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944期
大家好,趁着周二的上午,帝都阳光明媚,应几个粉丝的留言请求,分享中医对口腔扁平苔藓疾病的中医原因和疗法。
中医治口腔扁平苔藓,其优势并不是单单针对口腔内的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不是黏膜灼热疼痛乃至糜烂,而是基于中医“治人”的层面,从整体辨治的角度,调节患者整体体质,针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强弱,同时调理气血和经络运行,从而缓解黏膜症状,大大降低复发率。
这个思路和西医从免疫和激素层面制定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我们先来说原因——

按照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的观点,
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上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从这一段话说明,口舌怎么样,与心脾关节密切。因为心和舌相连,口和脾胃相通,心和脾胃出现问题,邪热可上炎到口舌,导致口腔疾病,自然也包括口腔扁平苔藓在内。
如果脾虚,则内生湿浊,而清气困顿而清阳不升,会导致中焦被湿热内蕴,积热上蒸,湿热凝聚再清窍,所以口腔扁平苔藓容易湿热为患。
另外口腔扁平苔藓和五脏六腑都有关系,如果肝气不疏,则肝郁化火;肾气虚,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肺气虚,则肺热积聚,宣肃异常,湿热浊邪肃降不利而上扰,都可称为导致口腔扁平苔藓。

根据古中医文献,和中医实践经验,注意到口腔扁平苔藓不管虚实,都伴有灼热疼痛等症状,得出包括口腔扁平苔藓在内的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规律,遵守伤寒论和温病的辩证方法,发现口腔扁平苔藓疾病一般有两种:
1.火热实邪伏藏于血分,而这种火热多由心脾积热:
心处于上焦位置,心内的实火会循经上炎,导致口腔扁平苔藓。
脾处于中焦,如果脾虚中焦内生湿热可上行熏蒸口舌。
2.体内有瘀热:
如果饮食过于辛辣肥甘油腻,或情志不畅,容易导致中焦脾胃虚而感受外邪侵袭。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外邪侵入脾胃容易化热伤津。热邪煎熬津液,日久伤阴,进而导致人体通道受阻,导致络脉不通,形成瘀血。
口腔扁平苔藓疾病,还会因为患者的体质不同而表现为虚实二证,也有兼杂其他病理因素而发病的,锁着疾病的反复发作,还能进展为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

针对口腔扁平苔藓普遍存在的火热伏内,瘀血在里的病机,治疗可施以清上化瘀汤治疗,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牡丹皮、丹参、芍药、黄连、炒山楂、白茅根、生甘草。
这个方子具有清热透邪、化瘀凉血、养阴和中的功效。此方是再清营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经验化裁而成。
清营汤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效,当方剂去掉犀牛角(这个已经不让用了),以辛凉轻清的金银花、连翘以“轻以去实”的思路,从而能顺应火热炎上的趋势,因势利导,让体内的热由上而解。二药可透热转气,这是清上的方法。
加部分黄连清热解毒,去新火,除脾胃湿热,切中病机。加牡丹皮、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特别是在清热解毒凉血药中加牡丹皮,可火热伏邪,防止寒凉太过;还能配合芍药、生地黄等养阴之品,辛散可调气活血,让阴药宣行而不泄。而芍药使用要辩证而用,正虚阴液有伤用白芍,邪盛兼有血热有瘀而用赤芍。生地黄甘寒可滋阴止泻,壮水以制约阳光,防止邪热传变到下焦为患。
炒山楂行气活血化瘀,配合甘草能健脾和胃,能让中焦得健让全身气血通畅。
白茅根能凉血清热利尿,让邪有路从小便而解。
具体疗效如何,明天的科普分享详细案例。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9年第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王雪莹等文章《李家庚运用清上化瘀汤治疗口腔疑难杂病摭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