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外资连锁超市卜蜂莲花进入退市倒计时。
曾几何时,卜蜂莲花顶着“第一外资零售商”的光环进入中国,与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抢夺中国的广袤市场。但入华22年,家乐福中国门店200余家、沃尔玛约290家,但卜蜂莲花开店不足百家,其利润也连年亏损。
从2012-2016年,卜蜂莲花分别亏损了3.92亿元、9680万元、5840万元以及1800万元、5.38亿元,2017年虽短暂盈利1.79亿,但2018年,又再度巨亏2.88亿。换句话,卜蜂莲花在最近7年净亏12亿元。
利润连年亏损,股价更是跌到0.1元港币,成了名副其实的仙股。今年6月,卜蜂莲花宣布,最终控股股东计划以每股0.11港元的价格将卜蜂莲花私有化,并于10月28日正式撤销上市地位。
卜蜂莲花的母公司是泰国正大集团,其与中国的渊源十分深厚。
1990年4月,央视开播的《正大综艺》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带红了杨澜、姜昆等主持人,而这档节目正是由正大集团冠名。
正大集团创始人是谢易初,广东潮汕人。1922年,出生农家的谢易初萌生了创业的想法,随身带了些潮汕菜籽,便只身前往曼谷闯荡。在曼谷,他租了一间小店,售卖家乡潮汕的菜籽。取名为“正大庄”。
由于他售卖的菜籽品质优良,价格便宜,再加上他还在当地种植正大庄的各类蔬菜,让农民看到样板,他的正大庄很快展露头角。
☝正大集团的前身:1921年曼谷唐人街的“正大庄”
然而,正当他计划前往潮汕开辟菜籽基地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正大庄在连年的战争中毁于一旦。但是,谢易初并未被战争击垮信心,1948年,他重整旗鼓,把正大庄交给弟弟管理,自己携妻子返回中国,在潮汕创办选种农场。
在选种农场,他一呆就是10年,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专家,还把优质种子源源不断运往曼谷的正大庄,再由正大庄远销世界各地。
重回泰国时已是1966年,谢易初70岁,而此时的“正大庄”,早在他弟弟与儿子经营下,成为正大集团(在中国以外称作Charoen Pokphnd Group,即卜蜂集团),成为一个以经营菜籽、肥料、饲料为主的企业。
☝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左)、谢少飞(右)兄弟
由于年事已高,谢易初回到泰国后,就开始谋划正大集团二代接班人,儿子谢国民开始接受考察,最终将集团交班给年仅29岁的谢国民。
☝谢易初四个儿子谢国民、谢正民、谢大民和谢中民
“富二代”儿子没有辜负谢易初的期望。
在谢国民的执掌下,正大集团迅速开疆扩土,产业包括从种植业、饲料业、到养殖业、食品加工销售,再到进出口贸易的完整闭环,可以说垄断了泰国人的餐桌。如今产业更包括零售业、房地产业、证券业等等,更是垄断了泰国的各个重要行业。
经过多年经营,谢氏家族成为泰国首富、亚洲豪门。2019年,谢氏家族以323亿美元位居泰国第一,世界排名第27。
谢氏家族在泰国的影响力有多大?举个例子,谢国民的女儿2014年大婚,各种政治大佬云集,包括泰国总理现任总理巴育、泰国前总理阿披实,泰国前总理英拉更是艳压全场。
更为泰国人津津乐道的,是谢国民为其母大寿在芭堤雅花3亿人民币修建的“富贵黄金屋”。
黄金屋18万多平方米,从主卧到各个客房还得坐电瓶车,庄园里有一座纯金打造的“望海观音金佛”,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在正大集团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下,卜蜂莲花是其零售业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泰国街头最常见的超市。
谈起卜蜂莲花,常有泰国人开玩笑称,“在泰国,我不吃卜蜂莲花的食物,那有可能被饿死。”
1981年3月,卜蜂莲花于港交所上市,控股股东正大集团持有其64.93%的股权。
然而,卜蜂莲花背靠如此大树,为何如今沦落到要退市的地步?
02.“早盛早衰”正大集团进入中国是1979年。
1979年7月8日,中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允许外资进入大陆建立中外合资公司。早就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谢国民,投资1500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一批进行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在深圳,谢国民拿到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成立正大康地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在中国的业务就扩展到农牧、水产、医药、房地产等行业。
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正式允许外资通过合资形式进入零售业。1997年6月23日,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引入中国,在上海浦东开了第一家店。
由于“卜蜂”二字会让中国人感到迷惑,于是进入中国的名字为“易初莲花”。“易初”自然是创始人的名字,莲花是佛教圣花,信仰佛教的泰国国花即为莲花。
不过,“易初莲花”这个名字又在2007年改名为“卜蜂莲花”(卜蜂即正大集团的泰国名称)。更名的原因,正大集团的说法是,创始人谢易初的名字今后仅用作慈善事业,所以商业品牌都不能再用“易初”二字。
因为与中国政府关系维护良好,还由于《正大综艺》的影响力,卜蜂莲花进入上海很快站稳脚跟。2005年达到顶峰时期,在全国开出近60家大卖场,这一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也才只有50家。
但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的迅猛发展,卜蜂莲花逐渐被甩在了身后。从2006年开始,卜蜂莲花就出现了亏损。扩张过快是其亏损的原因之一。
泰国实行一夫多妻制,谢国民共有三位公开的合法妻子。第一位妻子为他育有三子:谢吉人、谢汉人、谢荣人。一开始,谢国民打算将谢汉人培养成接班人,并将卜蜂莲花交给谢汉人。
2003年,谢汉人提出“千日百店计划”,打算在2007年底前投资50亿元,在中国扩至100家。
☝谢汉人
快速扩张的不良影响随之而来。
比如选址问题:原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助理柏文喜曾说,当时为了完成“百店计划”的任务,在选址中只要对方的租金条件足够好便开店。如浙江桐乡店由于处于三四线城市,租金虽便宜,但消费不发达,开业仅一年就被关闭。
选址错误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在一些城市开出一家店面,选址松散,很难形成规模优势,拉大了卜蜂莲花与家乐福等的差距。
另外,没有特色也是卜蜂莲花落后的一大原因。
有评论这样说,“生鲜上比不上永辉,服务比不上711,效率比不上沃尔玛……可以说是生生的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没有任何特色、优势的存在。”
以上两个原因,让卜蜂莲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并没有国民度。
除了上述原因,家族派系斗争、决策难以一贯执行也是其发展受到掣肘的主要原因之一。
03.家族桎梏,莲花凋败在谢汉人执掌卜蜂莲花的10年里,卜蜂莲花业绩一直不见起色,2005年亏损达到2.9亿元。
一个儿子不行,另外一个儿子上。2008年,谢国民长子谢吉人正式走向卜蜂莲花前台执掌大局。
谢吉人上台之后,对卜蜂莲花内部构造“大动手术”。如把“辅佐”谢汉人的几个肱骨大臣调往它处,剥离不良门店并入正大企业等等。不过,谢吉人也难救卜蜂莲花。2009年卜蜂莲花亏损高达2.36亿元,2012年更是亏损3.92亿元。
☝谢吉人
眼见两个儿子都无力回天,2012年,卜蜂莲花请来前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拯救”卜蜂莲花。据说,是谢国民亲自邀请陈耀昌出山,但由于有竞业协议在身,陈耀昌只能任卜蜂莲花副董事长。
陈耀昌曾被称为“改变沃尔玛中国的铁腕人物”。他2006年加入沃尔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调整沃尔玛中央采购体系,变革为地方商品区域自主模式。在他的手里,沃尔玛迅速扩张,一跃成为外资零售商在华规模最大企业。
☝陈耀昌
当时的舆论对陈耀昌抱了很大希望,认为卜蜂莲花或将进入“大扩张时代”。陈耀昌时代,卜蜂莲花增设新业态:购物中心,便利店,高端超市以及新零售。
另外,在陈耀昌时期,物美曾计划收购卜蜂莲花36家门店。不过,由于家族内部的反对,这项收购案流产,卜蜂莲花错过了了一次改革商业模式的良机。
但卜蜂莲花的问题在于,CEO层面的高管频繁更换。在陈耀昌的政策执行了一段时间,就因为新上任的CEO尝试稳中求进方针而使扩张策略搁置。而且,卜蜂莲花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重大决策都由谢氏家族决定,陈耀昌再铁腕都无法展开手腕。
2018年初,在入职卜蜂莲花6年后,陈耀昌离职。
近年来,卜蜂莲花连年亏损。2012年亏损高达3.92亿元,2017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但很快2018年又亏损约2.88亿元。现在终于走到退市这一步。
尽管卜蜂莲花在中国表现难堪,但是丝毫不影响谢吉人在谢氏家族的接班人选拔。2017年1月,谢国民卸任董事长和CEO的职务,谢吉人任正大集团董事长,同时继续担任卜蜂莲花董事长之职。谢氏家族进入第三代时间。
尽管连年亏损,还有一个月就要退市,但谢吉人并不打算轻易放弃卜蜂莲花。今年4月,卜蜂莲花在发布了2018年业绩报告后,谢吉人发表报告书对2019年进行了展望。
他说,在业态探索方面,集团已从单一的大型超市业态,裂变为全面的大中小微店多业态发展,莲花店铺现包括精品超市Lotus Plus、邻里便利店及Lotus Mini店。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2019年,本集团将保持稳健的开店节奏、继续探寻新的商业模式。”“我们相信,我们的商业模式及经营理念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不过,卜蜂莲花声称的“商业模式”在陈耀昌时代就已经提出过,即在中国发展出大卖场、超级卖场、快捷店、便利店、电子商务、商品开发、供应链、商业地产和百货商店9种商业模式。
举措虽多,但业绩早已说明了这些举措的无力。面对家族的束缚,再大刀阔斧的改革看上去都是那么微不足道。22年挣扎,背靠泰国首富,卜蜂莲花在中国却也只落得个昙花一现,最终黯然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