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埠兵败:刘汝明之“明”

二哥雨二 2024-08-26 14:23:02

读刘汝明将军的故事,当从头读,从他跪母从军,姐弟泪眼相送读起,读他是如何在冯玉祥的军棍之下,一步步成长为军官的。如此,你便可读懂这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将军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经历得多了,其心自明,其心自通,其目自远,其耳自顺,很多东西,不是从书本中所能学得到的。

后人或谓,将军前期表现,最佳者当是忠于冯先生,誓死不降。那只能说明,他比其他人有些道义,和韩复榘、孙连仲、吉鸿昌等不是一路人,却进了一家门。将军最明达之事,当数山西改编,从当时残余部队情况而言,他保留下来的部队最多,张自忠次之,宋哲元等人,是没有部队的。而石敬亭、萧振瀛一到,要举荐宋哲元为军长,刘汝明当即拥护之,并分兵以赞成改编。

第29军在平津地区慢慢强大起来之后,下面的三根支柱中,张自忠居天津海港之利,冯治安得北平旧都之便,唯刘汝明率部镇守察哈尔,地瘠而民贫,山穷而水恶,又累于《秦土协定》,不敢于日本人高语,北有蒙古惯匪李守信,南有虎视眈眈的阎老西,西有随时都想吼自己一嗓子的傅作义,日子并不好过。

第29军六大支柱,不过有军长宋哲元,总参议萧振瀛,副军长秦德纯,三个师长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当时之情景,颇有意思,与抗战后各人表现大有不同。宋哲元一副忍辱负重模样,萧振瀛、张自忠成了“亲日派”,冯治安成了强硬派,秦德纯注重联络谈判,唯刘汝明态度暧昧。看来,当时有人骂他是汉奸,是有根据的。

抗日军兴,刘汝明最大的败笔不是抵抗不力,而是不让道于李仙洲、傅作义部驰援汤恩伯南口之役,从此饱受诟病也就在所难免了。而将军最后能在蒋介石那儿洗白自己并逐渐从抗战之中走出来,得益于蒋介石派到第68军、55军的特务人员。刘汝明最大的精明便是“不精明”,明知李诚一是蒋介石派来的特务,还重用他,凡事和他商量。以特务身份跟随某军事长官数年,并做到兵团参谋长高位的,恐怕不多,李诚一算一个。蒋介石最终从特务嘴里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刘汝明不会“反”。

刘汝明不会“反”,也正是刘汝明的精明所在。抗战时,他坚持的底线是不当汉奸,少和共产党来往,一下子就抓住了蒋介石的心。内战开始,刘汝明更看透了蒋介石,仗,可以打孬点,可以打滑点,甚至可以避战,但有一点必须做到,那就是得让蒋介石感觉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造反。因而,当陈诚调他的参谋长崔贡森到重庆工作时,他二话不说便放了人。当被俘的几个旅长回到开封时,他立即押解到南京,请蒋介石亲自处理。当李德全隔空向原西北军将领喊话时,他立即就对特务李诚一说,冯先生待我恩重如山,如果他还在的话,我有可能跟着他走,如今他不在了,李德全算什么?而当未暴露身份的故旧来策反时,他让部下给点钱,把来人给打发了,自己不见面。而对于孙良诚这样的,他是要把他们送到老蒋那里的。

由于刘汝明坚持的底线,正和老蒋的心意,于是他的一些做法,比如打打滑头仗,不怎么听上级的指挥,要枪要炮要编制,有一次还把蒋介石派去的战地视察官刘伯龙给打了。对于这些,老蒋也就忍受了,因为他要的底线就是,不要“反”了我。

说了一大圈子刘汝明,回头再说开封城之事。解放军进攻开封之前,蒋介石曾经命令刘汝明部回防开封,刘汝明当然知道,自己的部队只要一出菏泽城,就成了解放军围点打援中的那个“援”字,就自己这点家底,根本塞不了粟裕的牙缝。可蒋介石的命令,又不得不听,仔细一想,自己还有个第139旅张勋庭部,其实只有一个团,正在兰封一带整补,而这个团的团长又是自己的二儿子刘铁钧。如果停留在兰封,说不定解放军顺手牵羊便把他们给灭了,与其这样死,还不如到开封城去死。于是,就给河南省主席田茂恩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电报,意思是说,我那个大儿子,死在了抗日战场上,如今,又把这个二儿子拿出来去救刘主席,是何等的情谊,一切事,请铁钧和您老兄商议。

等到整编第139旅开到了开封城下,刘茂恩笑了,李仲辛也笑了,开封之战,打成了笑话,守城时是笑话,救兵是笑话,等到解放军主动撤退了,国民党援军各部“收复”开封之战,打得比解放军打的还热闹,是个天大的笑话。

3 阅读:519

二哥雨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