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宝妈,普通工薪家庭,孩子想吃蛋糕;
蛋糕柜台上放着一大包蛋糕的边角料,足足有1-2斤之多,价格却一口价,几元钱;
其实,边角料的用料和成分与成品蛋糕并无两样,不过就是外观上的区别,然而价格上相差几倍;
孩子妈妈毫不犹豫的付款买了边角料;
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在经济学上是个性价比颇高的选择;
然而,这个宝妈的行为却被某些网友评论为:寒酸;
被另外一些网友担心,这样长大的孩子会自卑;
甚至,还有一些出口成章的专家型网友又扯到了生孩子:穷人不配生二胎!
那么,究竟给孩子吃蛋糕边角料就是丢人,寒酸吗?又或者会让孩子自卑吗?
还是生了孩子,就要提供他足够好的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满足他的衣食住行;
如果不能,那么穷人就干脆不要生孩子?
(2)
知乎上有许多类似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高浏览量的问题叫做:孩子想吃40块钱一斤的草莓,家长该不该满足他所有的愿望?
还有更多的问题是以当事人孩子的视角发问的:家庭条件不好,每年只买一双300-400元的鞋子,是浪费吗?如果家庭买得起,一个初中生可以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一双5000元的鞋吗?
这些问题与面包边角料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性质内涵并无区别;
它们的核心矛盾就是:
家庭经济不好时,是该打肿脸充胖子,也要购买上档次的名牌,让自己看起来有面子?
还是该回归自己的经济水平,购买自己能承担的起,承担起来不沉重的?
而此时,又会不会带来心理上的自卑,损害心理健康呢?
而假如自己经济条件不错,遇到打折,便宜货,又该不该买呢?
有个网友说,学校让给孩子订阅电子刊物,自己就从拼多多上订购,省了将近一百块钱,没想到别人说你太抠了;
可如果换做投资的话,同样的股票,基金,每个人都只想买在最低点,最便宜的价格;此时,不会有人会说谁抠;
谁要买在高点,还会被嘲笑买贵了,不划算;
对于投资而言,便宜就是高赞的,被认同的;而对于消费来说,买便宜的就是扣,寒酸,丢人?
难道拼多多上买东西就是扣?
究竟扣和勤俭持家的区别在哪里呢?
(3)
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的人都使用了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评价别人寒酸,扣门的人,想必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可以不买打折品,不买便宜货的,所以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然而,他可能没意识到,别人的经济条件有可能不允许;
而即使对方是能买得起的,人家也依然可以喜欢便宜货,打折品,就觉得这样的物品也不差,自己不在意那点形象,面子;
任正非不是说过,面子是给狗吃的!
自己高兴,合乎内心意愿就好了,想多了累不累。
而经济条件好的人,消费观也依然有两种;
一种高消费,体现自己的经济条件;一种理性消费,只买适合的,对的,不买贵的;
你能说哪一种才是正确的?
买得起的人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随便,但是不要轻易指责他人;
你的标准不一定适合她的状况,你的鞋不一定适合她穿。
买不起的人没选择,也不必暗自菲薄;
把那口口声声说扣,说寒酸的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他比自己还要扣,比自己寒酸多了;
自己虽然不能给孩子买个完整的蛋糕,好歹还能吃个边角料;
孩子一样会满足,一样觉得好吃,幸福;
换了站在旁边说风凉话的那个,连个边角料也不舍得买,还会不住的用手点孩子的脑门:就你知道吃蛋糕,你多花钱知道吗?真后悔把你生出来!
这个孩子被手指点的一愣一愣的,也无法弄明白,自己就是想吃口蛋糕,怎么就不该活着?
这些内心戏多了以后,成长就受到了障碍,每次稍微有点心愿,想吃个什么,想买个什么玩具,穿个什么鞋子,都会压抑自己;
时间长了,极度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自己是这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一块蛋糕真的能让一个孩子自卑!
(4)
无论什么条件,无论什么处境,不要拧巴;
经济条件不好,非要打肿脸充个胖子,自己花钱买罪受;
这是和自己过不去,大可不必。
经济条件好的,不用高高在上俯视他人;
有可能某一天从高处摔落在低处,你还不一定有别人那份气定神闲。
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比赛马拉松,结果毫无可比性;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心不能穷;
穿烂裤子长大的刘强东,光脚没鞋穿长大的俞敏洪,为什么不自卑?
郭晶晶戴几块钱的发圈儿依然是豪门媳妇,马云穿几块钱的老式布鞋,依然是首富;
经济条件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关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的精神境界和心灵力量。
至于穷人该不该生孩子?
他生他养,他用他的最大能力抚养这个孩子,有什么该不该的?
认为穷就不该生孩子的人,真的是人闲生是非;
自己太闲了,只能背后议论别人打发时间,闲的蛋疼。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