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腐竹添加剂超标?教你如何避坑

卢大发 2025-04-08 10:59:37

“你买的腐竹,真的是‘黄豆’做的吗?”

老张是我邻居,60来岁,退休了爱下厨,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腐竹排骨。前几天他拎着一袋腐竹跑来我家,一脸愁容:“我昨天炖的腐竹怎么有股怪味?口感也不对,软趴趴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我拿过来一看,包装上写着“植物蛋白制品”,配料表里除大豆外,还有“大豆分离蛋白”“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这哪里还是传统腐竹?简直就是工业豆皮罢了。

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发现,超市买到的腐竹,不是小时候那个味儿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腐竹里的“猫腻”,也教你如何选对、不被坑。

一、腐竹是怎么做的?你知道吗?

传统腐竹制作不复杂。黄豆泡水磨浆,煮开后表面会浮出一层豆皮,挑出来晾干,这就是腐竹。

这个过程费时费力,一锅豆浆也就出几根腐竹。工艺传统,靠手工,效率低,产量小,所以市面上的“真腐竹”越来越少。

为了追求利润、压低成本,部分小厂商就动起了歪脑筋——用大豆分离蛋白勾兑,加增筋剂、增稠剂、着色剂,把腐竹做得“像那么回事”,但吃进嘴里,口感发柴、咬不动,味道也不对。

二、添加剂都加了啥?哪些是“超标风险”?

根据公开检测报告,有些市售腐竹中出现以下几种问题添加剂:

过量焦磷酸钠:为了让腐竹更有韧性,有些厂会超量使用,长期摄入可能影响钙磷代谢。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有的腐竹为了颜色好看,会用含硫物处理漂白,吃多了容易伤肝。非法添加防腐剂:比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超标,甚至违规添加甲醛保鲜,这在黑作坊里并不罕见。

今年3月,广西南宁就查处了一起非法加工腐竹窝点,现场查获大量添加剂和过期大豆粉。据检测,其中防腐剂超标3倍以上。新闻一出,消费者纷纷表示“太吓人”。

三、哪些腐竹更容易“出问题”?

这3类腐竹,购买时要格外警惕:

散装腐竹:很多是无证生产,来源不明,包装也没标配料表,看着“天然”,实则“最危险”。超低价腐竹:别贪便宜,一斤卖不到十块钱的,多半不是纯黄豆做的,甚至连豆都不多。颜色特别黄的腐竹:真正的腐竹颜色偏米黄色,不会过于金黄鲜亮。一旦颜色太“漂亮”,多半是加了色素或者漂白剂。四、如何判断腐竹品质好坏?

教你一招“看、闻、泡、煮”四步法:

看颜色:米黄偏暗自然是好腐竹,颜色太亮要当心。闻气味:天然豆香才是真货,刺鼻或化学味重的别买。泡水试:好腐竹泡水后膨胀自然,有筋道感;差腐竹泡水后黏糊糊,甚至碎成渣。煮熟尝:真腐竹有豆香、筋道弹牙;劣质腐竹煮久还是发硬或碎烂。五、消费者怎么避坑?记住这几点认准正规品牌:尽量选择大品牌,有检测、有备案的工厂产品。看配料表:越简单越好,只含“黄豆、水”或“黄豆、水、食用油”这类就比较靠谱。别贪便宜:真腐竹不便宜,一分价钱一分货。支持原产地直采:有条件的可以在豆制品产区(如山东、安徽、湖南)找靠谱厂家采购。六、作为食品人,我的几点肺腑之言

做了十几年豆制品,我见过太多黑心厂,也见过无数用心做腐竹的小作坊。

消费者想吃好腐竹,厂商就得认真做、不作假。但说到底,还是市场教育要跟上。你了解的越多,商家越不敢糊弄你。

我们这代人吃过真食物,也见过造假。现在轮到我们自己给家人把关,不被坑。

写在最后

腐竹虽小,门道不少。别被超市里“好看”“便宜”的腐竹迷了眼,多留个心眼,多看看包装、多闻闻气味。

这年头,懂得吃,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有所收获,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爱做菜的朋友。别让好食材,被添加剂毁了味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