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家礼---卷五---祭礼》有“家祭篇”和“墓祭篇”。家祭即在家开祠堂祭祀,墓祭即到墓地设奠祭祀。这里的墓祭,民间口语就是上坟。现在在公墓安葬的,叫扫墓。
《大明会典》卷之九十有“陵坟祀”篇目,皇帝叫陵,后妃、诸王、公主等叫坟。所谓陵坟祀,民间语汇就是上坟。现实生活中,在公墓、陵园等集中归葬的,叫扫墓。
《朱子家礼》是礼仪典籍文本,《大明会典》是朝廷诏令全国统一实施的礼仪制度文本。我们以此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讨论一下上坟扫墓有哪些基本要求?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上坟扫墓应当提前筹划规划
就是说,你心里有祖宗亲人,节日忌日等快到了,你心里惦记着这个事情,会提前做些准备和安排。具体事项包括:
(1)兄弟姐妹、家人亲人等,事前相互沟通,看天气天候,调整工作安排,约定一个时日,确定一个地点,大家集中一起去上坟扫墓。
(2)准备供品、供物、纸钱、冥币、股香等,预定鲜花、花篮等。
(3)确定一个地方,上坟扫墓后一起吃饭,大家聚聚。

2、上坟扫墓应当有主持人和主祭人
所谓主持人,就是把握礼仪规矩和控制礼仪进程的人员,维持礼仪秩序,负责唱礼喊礼。所谓主祭人,就是负责祭祀祷告的那个人。主持人和主祭人可以是同一个人。
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就是牵头人,即召集带领大家上坟扫墓之人。按一般生活逻辑,老大为主持人和主祭人。兄弟姐妹中一般是长兄,也可以是长姐。按特定家庭的具体情况和习惯来定,大家都认可,就行了。

3、上坟扫墓应当遵循礼仪上的特定程序和步骤
墓祭仪式的基本程序是:置供、跪位、祷告、行礼。
(1)供奉可以是实物供奉,也可以是纸钱冥币供奉。实物供奉可以置案,也可以直接放在墓前的地上。至于供奉供哪些东西?具体按当地习俗操作。
注意:供奉的供品,祭祀后可以当场吃掉喝掉,埋上也行,祭祀参加人不能带回家。
(2)供奉摆好后,祭祀参加人按礼仪位分要求长跪在墓前。所谓长跪,即直身跪立。
使用纸钱冥币的,纸钱冥币点燃后,祭祀参加人按礼仪位分要求在墓前长跪。
一般礼俗要求,长幼有序,亲疏有分。礼仪位分是,长在前在中,幼在后在外,以此类推。
(3)祷告就是主祭人致辞。可以作祭文宣读,也可以用礼仪言辞讲话,拉拉家常也行。
(4)行礼就是祭祀参加人按礼仪位分依次磕头行礼或鞠躬、作揖。

4、上坟扫墓一定要祷告,这是规定动作,必须实施
主祭人祷告就相当于领导开会讲话作报告,这是整个祭祀活动的重中之重和核心环节,也是祭祀活动的主旨所在。
祭祀活动的核心意义就是,告慰缅怀祖宗亲人,鞭策激励现世后人。牢记教诲,奋发图强,凝心聚力,创造辉煌。自己这边需要努力,祖宗那边可以佑护。
祭祀活动蕴含着中国人崇高的精神信仰和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之一,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基本标识。说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的,蠢得没边了。

5、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1)人员方面。一定要清楚,祭祀是家庭家族活动,不是个人活动。礼仪肯定是家庭之礼仪,一个人何谈礼仪。兄弟姐妹一大群,老婆孩子一大家,是上坟扫墓的基本要求。所以,老子上坟一定要带上儿子,否则便失去传承,上坟祭祀只是免免自己心意,也就没有了意义。
(2)穿戴方面。祭祀是崇高、庄重、肃穆、静雅的礼仪活动,穿戴肯定有讲究。传统社会条件下,按《朱子家礼》的设定,每个人都有祭祀礼服。现实生活中,一般人没有专用礼服,祭祀最好穿正装。不要敞怀、挽袖、拖鞋、扮酷等。女性人员可以化妆,但不要粉底眼影描眉等弄得像鬼一样。小孩穿戴不忌,但要整洁整齐。

(3)言语方面。祭祀仪式过程中,除主持人和主祭人之外,其他人不说话,一句也别说。祭祀仪式举行之前,祭祀参加人不要说自己的事情或自己家的事情,不要褒贬或评论自己听到见到的人或事,切记不要谶语玩笑,切忌不要议论嘀咕其他祭祀参加人。祭祀活动结束,可以随便说。
(4)上坟扫墓不限制家庭任何人。新媳妇、孕妇、产妇、老人、小孩、婴幼儿等,都可以,这里面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上坟扫墓是祭祀活动,祭祀是吉礼,是祥瑞之礼,是崇高的精神活动。鬼魅邪祟是道家说教,属于民俗文化,不是传统主流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