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来是农民心情喜悦的时间,但是今年的玉米价格却怎么也让农民高兴不起来。农民辛辛苦苦风雨无阻干了一季,结果却等来了这样一个结果,很多人感到悲观失望,也有的人不理解。不过这些都是国际市场冲击造成的,又加上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张的特殊国情,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决定的。
根据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本月月底玉米拍卖或将暂停。主要原因是国内秋粮即将大面积上市,而市场价格节节败退,市场看空氛围浓厚。市场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信心和预期收益决定的,这种氛围加速了粮价的下跌。
据市场一线反馈,当前华北主产区玉米新粮净粮收购价为0.98-1元/斤之间,玉米棒收购价格维持在0.45-0.53元/斤左右。其中河南南部及南方地区,因粮质一般,玉米棒的价格基本在0.45-0.5元/斤,山东华北地区因为质量相对较好,则基本在0.5-0.53元/斤,在玉米核心产区东北,黑龙江省佳木斯、宝泉岭地区,30水超量价格集中在0.75元。此外,吉林新天龙9月18日开始恢复收购后,9月19日再次暂停对潮粮的收购。从目前的价格来看,新粮低开基本成定局。
看来今年的玉米收购价格确实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这是市场和国情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放开国门以后,中国很多地方都要跟国际市场接轨,事实上中国的高速发展正得益于这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而中国农业受到国际市场很大冲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谓有得必有失,虽然国家对农村农业投入了很多,不但停止了农业税,而且还给了种粮补贴,还把农村道路修的四通八达,村村通工程让很多人受益,但是农业本身生长周期长,效益比较缓慢,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所以农村农业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基础产业。
同时这也在另一方面向我们提出了深化农业改革,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倒逼着我们抓好自己的农业生产,出台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大家都知道农村本来就不容易,收入较低,虽然说自己种的粮食吃饭没问题,但是一家人生活不是光吃饭的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开支都需要花钱,比如说买衣服的费用,家里人交医疗保险的费用,还有孩子上学的费用。
虽然今年的秋凉的粮食价格较低,但是跟往年同期相比,也只是下降了一点。我是山东济南农村的,听老家人说往年玉米也一块钱多一点点。今年的玉米价格并没有某些自媒体所描写的那样吓人。某些媒体为了流量,故意危言耸听,夸大事实,制造谣言,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有玉米产区的网友说,今年的玉米比往年的价格低了两毛多,虽然看起来数字不大,但是对农民的生活可能还会构成一些影响。
其实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也一直在努力限制国际粮食进口,并且不断加强对本国农业的补贴。2024全年累计进口1200万吨,同比下降15%,8月进口仅43万吨。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进口那么多,饲料行业、肉类蛋类价格可能会暴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消费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有14亿人,也是一个肉蛋禽奶的巨大消费市场,如果仅仅靠本国农业供应玉米,从时间节气上无法保证,但农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国家还是很重视农业生产的。无奈中国农业先天不足,硬伤太大,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矛盾太突出,收到的效果有限。
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粮食生产价格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重大冲击,农民种的粮食不值钱,种粮积极性就会下降,这样我国今后的粮食安全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一方面玉米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的价格都在上涨,找现在这个价格,丰收的情况下一亩地可能要赔上一些钱。而农民自身该花的钱却一分也不能少,所以老百姓困难肯定有不少。
既然种地不挣钱那就去城市发展啊,出去打工挣点钱不行吗?问题是现在农村的主力都是些老弱病残幼,年轻人极少,很多年龄大的人到城市里也不好找事情做。
有个河北的网友说,前两天老妈收粮食的时候说“去年还不错。还能回本,今年就够呛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人们总是舍不得这块地,总说以前生产队如何如何。可是他们不明白,时代变了,以前的福利到如今已经成了累赘。
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是玉米的主产区,有些勤劳的农民在路边的坡地上也要种上一些玉米,最终因为干旱颗粒无收。如果这些地方都要种上树的话,可能效果要好些。白花了力气,打了种子农药化肥,结果什么也没捞到。过度开垦种植不但没挣到钱,反而增加了对环境的破坏。
中国农民从骨子里对土地有一种深沉的热爱,源于我国曾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让我们这个民族不仅人口众多,更让农民把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命根子。
我国应该采取多项措施来增加农民农业收入并保护种地的积极性。首先,提高乡村产业比较效益是关键。这包括推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种粮能挣钱、多得利。同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其次,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发展就业容纳力强的县域富民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身边的工作机会,并继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支持农村创业,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同样重要。这包括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也是必要的措施。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监测及时到位、帮扶精准到位,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助力脱贫劳动力持续稳定增收。
此外,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还可以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入手。通过科学育种、设施农业等手段提高土地生产率,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优化农产品全产业链设计,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高价值连接。最后,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也是关键。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增加农民农业收入并保护种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