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太保是纳粹德国的秘密警察,是希特勒进行法西斯统治的重要工具,宣扬从肉体上消灭所有的异己分子。与之相对,蒋介石也有过这样的秘密特务组织,主要负责情报刺探和逮捕暗杀等任务,堪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客观公正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讲述历史,深入还原军统的诞生和消亡。为了抵制抄袭,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同时声明文章仅发表于今日头条和百度这两个平台,拒绝任何任何形式的刊载。

1945年8月15日,由天皇裕仁宣读的投降录音向全世界播放,日本终于低下罪恶的头颅无条件投降。只不过,他在这份所谓的终战诏书中不仅没有提到“投降”二字,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忏悔之意。引用其中的部分内容: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现状,欲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经过十四年的浴血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不过,正当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无比喜悦之时,军统头子戴笠却显得忧心忡忡。原来,他的特务组织因为权势滔天和杀伐过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声讨,就连蒋介石本人都心存顾忌。
日本投降后,蒋某为了装扮“民主”和“文明”的形象,不得不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和外交等方面有所调整。于是,裁撤臭名昭著的军统特务组织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实在无法向国内外交代。

1945年10月10日,经过43天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终于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暨“双十协定”。其中,就和平建国、政治民主、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和党派合法等内容达成共识,而且明确要求取缔军统这种秘密的特务组织。
虽然处心积虑准备发动内战,但蒋某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还是在1946年2月成立临时委员会,专门负责军统的整改和裁撤事宜,成员包括钱大钧、宣铁吾、唐纵、胡宗南和戴笠。其中,钱大钧是委员长侍从室主任,与戴笠关系一般;宣铁吾是黄埔一期生,与小师弟戴笠的关系势同水火;唐纵是复兴社时期的老特务,对于戴笠这个新特务压根瞧不上;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生,更是校长的新宠,自然明白如何“揣测圣意”。
很明显,临时委员会的五名成员中,钱大钧、宣铁吾、唐纵和胡宗南都会支持裁撤军统,而且还是立即裁撤。这下,唯一持反对意见的戴笠变得尴尬了,只能采取拖延之策予以应对。
戴笠从不配合这个“临时委员会”的工作,可又不敢公开对抗。于是,他以接收“日伪敌产”和“督办肃奸”为由离开重庆,长期滞留和穿梭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显得“军统工作很多很忙”。
临时委员会每次开会都不见戴笠出席,而很多裁撤工作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否则根本无法推进。于是,这几个老对手们开始频频出招,除了不断发电要求“火速回渝”外,还跑到蒋介石面前告状。受此影响,委员长侍从室开始出面干预,去电询问滞留北平迟迟不归的真实意图。
对于临时委员会的催促,戴笠可以不闻不问。但是,对于委员长侍从室的质询,他却不敢置之不理,立即予以回复:
校长钧鉴:电谕敬悉。因平津宁沪巨案尚待亲理,本月中旬始能面临教诲,敬乞示遵。生云天在外,唯命是从,生效忠钧座,敢云无一念之私。
在这份电文中,戴笠提到的“巨案”并非凭空捏造,是指川岛芳子的系列案件。她原名爱新觉罗·显玗,是满清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个女儿,因为家仇而沦为日本间谍,双手沾满国人的累累血迹。
天皇裕仁投降后,川岛芳子因没有日本国籍而无法作为战俘遣返,躲藏在北平的东四九条胡同内被军统抓获。经过严刑逼供,她不仅供出满蒙和日伪的许多秘密,而且还交代出一桩陈年旧案。
川岛芳子参与的这桩旧案,不仅涉及到许多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涉及到许多的高层政要,比如宋美龄、宋子文、何应钦和阎锡山等人。正值军统生死存亡之际,戴笠认为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或许可以借此机会保住自己的王国。
东陵盗宝,东陵盗宝。东陵盗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川岛芳子熬不住酷刑,直接喊出了“马汉三”和“九龙宝剑”这七个字,戴笠当即屏退左右。为了测试真假,他仔细询问宝剑的外形和尺寸?询问宝剑的剑鞘是否雕龙?询问宝剑的剑柄是否镶嵌宝石?
原来,戴笠不仅见到过九龙宝剑,而且还是经他之手才丢失的。
1928年时,军阀孙殿英冒天下之大不韪东陵盗宝,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墓室洗劫一空。其中,最珍贵的陪葬品就是九龙宝剑和夜明珠。
不久,孙殿英盗掘乾隆墓和慈禧墓的罪行被曝光,立即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和抗议,逊帝溥仪更是指天发誓要诛杀此人报仇雪恨。面对各方的压力,蒋某自然也不敢公开袒护这种泯灭天理的行径,表示将会严惩不贷。
眼见情势危急,孙殿英只得四处打点寻求靠山,先后买通了阎锡山、何应钦、宋子文和宋美龄等人。甚至于,他还忍痛割爱将最珍贵的九龙宝剑交给戴笠,恳求代为转交蒋某留下自己一命。

戴笠虽然收下了九龙宝剑,但在没有摸清校长真实想法前并没有贸然转呈。为了避免日后留下把柄,他暗中将其交托给自己的亲信保管,也就是军统北平站长马汉三。
抗战爆发后,潜伏北平的马汉三安排军统刺杀裕仁天皇的宣抚使成功,事后却遭到逮捕。为了保命,他竟然将九龙宝剑献给田中隆吉作为投名状,之后辗转多人却并没有离开中国。
戴笠意外得知九龙宝剑尚在,当即派人从藏匿处搜出,自以为获得了足以扭转乾坤的法宝,必定能够保住自己的军统。因此,那段时间他牢牢钉在北平不肯离开。
1946年3月初,即将耗尽耐心的蒋介石发出加急电报命令戴笠立刻返渝,电文中的语气已经相当严厉。无奈之下,他携带九龙宝剑登上了专机,准备经停南京后飞抵重庆。
3月17日13点13分,由于南京大雨倾盆,戴笠乘坐的222号专机竟然撞上了西郊岱山而坠毁,军统特务花费三天时间才找到残骸。通过仔细辨认,尤其是六颗金牙和衣服残片,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
有一个问题来了,戴笠从北平飞往重庆去复命,为何却要绕道上海呢?答案是女人,是一个名叫胡蝶的女人,一个即将被他迎娶的女人。真是色字头上一把刀!

作为民国影坛的风云人物,胡蝶称得上是当时的顶流明星,是所有男人的心中偶像和梦中情人。在淞沪会战期间,她逃往香港躲避战火,香港沦陷后又逃往重庆,途中丢失了几乎所有的家资。仓促之下,竟然向军统头子戴笠求助,逐步被其控制。
戴笠骨子里属于好色之徒,早就对大明星胡蝶垂涎三尺,之前没有机会亲近。见到有机可乘后,他立即大现殷勤,寻找无果后自掏腰包补齐,还刻意增加了许多的金银首饰和贵重物品。
人不能贪得无厌,面对再大的诱惑都不能动摇,否则难以承担严重后果!虽然是大明星,但胡蝶还是太贪婪了,就此落入了戴笠的陷阱当中。
为了霸占胡蝶,戴笠开始暗中使坏,指使军统特务栽赃陷害她的丈夫潘有声是日伪安排的间谍。之后,还假惺惺安排对方去西南边境去避祸,同时准许其经营和运输大量物资借机发国难财。
由于潘有声长期不在重庆,戴笠以安全为由将胡蝶接入中美合作所内的杨家山公馆居住,相当于变相包养了起来。从此,她逐渐失去了人身自由,随时都有特务们“保护”。
在得知真相以后,潘有声立即返回重庆寻妻,立即遭到了军统的层层阻挠,甚至威胁“留下来小命不保”。万般无奈,他只能绝望地离开山城,回到了已经沦陷的上海居住。
抗战胜利后,戴笠安排胡蝶抵沪去办理离婚手续,准备要正式迎娶她过门。这次乘坐飞机故意绕道上海,目的就是为了专程见面,谁曾想竟然殒命岱山。
惊闻戴笠的死讯,远在重庆的蒋某非常难过,悲痛之下还曾经数次落泪。在当天的日记中,他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雨农不幸以气候恶劣竟在南京附近遇险身亡,殊为悲痛,此生虽多缺点,但其忠诚与热心实不愧革命信徒也。今焉则无矣!

1946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特意为戴笠举行盛大隆重的公祭活动,蒋校长不仅面容悲戚亲自到场致哀,而且还高度评价了这位“总裁佩剑”的一生。等到还都南京后,他再次祭奠对方并且亲题了一副挽联:
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绩。
苟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
戴笠生前得罪了太多人,死后定会有仇敌来破坏墓地。于是,当他的棺椁下葬后,军统特务们把水泥和炭渣搅拌在一起灌入墓穴,还用花岗岩将坟冢整个都覆盖起来。对此,沈醉在《我这三十年》中记载:
戴笠的墓地是蒋介石亲自选定的,是我亲手为之营造的。当时,毛人凤担心棺材会被人打开鞭尸,要求设法弄得特别结实。我特意让人用水泥渣搅拌灌在墓穴里,使棺木与整个墓穴结成为一大块,这样便不容易把棺木打开了。
随着戴笠离世,阻挠裁撤军统的最后一道障碍已经消除,工作推进得非常迅速。1946年9月,南京《中央日报》突然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军统局业已奉令撤销,今后如有不法之徒假借本局之名在外招摇撞骗和敲诈勒索,应请当地军宪警机关随时查扣法办。
军统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最早由南京复兴社演变而来,始终都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在蒋介石发迹之初,他经常使用不见光的手段对付政敌,比如暗杀、投毒和爆炸等,格外重视特务组织的使用。
最初,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兼任局长,徐恩曾负责党务处,戴笠负责军警处,丁默邨负责邮检处。不过,为了遏制CC系,蒋介石有意扶持黄埔系,扶持自己的黄埔学生戴笠。

1938年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分家,原党务处改组为中统局,由朱家骅兼任局长,实际由徐恩曾负责;原军警处改组为军统局,由陈立夫兼任局长,实际由戴笠负责。
在成立之初,军统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甚至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因为,作为局长的陈立夫并不希望他们壮大,更不希望危及到自身CC系中统的地位,因而不断采取手段予以掣肘。
戴笠不想显得自己无能,没有向蒋介石求助。为了筹措经费,他用尽所有办法,甚至通过查禁烟土的办法捞钱,俨然就是“黑吃黑”。此后,军统内部将这种非法创收的工作称为“做生意”,而将带领他们做生意的副局长就称为“戴老板”。

郑介民
随着戴笠不断崛起,自然会危及到某些人的地位,比如郑介民。此人是黄埔二期生,天生就是搞情报的材料,而且政治素养很高,在校期间便创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左派的“青年军人联合会”针锋相对,被蒋校长称赞为“既有政治头脑又有军事谋略”。
作为受宠的黄埔二期生,郑介民自然瞧不起戴笠这个平常无奇的黄埔六期生。但是,碍于蒋校长力挺,他又没有办法取而代之,只能在军统局主任秘书的位置上制造麻烦。对此,经典电视剧《潜伏》就进行过形象的演绎,剧中“陆桥山”作为郑介民的嫡系,刚被贬官后不久便能在国防部重新复出。

潜伏剧照
1938年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临时全会,深受宠信的戴笠被蒋介石圈定为委员。闻讯后,他连忙报告说自己还不是国民党成员,甚至斩钉截铁地表示:
我一心追随校长,不怕衣食有缺,前途无望,入党不入党绝不是学生要注意的事,高官厚禄,非我所求。
对于戴笠的这番“圆滑之词”,蒋某显得非常受用,并没有继续干涉。以至于,长期把控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戴老板,直到命丧岱山都是党外人士。

平心而论,戴笠领导下的军统在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通过刺探情报和暗杀汉奸等方式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这些特务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即便面对酷刑也宁死不屈,忠于国家和牺牲精神都令人敬佩。
抗战胜利之初,军统的规模已经过度,拥有各类文职和外勤人员多达十万以上。除此之外,还积极收编了许多土匪和伪军拼凑成“忠义救国军”,规模也不下十万人。可以说,戴笠已经成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王国,涵盖了警察、军队、缉私、监察、电力、金融、交运和航空等领域。
在美国顾问团建议下,蒋介石积极塑造“民主形象”和“宪政体制”,撤销国防最高军事委员会后设立国防部。同时,也准备对尾大不掉的军统开刀,整合后改称保密局编入国防部二厅。
戴笠岱山坠机过世后,蒋介石迅速完成了军统裁撤改编为保密局,任命郑介民兼任局长,任命唐纵和毛人凤为副局长。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军统”灰溜溜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国防部二厅的一个下属机构,保密局自然要大幅缩减编制,大量的特务和外勤只得下岗再就业。不过,为了保存实力,为了提振士气,郑介民和毛人凤开始推行督察制度,任命李希成出任督查室主任。
除了履行特务监督特务和内部约束内部的职能外,督查室还成了郑介民和毛人凤打击异己的工具。例如,戴笠曾经的心腹和嫡系纷纷遭到打压,就像电视剧《风筝》中的“四哥”和“六哥”那样靠边站。

风筝剧照
作为国防部二厅的厅长,郑介民虽然兼任保密局局长,但主要精力却不能留在这里。渐渐的,作为副局长的毛人凤逐渐掌握了实权,也接手了戴笠生前的许多机密和浙江帮。
利用蒋介石更信任浙江老乡的特点,利用原军统成员更信赖戴笠的心理,利用郑介民妻子贪婪敛财的毛病,毛人凤积蓄力量后终于出手了。他秘密安排沈醉偷拍了对方借助过寿收受礼金的照片,借助他人之手予以曝光。
1947年12月,毛人凤如愿以偿升任保密局局长,而唐纵也被调往警察署担任署长。至此开始,再也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真正接掌了戴笠的势力范围。
作为继任者,毛人凤深知自己没有戴笠的能力与魄力。于是,他在积极靠拢蒋介石的同时,暗中寻求与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等人缓和关系。毕竟,多一个朋友强过多一个敌人。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蒋某的嫡系部队已经损耗殆尽,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开始公开逼宫。1949年1月,副总统李宗仁成功逼迫蒋介石下野,从此成为南京政府的代总统,只不过没有实权而已。
遭此大变,毛人凤立即赶往浙江奉化的溪口去表忠心,还将核心人物和内部机密都转移到上海。之后,他突然宣布辞职与蒋介石共进退,留下一个空壳子的保密局给李宗仁添恶心。
败退台湾后,蒋某为了扶持儿子未来接班,先安排蒋经国执掌保密局。不过,毛人凤却不愿意退居二线,两人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

在蒋介石支持下,蒋经国通过一系列的阴谋和阳谋将毛人凤的亲信一一剿除,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956年10月14日,气病交加的他死于台北,终年59岁,葬在台湾省新北市汐止区昊天岭。
无论军统还是中统,无论戴笠还是毛人凤,都是蒋家父子权力斗争的工具,也最终成为了政治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