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月饼凉了,月饼券也凉了……咸蛋黄和大闸蟹却火了!

O2O商学院 2019-09-13 16:11:53

今年中秋不收礼,收礼只收“大闸蟹”

中秋不吃块月饼,都觉得这个中秋白过了。

当然不止吃月饼,还有螃蟹等,但月饼从头到尾,显然是头牌。

说起月饼,有个老梗,不得不提一下,自从月饼与时俱进以来,五仁月饼算是没了出路……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吃月饼的时候了,不过八月十五吃月饼这档子事,在民间流传了这么多年,谁也说不清。

其实原本月饼不叫月饼,叫胡饼。

野史的说法,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艳压后宫的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随口埋怨了一句“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呢,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以后,胡饼变月饼。

一块咸蛋黄月饼的变形记

要真正的追溯起来,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最初见于江浙一带,为了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应该就是月饼的始祖了。

到了汉朝,张骞出使西塞引进了一个以胡桃仁为馅儿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真正形成中秋吃胡饼的习惯是在唐朝。据说在李靖帅兵讨伐边境贼寇凯旋时,正值中秋,有人馅饼祝捷,唐高祖一高兴,吟诗一句“应将胡饼邀蟾蜍”,于是中秋吃饼的习俗就产生了。

宋朝时期,皇家的人喜欢吃的一种叫做“宫饼”的饼,不过这个时候的饼已经不止在中秋才会吃了。

明朝时期,中秋吃月饼这件事,才算是广为流传,甚至与嫦娥奔月的凄美故事也有关系,自此月饼也被百姓们奉为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食。

到了清朝,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的工艺日益精湛,月饼的种类开始逐渐丰富,工艺也愈来愈讲究。

彼时的月饼还算是稀缺之物,是一般人家消费不起的。

再就是到了当下,月饼逐渐走向市场,与时俱进。从过去的单一口味,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新奇口味,外观上也变得越来越精致,让人觉得咬一口,都是罪过……

而这个中秋,最火的当属咸蛋黄月饼了。

咸蛋黄怎么就成了今年中秋的月饼代名词了呢?其实不止月饼。

咸蛋黄粽子、咸蛋黄烧麦、咸蛋黄冰激凌、咸蛋黄牛轧糖、咸蛋黄饼干、咸蛋黄炒年糕……好像什么东西只要加上咸蛋黄都很神奇!

不知不觉间,咸蛋黄的存在感一下子就强了起来,成为很多网红食品的硬核CP,简直成了时下的“网红带货王”,凭一己之力带火了半个美食圈。谁家没有个咸蛋黄口味的都不好意思说是混迹美食圈的。

但话说回来,咸蛋黄真不算什么稀奇之物,但近两年确实被热捧,从百度指数来看,咸蛋黄是从2017年7月才开始“坐拥姓名”,逐渐成为美食界带货“扛把子”,为此还出了个新词叫——咸蛋黄网红定律。

那么问题来了,咸蛋黄这么多,那,蛋白去哪了?有人考虑过咸蛋白的感受吗……

就蛋白失踪之谜,网上一帮饭(桶)友产生了热烈的交流,有说送蛋糕店了,有说送去做蛋白分了,可是……咸蛋黄的蛋白是咸的,送哪都不合适啊……不过也有人说了,科技这么发达,几个蛋黄还解决不了了?!

但是看这阵势,咸蛋黄的需求还在走高,难不成像人造肉一般,来个“人造咸蛋黄”?

月饼券凉了,大闸蟹券火了

咸蛋黄是火了,毋庸置疑。咸蛋黄月饼,也确实爆了。

而这两年一直火爆的月饼券,却凉了。

前两年,我们一直说的月饼券或者说月饼经济,刚出来的时候,不得不说,确实挺有意思的。

一个月饼厂商印制一张100的月饼券,以65的价格再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80的价格卖给消费者A,A再送给B,B再以40卖给黄牛,厂家再以50收购。一圈回来之后,什么也没生产,就获利15元。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月饼券,我们要谈的是大闸蟹券!

“秋风起,蟹脚痒。”

把酒食蟹一直被定义为“人生至高的享受”。

晋代毕卓曾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以一矣。”想着那一只只肉如玉脂、膏堆满壳的“尤物”,不禁意间便已垂涎三尺。

曾几何时,大闸蟹也是作为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网上和朋友圈叫卖大闸蟹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尤其是效仿月饼券推出的大闸蟹礼品券,更是供销两旺。

其售价也往往比市场价低很多,甚至有的12只大闸蟹才卖99元。(在此插播一下,午茶君也特别感谢boss送上的福利——大闸蟹卡券!)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闸蟹也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特别是和节俭的父辈相比,更“爱吃”的年轻人吃大闸蟹的意愿更强烈。

“在江浙沪混得好不好,主要看中秋节有没有人送你大闸蟹。”这是今年中秋,朋友圈上线的新段子。(看来我司职员都还混得不错)

不得不承认,在节日礼品经济发酵催熟之下,由于“每个环节都有钱可赚”,蟹券这类预付凭证正在大行其道。

对于商家来说,一年的收入如何,已经不看最后卖了多少只蟹,而是看在蟹季来临前卖了多少券。小小蟹券的背后,其实正涌动着资金的暗流。

一方面是蟹券的火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阳澄湖大闸蟹的短缺。

一般蟹成熟好吃的季节是十月份,这样不仅提前了两三个月销售,带来的资金沉淀下来也是一个巨额数目,就光这笔资金的使用成本就已经是价值不菲的数额了。

再加上有些蟹券是没有最终提货,所以,卖蟹不如卖券挣钱,已经是业内公认的。甚至有经销商公司一年能卖出蟹券8万张!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大家都在卖阳澄湖的大闸蟹,阳澄湖每年的产量真的能够支撑这些兑换吗?

所以,不得不对这个大闸蟹的真实性合理怀疑一下……

就拿出产比较少的2017年来说,当年阳澄湖大闸蟹不过出产1600吨,约合人民币3亿元,而当年的阳澄湖大闸蟹的总销售额却到了惊人的300亿元。

100倍的差距!凭空多出几十万吨阳澄湖大闸蟹!

没想到走完了月饼券的套路,好不容易认清现实,现在又入了大闸蟹的坑。

目前,大闸蟹礼券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而这些“纸螃蟹”并不像礼券票面价格那样“尊贵”。

与月饼券不大一样的是,蟹券的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化证券”,礼券预售出去之后,要等到大闸蟹上市后才能完成交易,这实际上形成的是期货。堪称螃蟹期货!

全世界第一张蟹券出生在2002年,自此蟹券有了一个别称——纸螃蟹。

原始的出发点是好的,螃蟹作为生鲜不易储存,一定要吃新鲜的才好吃。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卡券带来的负面现象也是接二连三。

不过券是真券,蟹是啥蟹不好说……

来源:财经下午茶

0 阅读:19

O2O商学院

简介:O2O移动全媒体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