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被低估的国民食物,倒数第一个你绝对偷偷吃过

食戟社 2023-09-26 14:40:50

本文转自:极物

极物君语:中国面筋,到底有多少花样?

最近,一位湖北的朋友对着广州的牛杂陷入了迷思。

“就是那个,那个……”他思考了半天,嘴里只有浓郁汤汁的回味和哗哗直流的口水,他的灵魂和脑子都飘到了牛杂档前,但偏偏怎样都想不起这种灵魂配角的名字,只好一通比划,“嗯,特别特别香,而且煮不烂的。那个到底叫什么啊?”

图|lovely小风 ©

热心的广东朋友想来解答,一开口,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这不面筋吗?”

“油豆泡!”

这事,连广西的好表哥也来指点迷津了:“信我,在广西,这玩意叫油果。”

但作为面筋十级铁粉,我无比笃定,这一口令人魂牵梦萦的味道,就是面筋!

在广东,面筋是牛杂里的灵魂。在香浓的汤汁里泡得飘飘然,咬一口,四溅的汤汁让号称“绝杀”的撒尿牛肉丸都要拱手臣服。

而对广西螺蛳粉来说,吸饱辣油和汤汁的豆腐泡(广东人叫豆腐po,广西人叫油果、豆腐bong)才是绝配。

▲ 左图为面筋,右图为豆腐泡。面筋是从小麦面粉中洗出来的植物蛋白,豆腐泡则用豆腐炸制而成,多为方块状。(图左|白果映画工作室 ©;图右|啊丹哥 ©)

面筋,不仅因为跟豆腐泡撞脸而常常被人认错,在面筋界内部,它百变的身姿,也令人眼花缭乱。

“这竟然是面筋?”大概是外地人吃到异乡面筋时,对它百变又百搭的由衷称赞。

图|叫我小王也可以 ©

面筋的发明,是小麦开发之路的一次锦上添花。

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反复揉搓,将淀粉水再倒掉,留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富有弹性的麸质,俗称(生)面筋。

因为不同的制作工艺,它又分为水面筋、油面筋和烤麸。

图1、2|《风味人间》 ©

用筷子塑形后在锅里煮熟,是“东北小烧烤之神”烤面筋的雏形——水面筋;面筋揪一小团入锅小火油炸,便成了皮薄内空的油面筋,填入猪肉馅,便成了江浙沪的乡愁滋味;制作生面筋时加入酵母,发酵一夜后蒸熟而成的烤麸,又为上海人的四喜烤麸注入了灵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烤面筋/油面筋塞肉/四喜烤麸(图1|图虫创意©;图2|木易杨©;图3|薇薇公主 ©)

中国面筋花样繁多,下面这些经典你都吃过了吗?

洗过的小麦粉,因蛋白含量不同呈现出了两种样貌。在陕西人眼中,凉皮和面筋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在红油、黄瓜丝、豆芽、酱醋的拥护下,面筋不肯放过每一丝的好滋味,近乎贪婪地想将味料填满自身的每个细小的孔隙。凭着自己柔韧的身段,在食客的唇齿里猛烈地打响一场滋味冲锋战。

洗出来的淀粉水,陕西人会用把它蒸制成的明亮透光的凉皮。料汁从柔软顺滑的凉皮上顺流而下,红油顺滑地从柔软的凉皮上流淌下来,汪汪地让食客的口水也泛滥成深潭。

图|PEGGY-佩佩©

胡辣汤,河南人清晨的闹钟。来到早餐店,睡眼朦胧的他们,仅靠肌肉记忆,便能行云流水地完成一套吃早餐动作——舀上一碗胡辣汤,掰上几块油馍头,淋两滴香油添味,趁油馍头还未彻底沉浸在胡辣汤的包围里,低下头顺着碗沿猛吸一口。牛羊的鲜香,胡椒的辛香,从舌尖冲上天灵,让身体“啪”地一秒开机!

图|网络©

河南逍遥镇的胡辣汤,配料也极其讲究。必须选用手工搓洗的面筋,吃起来才弹韧筋道,面香十足。洗面筋的水还能给胡辣汤勾个饱满的芡,原汤化原食,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坚持到底。再有黄花菜、木耳,肉丝等丰富的配料,浑厚之味缓缓展开,一碗下肚,只让人捧着圆胀的肚皮感到心满意足。

图|追赶跑跳碰🐱 ©

河南人吃烩面,则必须来上一碟裹满了厚厚芝麻酱的麻酱面筋。再淋上两勺辣油,这滋味神仙不换。

图|一白©

凉皮从陕西出发,一路往西北走去,到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当地人管凉皮叫酿(rǎng)皮。

河套平原种出来的高筋面粉,麦香浓郁,用它洗出来的酿皮,比别地的更多三分筋道。相比雪片似的的陕西凉皮,西北酿皮通常晶莹黄亮,筷子粗细。

在兰州,酿皮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和牛肉面一样重要。老兰州人每次点餐时,都会用地道的兰州话叫它“瓤皮子”。

酿皮,又被分为高担酿皮和水洗酿皮。高担酿皮在制作上,不用像水洗酿皮那样用碱水和面,入口软糯。我的一个兰州朋友,却更偏爱水洗酿皮。

▲ 高担酿皮(图1|幼稚园干饭第一名 ©;图2|山月Shelter©)

每次到面店,还没坐稳,就先跟老板招呼:“老板来碗水洗酿皮,面筋多放点!”酿皮入口劲道、细滑、爽口,蘸满蒜泥和辣油的面筋也不缺席这一场味觉的牵念。再配上一碗灰豆子或者甜胚子,吃饱了,才能释怀。

图|如意甘肃©

河南的胡辣汤,也有一段风味漂泊的故事。从河南老家出发,跟着旅商一路到了西安,携手油泼辣子和肉丸,另外组团翻红。再往西走,到了甘肃张掖,它以一碗当地人爱戴的早餐——牛肉粉皮面筋,闪亮登场。

用牛骨、牛肉熬成的肉汤,上桌时,柔韧的面筋、碧绿的包菜在稠滑的汤汁上浮动,是清早时分无比扎实的存在。洗、发、烙,更为复杂的面筋制作工序,也让张掖的面筋饼拥有了更加强烈的麦香和厚实口感。

▲ 甘肃张掖牛肉粉皮面筋(图|砍柴书生 ©)

直至到达酒泉,一碗“胡辣汤”早已改头换面,以“糊锅”之名出道。

“感觉是油茶麻花和胡辣汤的合体”,第一次吃到糊锅的人,舌头总会熟悉地回忆起曾经,但很快又陷入似是而非的迷惑里。

因为它却一改牛肉汤的风味,以浓郁咸鲜的鸡汤打底,再加入硬通货麻花,更是让这碗汤的口味变得如同宇宙大爆炸一样演绎出无尽的层次。

先来一口烤过的面筋,吸满汤汁后仍保持蓬松柔韧姿态的面筋,咀嚼间,汤汁在口腔化开,胡椒和姜汁的鲜辣也在味蕾上跳跃舞动。再喝一口浓稠的鸡汤,辛辣会顺着滚热的汤慢慢烫进腹胃,不消几口,热气便给人充电满格了。这时候再咬一口软中带脆的麻花,这个清晨,足够带劲儿!

图|《早餐中国》 ©

天津人的豪华版捞面宴席“四碟捞面”,一份三鲜卤,配清炒虾仁、摊黄菜(炒鸡蛋)、香干肉丝和糖醋面筋丝四碟配菜,糖醋面筋丝堪称其中灵魂,这菜倒是刁钻,油面筋不能留丁点儿的白“瓢”,须得细细撕了。再把最外层红棕色的韧皮切作细丝,用热油炸得焦脆。再用糖醋汁儿一浇,美美地收尾。

酸甜、酥脆,嚼起来还能听到细小的“咔呲”声的进食体验,馋动了无数天津孩子的芳心。

图1|槿檬 ©;图2|季铭乙©;

家常菜里,天津人则与虾仁独面筋为伴,小火咕嘟至面筋透味,挂满酱汁,入口绵软。

图|紧那罗lillian介介©

无锡特产清水油面筋,可算是江南一绝。外形圆溜溜,内中空灵灵,像一只只金黄油亮的小球。

图|备得福©

江南人的一碗鲜汤素面里,连油面筋也变得禅意无穷。

三月初,无锡人必定要看过太湖畔的重樱如霞,那是他们和春天的一个约会。再沿着山路,扣响广佛古寺的门,吃一碗卧着油面筋的素面,成全一个丰润的江南春。

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低眉间,也有素汤、素油、素浇香气混合萦绕,一口热汤进肚,一口面条吸溜着被吞入口腔,山笋、木耳、菇菌、白果滑过食道,滑落肚中,五脏六腑又平和地重新找回自己的生长节奏。

现代的年轻人总说,自己不知道怎么休息,甚至有“休息焦虑症”,那不妨去广福寺,找油面筋素面大师,问一个答案。

图|虫虫吃无锡©

在杭州富阳,油面筋则生起了街头巷陌的家常烟火气。

揪下一小块面筋,包入肉沫、榨菜、野笋干和胡萝卜制成的超大团馅料,入锅油炸,随着圆子逐渐金黄膨胀,一口集碳水、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炸弹便要登场了。

牙齿稍稍用力,就能感觉到面筋的韧性,再一头扎进馅料的鲜香里,生活的圆满滋味,如此便足矣。

图1、2、3|《风味人间》©

上海人则喜欢拿它来酿肉,把肉馅塞到油面筋里,然后用红烧汁炖煮。做出来的油面筋塞肉,绵软又有咬感,肉粒的肥润被面筋吸收,一口鲜香嫩滑,让人念念不忘。

塞肉、酿虾滑、灌蛋……上海人手里的油面筋,就像是客家人掌心上一块豆泡,可以酿进万物。

▲ 简单的红烧,裹上浓油赤酱的面筋,口感丰富饱含汤汁。(图|悠悠薇©)

以配角身份出现在餐桌之上的面筋,到了零食界,注定无法低调。

辣条最早诞生于吃辣大省湖南,它的灵感源自湖南平江的风味小吃——酱干。

1988年,一场洪水冲击湖南,用来生产酱干的原料大豆遭遇减产,积极寻求出路的平江人,决定用产量更稳定的小麦来代替大豆,发明出麻辣咸鲜的辣条,平江人称作“麻辣”。

图|花花的零食©

如果说湖南的“麻辣”,是微妙的麻感在味蕾上轻轻划过,江西的辣,是辣到眼睛想尖叫,辣到鼻涕直流三千尺,仿佛在嗓子里点起了一把火,引燃了胃里的炸药包。江西辣条常常见证着江西人使坏的全过程:“买一包,给湖南的朋友尝尝。”

当辣条走到了小麦主产区河南,又形成了与南派麻辣画风截然不同的北派甜辣,河南辣条,甚至凭借油辣辣、甜津津的风味,一战成名,成为了辣条界霸主。

河南人钟爱辣条,来河南, 万物皆可辣条,烧饼、鸡蛋、馍馍,煎饼果子,都可夹辣条。

图|元宵©

亲和的风味,也让辣条成为了全国小孩的零食首选。耐嚼的面筋,再嵌入味精和香料的风味跌宕,让这群小卖部的忠实顾客们,得以享受一场持久的,咸甜交杂的味蕾嘉年华。

面对辣条,妈妈不是没有唠叨,但毕竟五毛钱的快乐探索,除了小卖部的辣条,又到哪里去找呢?

图1|逛吃逛吃©;图2|chen©

走在街上,只要寻着香气,总有一摊烤面筋摊在终点等着你。但要问起面筋的真正发源地,从面食大省陕西和山西,中原粮仓河南,到烧烤主力东北,再到面食之都武汉,烤面筋摊招牌上展示的归属地,都是有力的竞争者。

西安的面筋摊老板,总要给你露一手果仁烤面筋的绝活。让面筋串在果仁粉里转上一圈,花生仁、核桃肉碎、大豆碎的香气便牢牢地附了上去,过一遍红油辣子后再上火烤制,烤出来的面筋,外壳金黄,层次迭起。

图|jojo©

如果说馍夹烤面筋,是山西人的碳水盛宴,烙馍卷面筋,则是河南人的共识。薄如纸的烙馍卷上滚烫的烤面筋,再刷上花生酱和辣油,咸鲜绝顶。

图|什么鱼丸仔©

小麦好的地方,总有好的面筋。

但烤面筋的原料实在过于简单,即使是做足功课的美食博主,也很难总结出几条细致的地域差别。

何况,并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在意,到底是谁最先把面筋滚刀切开,再送到了火上去烤。但人们总是深信,烤面筋之神会行遍四海,适配一切地点,保佑每一个离家的游子。

图1|海螺姑娘很会吃©因为思念肉食而不得,面筋诞生了。从一开始,它似乎拿的是配角的剧本。甚至在菜市场、超市里,你总能看到它和腐竹、豆腐泡一起摆放在豆制品的柜台,因为并不瞩目,自然也少有人去细究它的出身。哪怕被人当作是和鱼豆腐一伙的“冒牌豆制品”,它似乎也并无怨言。可有心之人却记得,这个脱胎于小麦的食物,虽常常饰演配角,可它却以各种身姿扮相登场,完全敞开胸怀接纳汤汁,拥抱酱料,心存成为主角的志气。它们或豪爽,或温婉,在锅里轻轻招手一钩,就让无数南北食客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不是谁人都能成为主角,但能成为让人时常惦念的黄金配角,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图|不吃蒜头©参考链接:油茶麻花和胡辣汤在酒泉坠入爱河…糊锅了丨风味星球吃不胖的“碳水之魂”,凭什么比肉还香?丨地道风物烤面筋,才是中华小吃界的最大谜团丨时尚旅游
1 阅读:1583
评论列表
  • 2023-09-27 22:44

    油面筋,我们这叫素海参,红烧,里面嵌入猪肉烧或者加菠菜一起煮汤,最喜欢吃了

  • 2023-09-27 11:04

    河南叫面筋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