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农村创业者做不大?这些坑你是不是也踩过

卢大发 2025-04-14 15:17:26

“农村创业,看起来是条出路,走起来却是条苦路。”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前段时间,一个搞大棚种植的老兄晚上喝酒时跟我吐槽的。他说:“返乡创业三年了,最开始村里夸我‘能干’,现在都说我‘死撑’。”

听得我心里不是滋味。作为一个自己从零干起、现在有个豆制品厂的创业者,我太懂这个感觉了。

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农村创业者,干劲十足、吃苦耐劳,却始终“做不大”。

今天我就想跟你聊聊:为什么农村创业,干得不差,却做不大?到底问题出在哪?

一、农村创业,容易“起步”,难在“起飞”

说实话,在农村搞项目门槛确实低:

厂房租金便宜,用工成本不高,政府还有补贴,家门口创业还有人帮衬……

很多人觉得“这波肯定能干起来”,于是开了作坊、租了地、进了货,甚至还贷款买了设备。

前半年热热闹闹,忙得不行;后一年却发现账上没钱,库存压货,员工走人,自己开始怀疑人生:“是不是我不适合创业?”

不是你不适合,是你碰上了这些隐形天花板。

二、农村创业为什么做不大?这四个坑,很多人都踩了1. 只顾埋头干,不会讲出来

你做的可能是无添加的豆腐干,手工腐竹,绿色有机蔬菜……可是你没拍照、没视频、不会写文案,甚至连个像样的包装都没有。

你觉得“质量好自然有人买”,但现实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干嘛!

在信息时代,你不会表达=你不存在。

2. 人手凑得来,团队凑不齐

很多农村创业项目都是“家族式”开局:表哥看货,嫂子记账,二叔送货,没错,开始是省钱。

但问题来了,一旦业务增长、客户多了、流程复杂,就开始“人情管不住效率”。

想做大,光靠亲戚帮忙是不够的。你要有流程、有分工、有激励机制。

3. 什么都做一点,没有核心爆品

今天卖豆腐干,明天搞手工辣酱,后天又试试玉米粉条……样样都试,样样不深。

但一个品牌的建立,靠的是一个拳头产品打出去的声音。

你看那些做得好的农村品牌,基本都是“一物成名”,再往外扩。你还没火呢,别贪多。

4. 只看眼前利润,不想长线布局

有个同行老板,靠着腐竹赚了点钱,结果开始飘了,进便宜豆粉、加香精漂白,“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

结果一批货翻车,老客户不回头,整个品牌毁了一半。

农村创业最怕的不是慢,而是急功近利。

你可以慢点走,但你不能乱走。

三、我自己这些年总结下来的三个“做大”关键

我不是专家,我就是一个从一口锅两个人开始,到现在每天出货一吨豆制品的小老板。

这几年,我踩过坑、走过弯路,但也总结出几点经验:

1. 做出一个“有名字”的产品

你卖的腐竹,不叫“老李家腐竹”,不叫“XX合作社腐竹”,没人记得住。

你要有个像样的品牌名、LOGO、包装,还要能讲出点“为什么选你”的理由。

比如我们的“鲜临门”腐竹,主打“非转基因东北大豆+自然晒干+0添加”,一句话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干嘛。

现在客户一说“我要那个黄白色包装、有二维码追溯的”,我们马上知道是回头客。

2. 走出去,不只是守着村口卖货

以前我们只靠本地批发市场卖,挣得少、退货多、还欠账。现在我们用微信社群、视频号、抖音直播,一周能出上百单,还是预付。

关键是,你得拍、得说、得直播,不用花很多钱,但一定要有人“看得见你在做事”。

3. 不光看有没有补贴,更要看自己有没有实力

别整天指望“政策来救我”,补贴只是助推器,不是生命线。我们厂拿过一次县里的冷链补助,但我们前期规划、设备、工艺已经准备得很到位。

有补贴是锦上添花,没补贴你也得硬撑下来。

四、写在最后:做不大不是天花板,是视野问题

很多农村创业者其实挺能干的,就是缺点方法、缺点表达、缺点品牌意识。

你有产品、有手艺、有资源,就差把它们组合成一个“能被信任的品牌”。

农村不是阻力,而是机会的放大器。尤其在这个“讲人设、讲故事、讲信任”的时代,只要你踏实做、愿意学、敢于亮相,你就能从一个村里的小作坊,变成一个让人信任的企业。

别小看自己,别怕走慢。能坚持下来,愿意走对方向,你就能做得更大。

🔸 如果你正在农村创业,欢迎留言说说你的项目、你的困惑,说不定我能给你点实操建议;🔸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用,就点个赞,转发给正在农村拼搏的朋友,我们一起加油!

——END——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