530 米。

古有木板桥,因名。清乾隆六年(1741 年)改为石桥,名称未变。

1984年置镇。聚落沿公路两侧散布。1992年人口217。附近产玉米、小麦、烤烟。有氮肥厂。有农贸集市。是镇雄通往昭通、四川、贵州的要道。猫谢公路与毕镇公路交会于此。

10.芒部镇[Mangbuzhen]镇雄县辖镇。在鸟峰镇北20公里,芒部坝子西北部。海拔1630米。

芒部原为彝族首领名,率众居此,又作茫布,南诏以来该部因名芒布部。元代为芒部路治。

1940年置镇,后废,1984年复置。聚落沿公路东西两侧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2379。多阴雨。附近产玉米、小麦、烤烟、豆类,特产中药“鸣钟五加皮”。镇东有1848年刻“古芒部”大字摩崖。

11.雨河镇[YuheZhen]镇雄县辖镇。 在乌峰镇北34公里。海拔1400米。当地有一时令河称雨洒河,村因河名,1940 年简称雨河。

1984年置镇。聚落沿河西岸呈弧线分布。1992年人口1684。附近产玉米、小麦、烤烟。有酒厂和农贸集市。猫谢公路经此。

12.罗坎镇Luokan 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西北37公里。海拔1000 米。

清代曾雕有一石罗汉,于此设关,因名罗汉关或关上。后以道路坎坷,又称罗坎关,简称罗坎。

1934年曾置镇,后废,1984年复置。聚落处山腰陡坡坳口,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2576。附近产玉米、甘薯、烤烟、油菜籽、花生及柑桔。有水电站。有农贸集市。公路东接猫谢公路,西接昭油公路。

13.牛场镇[Niuchang Zhen]镇雄县辖镇。在乌峰镇西北31公里。海拔1330 米。

原属彝族土官陇氏的辖地,名官, 一说为官邸。1953年谐音改为关底。

1962年为防洪灾,集市从其南1公里的却佐牛场迁此,区公所也由南2公里的寨山迁来,从此又名牛场新街。1934年置却佐镇,后废,1984年置牛场镇。聚落沿牛场河西岸缓坡呈长条形分布。1992年人口2274。附近产玉米、小麦、蚕豆、烤烟,有杉树块林场。有公路北接猫谢公路。

14.牛场[Niuchang]在镇雄县乌峰镇西北31公里。海拔1260米。

属牛场镇。 原为农村集市,称旧场坝。后彝族官却佐家(陇姓)在此建街道,逢牛日赶集,称牛场或却佐牛场。

聚落沿牛场河西岸作条状分布。1992年人口274,为汉、回两族。附近产玉米、马铃薯、豆类、烤烟。有公路北接猫谢公路。

15. 五德镇wude zhen镇雄县辖镇。 在乌峰镇西北20公里,白水江上游五德河北岸。海拔1050米。

早年采盐凿井五口,名五眼洞,1939年与和德乡合并,各取一字名五德。

1984年置镇。聚落沿河岸呈弧线延伸。1992年人口1379.附近产玉米、甘薯、豆类、烤烟,盛产李子,多栽桑养蚕。有电站。设农贸集市。猫谢公路经此。

16.中屯街[zhongtunjie]镇雄县中屯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南10公里。海拔1540米。

明初这一带设有三个军屯,此居头屯、稍屯(今柳林)中间,因名中屯。

聚落沿公路西侧呈复合式。1992年人口574。为粮食主产区,产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特产樱桃。赫镇公路经此。

17.亨地Hengdi镇雄县亨地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14公里。海拔1730米。

原名痕迪,彝语“痕”为好,“迪”为坪子,意即肥沃的坪子。有农贸集市,辛亥革命后改名亨地,意即亨通得利之地。

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1924。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油菜籽、烤烟。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18.花鱼洞[Huayudong]镇雄县鱼洞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27.5公里,两水汇合处。海拔1420米。

因河边伏流洞内原有各种颜色的鱼,故名。

聚落沿花鱼洞河东西两侧呈点状散布。1992年人口462,为汉、彝、苗、白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芸豆。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19.堰塘[Yantdng]镇雄县堰塘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北40公里。海拔1240米。

因有一个约5亩的蓄水塘,故名。

聚落依缓坡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1053,为汉、彝、苗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马铃薯、豆类。有硫磺厂。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20.坡头[Potou]镇雄县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北46 公里,邻近川、黔两省。海拨1470米。

处山坳交岔口,行人到此必爬坡,以爬到坡的尽头得名。

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1328,为汉、彝、白、苗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烤烟及芝麻。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21.水潦寨[Shuiliaozhai镇雄县茶木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北43公里。海拔1240米。

四川水潦寨一陈姓迁此首居,袭用其祖籍地名。

聚落处缓坡,呈点状分布。1992年人口558,为汉、彝、苗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薯类、稻米、烤烟。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22.花朗[Hualang7镇雄县花朗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北38.5公里。海拔1330米。

古名花朗,后称花射,1988 年因“射”字生僻,仍改作花朗。彝语名红哪,“红”为见,“哪”为看,意即视野开阔的坝子。

聚落呈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501。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烤烟及木漆。

23.大石包[Dashibao]镇雄县林口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北16.5公里。海拔1900米。

路边有一巨石,故名。

处两条公路交接处,呈复合式聚落。1992年人口213.附近产玉米、豆类、马铃薯、烤烟,矿藏有煤。设农贸集市、民族中学。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24.塘房[Tangfang]在镇雄县乌峰镇东北10公里。海拔1550米。属塘房乡。

清雍正四年(1726年)在此设白鸟塘驻兵,因名。

聚落沿公路两侧呈“人”字形分布。1992年人口1226.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烤烟,特产樱桃。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

25. 果珠[Guozhu]在镇雄县乌峰镇东北23公里。海拔1285米。属果珠彝族乡。

喀斯特地貌发育,坝中多圆形小丘, 称“群珠下坝”,雅名果珠坝。又因坝内有两个窝凼似猪拱成,俗名拱猪坝。

聚落处大丘上,呈长方形分布。1992年人口613,为汉、彝、苗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烤烟。有农贸集市。有公路西接猫谢公路。

26.尖山坝[Jianshanba]镇雄县尖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东北19公里。海拔1440米。

平坝内有一座独立的尖山,故名。

聚落呈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678,有少量彝族。附近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烤烟及木漆。有公路西南接猫谢公路。

27.木卓 [Muzhuo]镇雄县木卓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北28公里。海拔1745米。

原名杓佐,是一家彝族头目的名号,后作木卓是其官衔,即目濯。

聚落处缓坡呈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482。附近产玉米、小麦、稻米、马铃薯、烤烟。公路北接猫谢公路。

28.油房头 [Youfangtou]镇雄县李子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北34.7公里。海拔1240米。

以前有一座榨油作坊,故名。

聚落处公路边,呈点状分布。1992年人口210,为汉、苗两族。附近产玉米、小麦、甘薯、花生、烤烟。有公路西南接猫谢公路。

29.青㭎坪[Qinggangping]镇雄县干沟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北24.5 公里。海拔1340米。

此地较平,又有一片青㭎树,故名。

聚落呈点状散布。1992年人口405,为汉、苗两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烤烟。公路南接猫谢公路。

30.羊场 CYAngchang] 镇雄县盐源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北32公里的山间平地。海拔1330米。

清代作杨场,后以逢属羊日赶集,作羊场。

聚落沿公路东西两则呈条状延伸。1992年人口703。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烤烟。公路东南接猫谢公路。

31.碗厂[wanchang] 镇雄县碗厂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北42公里。海拔1630米。

因早年办过碗厂得名。

地势平坦,聚落呈不规则块状。1992年人口375,为汉、彝、苗等族。多阴雨。附近产玉米、马铃薯、芸豆、烤烟。有公路南接猫谢公路。

32.杉树坝[Shanshuba]镇雄县杉树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北50公里。海拔1100米。

因原有古杉十多棵得名。聚落沿杉树河东侧的缓坡呈带状分布。

1992年人口148,有少量苗族。附近产玉米、豆类、小麦、烤烟,特产天麻。有电站,煤矿。公路南接猫谢公路。

33.花山[Huashan]镇雄县花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41公里的山间小平地。海拔2000米。

有两条小水背向而流,原名分水岭。后花山乡人民政府驻此,便以乡名称之。另有花山在西南1.7 公里,登高俯瞰周围,群山像一朵花。

聚落沿公路两侧呈条状分布。1992年人口188,为汉、彝等族。附近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特产中药材云木香、当归、天麻等。草山宽阔,适宜发展畜牧业。有学校、医院、农牧局、种马场、购销店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在此欢渡火把节。猫谢公路经此。

33.坪上 [Pingshang] 镇雄县坪上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21.5公里。海拔1460米。

彝语名巴胯,意即屯上。谐音又作八卡。1958年以地势平缓,改称坪上。

聚落围绕人字形街道作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1090。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烤烟。公路北接猫谢公路,东通县城。

34.以古场Yiguchang镇雄县以古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偏南25公里。海拔1850米。

以古为彝语以嘎的变音,“以”为水,“嘎”为装,意即装水的地方。聚落沿公路呈点状散布。有水塘和落水洞。1992年人口204。附近产玉米、马铃薯、芸豆及木漆。有公路东接毕镇公路。每年农历六月土九日,人们聚此“喝仙水”,同时进行牲畜交易。

35.坪子头[Pingzitou]镇雄县安尔乡人民政府驻地。在乌峰镇西南19.5公里。海拔1680米。

处山梁下小平地,故名。

聚落沿公路呈点状散布。1992年人口237,为汉、彝等族。附近产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烤烟,有无烟煤。为云贵两省间的农贸集市。有公路东接赫镇公路。有红军烈士纪念碑。

36.牛场坝[Niuchangba]在镇雄县乌峰镇西南8.5公里。海拔1560米。属场坝乡。

早年人们在此地一山包上作牛马交易,称牛场老包,后扩大到山包下设街场,称牛场坝。一度称路章牛场。

聚落沿山谷中一干涸河床两岸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1683,附近产玉米、马铃薯。有公路东接赫镇公路。

37.以萨沟[Yisagou]在镇雄县乌峰镇西南14公里。海拔1480米。属场坝乡。

彝语“以”为水,“萨”为流水声,意为响水沟。沟中有一小瀑布,水声不息,村以沟名。

聚落沿山梁下以萨沟两侧呈不规则块状分布。1992年人口253。附近产玉米、马铃薯、小麦,有卫生所、学校、粮店。

38.马厂林场[Machang Linchang]在镇雄县乌峰镇西北3.8公里。海拔1840 米。

以驻地马厂梁子得名。

1959年建场。 共辖10个林区,分布于全县20余个乡镇,均为海拔1500~2200米的山区。有人工林1 13.33平方公里,以杉为主,其余为松、栎,木材积蓄量60万立方米。场部有公路东接毕镇公路。

1992年镇雄县简介

镇雄县在云南省东北隅,东北部邻四川省叙永县,东、南部邻贵州省毕节、赫章两县。面积3785平方公里。

1992年1992年人口1014833,其中彝、苗、白等少数民族占9.3%。辖乌峰、泼机、黑树、母享、仁和、大湾、以勒、板桥、芒部、雨河、罗坎、牛场、五德13镇,22乡(含1彝族乡、2彝族苗族乡、1彝族苗族白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乌峰镇。

西汉为南广县地,属犍为郡。

三国蜀汉置南昌县,属朱提郡,曾为屎降都督治所。

西晋改名南秦县。南齐时属南朱提郡。

唐南诏时为芒布部,属拓东节度。宋作茫布部,属潼川府路。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置芒部路,治今芒部镇,属云南行省。

明初改为芒部府,治今县城东南4公里松林湾上坝,隶四川布政司。古称屈流大雄甸。

嘉靖五年(1526年)改土归流,芒部府改名镇雄军民府,含镇守大雄和“以镇抚之”之意,治移今乌峰镇。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改为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 复隶云南。六年降为州,属昭通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直隶州。1913年改为县,属滇中道。

1916年废道,直属省。1943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昭通专区。1970年属昭通地区。

镇雄地处滇东北中山山原北部,乌蒙山北缘。受河流切割,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伏流。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点为南隅的嘎么山,海拔2416米;最低点为北隅的大滩,海拔630米。属长江水系,中部和南部有翟底河、泼机河南入乌江,西北有白水江,东北有赤水河。

镇雄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3℃,1月平均气温1.1o℃,7月平均气温20.5℃。年降水量920毫米,年降水日数达232 天。年日照时数1334.9小时,为全国阴雨较多的地区之一。无霜期214天。

土壤以黄壤为主,还有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及华山松林。森林覆盖率12.08%。主要树种有松、杉、冬青、青冈、水冬瓜。珍稀植物有珙桐、四季桂、银杏。野生动物有獐、竹鼠、熊、豹、豺、麂、狐狸、松鼠等。矿藏有无烟煤、硫铁矿盐。头屯河边有含碘温泉。

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小麦及烟草、油菜、花生。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省内仅次于陆良县。

工业有采煤、硫磺、水泥、氮肥、电池、农机等厂。为全国硫磺主产县。农村小水电站遍布。特产天麻、竹荪、樱桃、五加皮等,尤以木漆质量最佳。猫谢公路斜穿县境西部与北部,赫镇、毕镇公路纵穿南部,沟通昭通市及四川、贵州两省。

镇雄是红军第一、二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数处红军标语保留至今。近年曾发现汉墓。有仙人洞等名胜。

0 阅读:3

云南风云梦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