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个小作坊出身,到如今有了属于自己的源头工厂。说实话,一路走来,真不容易。
今天不讲空话,我想和大家掏心窝子聊一聊:中小型豆制品厂,只靠代工,还能撑多久?
这个问题,很多厂老板不愿面对,但每天都在发生。
我刚创业那会儿,什么都没有。没有品牌、没有市场、没有销售团队。唯一能干的事,就是找订单、接代工,别人出品牌,我们出力出货。
说实话,最开始挺香的:
客户下单,我就生产;不用操心营销和售后;只管做好品控和交期。可没过几年,我发现:利润越来越薄、要求越来越多、话语权越来越低。
有一次,一个合作了两年的客户突然说:“你家产品太贵,别人愿意便宜五毛。”我一咬牙,把利润压到几分钱。结果对方转头就去另一个小厂了,连招呼都没打。
你说气人不气人?
靠别人下单活着的日子,真的太被动了。你永远不知道下个月还能不能续单。更别说被拖账、被压价、被投诉……这些都太常见了。
二、有没有想过,你的豆制品也可以有“名字”我们一直说:“我们做的是良心食品。”可如果没有品牌,消费者怎么记住你?你的豆腐再好、腐竹再香,别人吃完了也不知道是哪家工厂的。
你就像个“影子工人”,躲在角落打工,连个署名都没有。
我就是从一次“标签事件”开始觉醒的。那时候我做了一款手工豆腐干,工艺特别讲究,豆香味很浓,客户一吃就说:“这东西能爆火!”
结果客户把包装一换,直接当成他们自家的新品上架了。用户疯狂点赞,销量爆了,我这边的厂房几乎要开三班倒。
可全网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我生产的。
那一刻我就想通了:不能再只做代工了,得让我们的产品“有名字”!
三、品牌不是有钱人玩的游戏,是“敢不敢迈出第一步”很多同行和我一样,觉得做品牌是“有钱人”的事儿。
但现在是“内容电商时代”,一部手机、一根豆腐皮,也能撬动百万流量。
我试过:
拍一段自家腐竹晾晒的视频,发到视频号;拍一段豆腐生产全过程,上传抖音;讲解“豆腐里的添加剂是怎么来的”,挂到社群里……结果,短视频带来了第一批自己的用户。他们会留言说:“这家豆腐看着干净,想尝一尝。”
我就开始自己建小程序、自己发快递,慢慢也有了回头客。
你说我现在算不算品牌?还远着呢。但至少,有人知道“鲜临门”这三个字了,有人知道这是我们家做的豆腐。
四、从生产者变成“产品讲故事的人”中小工厂的机会在哪?就在我们更接近真实生产,更懂得产品的细节。
你看现在网上那些品牌方,天天讲配料表、蛋白质含量,可真正了解一颗黄豆怎么变腐竹的,又有几个?
你要讲故事,不是造假,而是“讲真话”。
你家的豆子是东北的?拍一段种植视频;你不加防腐剂?就拍一段保鲜冷链过程;你手工晾晒?就实拍晒场、介绍温湿度。这些都是你的“真功夫”,讲出来就有价值。消费者要的是“信得过”的品牌,不是“吹出来”的品牌。
五、未来的出路,是“代工+品牌”双轮驱动我现在的工厂,还是做代工。因为那是我们的基础盘,能保证现金流。但我已经把品牌这条线单独拉了出来,由我亲自带队。
我不想再被客户说走就走;我想让消费者知道,这块腐竹,是我做的;这块豆腐干,是我们家的味道。
靠代工能活,但靠品牌才能活得长久。
未来三年,豆制品行业会经历一次洗牌:
食品安全越来越严;添加剂限量越来越细;消费者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挑剔。那些只靠低价的厂子,很可能撑不过这波。
但有故事、有品质、有渠道、有团队的厂子,反而能脱颖而出。
我们不缺能力,缺的是“开始做品牌”的勇气这篇文章写给所有还在坚持的小工厂老板。
兄弟们,我们都不容易,但别再把自己困死在代工厂的四面墙里。去拍一条短视频,去写一段产品介绍,去和你的用户说几句话。
别怕做不好,怕的是你永远都不开始。
只要你开始动手,哪怕慢一点,也总有一天,你会让别人记住——这块腐竹,是你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