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吟 夏吟云南人物 2024年11月13日 11:10 北京
邹若衡:邹家拳创立者,龙云把兄弟,蔡锷警备司令
邹若衡(1884~1966),名世炯,又名炯,永善县码口人。
邹若衡幼时与龙云、卢汉性情相投,结为金兰。
三人习武受教于武师马正昆、马德胜门下,深得所学。
邹若衡自小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又得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南少林拳高手万振坤传授武功。
邹若衡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变得身强力壮,健步如飞。
据坊间传说,邹若衡动作灵巧,出手敏捷,能以一当十,横扫一片,是武术搏击之王。
邹、龙、卢从昭通炎山和四川金阳收阴沉木、购土特产品顺金沙江运往宜宾贩卖,又在四川购买盐、布运回,获利甚丰。
不久,木筏被撞坏,货物沉于江中,同行淹死20多人。
三人无颜再回原籍,便相约去四川谋求生路。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在四川各地组织同志军,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清廷。
永善人魏焕章到四川嘉定赶街,响应同志军号召,聚众千余,邹等3人便投奔魏部。
不久,魏部回师川南,驻扎宜宾。
12月中旬,援川滇军谢汝冀梯团进驻宜宾。
邹、 龙、卢3人随魏焕章率100多人投在谢汝翼部下,各得以候差员留用。
1912年,援川滇军回师昆明,邹若衡于同年春加人国民党。
秋,奉令押运军械到贵阳,交援川滇军总司令唐继尧。
唐见邹仪表不凡,留在身边任中尉侍从副官。
不久,又保送到贵州讲武堂深造。
12月,黄毓成回昆明,任督署高级顾问,邹若衡在黄府候差。
1914年,邹若衡受黄推荐,到家住昆明的通海大盐商高俊峰家任家庭武师教其子高小峰习武。
1915年,在唐继尧发起全省比武大会上,高小峰最后出场,大出风头。
邹若衡因此而为唐继尧再次延用,任上尉侍从副官。
1915年底,护国军兴,蔡锷向唐继尧调用邹若衡随己出征,仍任侍从副官,许多军机大事都由邹若衡处理。
1916年2月,蔡锷亲自组织纳溪前线棉花坡朝阳关之战。
总攻前,顾品珍、赵又新两梯团长随蔡锷巡视前线,邹若衡作护卫。
行至一水田处,忽遭敌机枪扫射, 邹若衡猛然将蔡锷扑倒,滚于隐蔽处,2人均无伤。
总攻开始后,负责进攻朝阳关附近一个高地的李小岚营屡攻不能得手,影响全局,蔡锷即命邹若衡代李指挥。
邹若衡表示: “不拿下高地,决不回来见总司令。”
邹若衡不顾敌方炮火猛烈,带头猛冲,忽小腹中弹,血流如注,仍捂伤跃进数十米,倒在水田中,依然鼓动军士猛攻,终于攻下高地。
蔡锷欣喜万分,说:“邹炯果然忠勇可靠,能顶大用。”并及时请医生为其诊治,亲自在旁守候。
3月9日,总司令部退出纳溪,蔡锷命用自己的乘轿将邹若衡转送至永宁,责令军医处长李丕章亲自医治。
1916年5月,战争结束,蔡锷亲自到邹若衡床榻探望,并委其为永宁警备司令。
同年,蔡锷赴四川任总督,邹若衡抱病跟随。
蔡因喉疾不能说话,沿途应酬均由邹担任。
在成都军民数万人迎至郊外的路上,邹若衡受蔡锷委托向欢迎者答礼致谢。
在成都10 余日,邹若衡相继任督署文武官招待长。蔡锷离川东渡日本疗疾时,成都军民数万人集聚锦江楼送行。
蔡锷有《告川军民书》,仍令邹若衡代致答礼,邹若衡最后和蔡锷泪别。
邹若衡在滇军中,担任过武术教官。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和在滇军中担任军官期间,都曾跟随邹若衡学习武术。
11 月,蔡锷病逝于日本,邹若衡十分悲痛,辞去军职,赋闲居住昭通。
邹若衡在昭通居住期间,创建了邹家拳,流传至今。
邹家拳是云南昭通人邹若衡前辈所创,邹若衡向清代太平天国石达开的部将万震坤学习古代战场上的实战武术,并吸收了自然门的打法。
邹家拳实战性强,上世纪70,80年代曾经以街头打斗而闻名一时,被称为被称为“流氓拳”。
主要流传于云南昆明市,云南昭通市,早些年在云南通海也流传此拳。‘邹家拳’短小精悍,拳路十分刚猛,手里藏腿,腿法隐蔽,十分阴辣,手法多以挂,登,插,宰,撩,勾,摆,提,扣等为主,攻击时加上肘法,膝法得势不饶人。
‘邹家拳’以实战击技为主,学习拳法中,师兄弟们多以‘合手’来训练拳法中的招式。
讲究实战的传世武功“邹家拳”
经邹若衡创编的,共分为十路套拳,顺序为:虎尾鞭、双狮解带、三虎擒羊、四门反卦、铁榨五封、六合连环、七星赶月、八步缠丝、九门铁闸、十面埋伏。
其特长静如山岳,动如闪电。要求招招逼人、式式逼人。刚柔兼备、顺水推舟。
手眼身步,以快打慢,以巧打快,以灵打巧,以神打妙。架式上吞吐沉浮,灵活机动,闪展腾挪,不擒不拿。
迎缠滚盖,扣逼翻打,其弟子遍及云南。
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如川中军阀杨森等,早年在滇军服役期间,也曾跟随邹若衡学习武术。
邹若衡退出滇军后,潜心研习生平搏击技巧,编成系统套路,研创了“邹家拳”。
他广收弟子,将平生研习武术在滇传授 ,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全球著名的《武林》杂志和中国武术网站上,将邹若衡将军的“邹家拳”列为传世武功以及中国南拳的一种。
龙云主持滇政后,先后委任邹若衡为河口督办、造币厂厂长、参军等职。
邹若衡因为担任的都是闲职,因此在家中收学徒传授邹家拳,他收学徒传授拳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故事。
邹若衡弟子王瑞仁记下的几件邹老的往事十分有趣:
邹老做右派时,每周有一至两天要到辖区派出所学习。为了让今天的人明白“学习”之意,我稍加解释。
就是改造思想一--你得放弃你原来的思想,用政府的新思想来思想。学生时而且要自带小板凳。一日,邹老要去学习“新思想”,人听说要去学习,便说,给好玩(好不好玩)。邹老说:好玩,好玩,不然我会自带板凳积极参加。那人说,三爷,你等我,我去找个板凳,跟你去玩玩。
邹老说,好嘛。到了派出所,各右派学习人员坐下。公安进来点名,发现多了一人,出现一个生面孔,就叫生面孔站起来,问道:“你是于什么的?”答:“我来玩。”问:“你来玩,你给有来玩的资格?”答:“可不可以申请一个资格?”回答:“可以,不过来学习的资格,你不要申请了。你比他们觉悟高。他们是被迫来这里玩(学习),你是主动来玩(学习)。这个申请没有必要,你倒是可以向政府申请一顶右派帽子戴戴,冬天可以御寒,省顶帽子钱和布票(布票者搭配货币买布料、衣帽等)。”事后邹老对我说,这个公安有文化,那人是二气胞--逗政府的二气。是寿星老儿吊脖子-嫌命长。
一个学生习武偷懒,邹老教导三,不改。
一日,邹老走近他说,娃儿,这个功夫你不要学了,太累。我教你另一种轻松点的。
学生说,什么功夫?
邹老说:“万人敌”,你跟我来。
我在旁一听“万人敌”,便跟随其后,进了屋。
邹老说,娃儿,以后遇人跟你比武或打架,不管什么人,你都不要拍,要说,我会“万人敌”的功夫,你一个人跟我比太吃亏,你多约几个人来,最好上百、上千、上万,人到齐后,你把他们约到城外,找一个大粪坑,跳下去,再爬上来,则万人溃逃。
张冲之子邹若衡的徒弟张迅记了一事:
50年代邹若衡被划为石派,颇为受苦。
60年代,朱老总知道此事后,在他的亲自关心下为邹老摘了右派的帽子。
我年轻时所闻先生事迹颇多,而最记得的是60年代亲临、亲闻关于邹先生的两件事。
一是朱德总司令回昆时,期间与我父亲(张冲)谈起先生的一些武术轶事,讲到激动处,总司令还情不自禁比画起邹家拳中独具特色的“四门方挂”。
朱老总言:蔡锷在视察莲花坡阵地时,有弹片迎面飞来,先生眼明手快,击飞弹片,蔡锷安然无恙。
后来我曾问及先生,是否当真,半晌,先生百感交集: 在武术中,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难为老总还记得!
二是1964年,朱老总最后一次到云南,邹先生悉心挑选兰花一株赠予老总,朱老总爱不释手,遂托家父。
于适时带于京。后时逢中央机关及家属区不许养花,认为养花是资产阶级趣味。
朱老总让以后准养花再带去,如何妥善安置这盆花?
家母言:将其移至昆明植物园。父亲总以为不妥。
某次,刘宗岳(龙云的英文秘书,其父也与朱老总为世交)来家小聚,提及某某曾在20年代时任过朱老总卫兵,解放后生计无系,朱老总得知后很关心,后被安置于通海秀山公园,现为花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家父便将此株兰草交于此花工,放置其所居耳房前,方觉安心。
“文革”后期,我与家母曾去秀山看那兰草。
走近时,那间耳房的房门紧锁,外面藤萝密密遮满藤子窗,小院已是零落。
犹有几只残花在寂静中开放,兰花和屋主却已不寻踪迹。
既出小院,问园中人可知屋主故事,都只摇头。
我和家母坐在小石凳上,皆叹惋!
从前几位老人和朱老总观赏兰草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只是这些可敬的老人,已离我们远去。
以下为邹若衡另一个徒弟王仁瑞记录的邹若衡钦摘右派故事:
有一次,邹老对我说,我是右派,你怕不怕。……
我找了一本云南右派言论集来看,有邹老的言论,大意是这样:现在粮店卖粮时间和工人上班的一致,你上班,他也上班,你下班,他也下班,你休息,他也休息(星期天),怎么去买米。要便民就要把上下班时间错开。
评语是:攻击粮食政策。
我看后一头雾水……
1962年朱德委员长计划要来云南,要接见的人员中有邹老的名字,我听负责统战的张冲副省长说,当时的政策是国家领导人不能接见右派,只有立即摘掉邹老右派的帽子。
张副省长的儿子张迅先生当时也在,他是我的朋友,也证明此事属实。
朱德委员长到昆后在光复楼宴请邹老时和邹老握手,邹老一使劲,朱委员长连连地说:老英雄,老英雄。
握手使劲一事是邹老对我亲口讲的。
真可谓:廉颇老矣,尚能给力。
1966年冬,邹若衡因脑溢血辞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