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去世52年,谁提议把林彪的名字写进军史?邓公的一句话很关键

淙淙评国际 2023-05-17 23:28:04
前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尤其当这个人和事件充满争议的时候,就不能从单一的方面并带入后来人的角度去评价,而是要结合这一特定历史人物与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及综合因素。

林彪,就是这么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

他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战争年代曾相继指挥过平型关战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率领麾下的第四野战军一路从北打到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林彪滥用人民赋予他的权力,炮制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惨案,致使许多老党员、领导干部最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害。

1971年9月13日,伴随一声惊天巨响,林彪和妻子叶群、爱子林立果等人坠亡于蒙古国温都尔汗附近的一片矿区。

具体算算,如今距离林彪坠机身亡已过去52年之久。

在最近20年,更准确点来说,尤其是当网络信息发展得更为快捷的这几年,大家对于林彪的评价呈现一种越来越好的趋势。

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的时候,编辑人员起初没有下定决心是否把林彪列在条目上。

为此,编辑人员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陈云同志最早谈到林彪的问题,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是要把林彪写入大百科全书中。

考虑到陈云曾经在战争年代与林彪共事过,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陈云同志提出这样的意见无任何不妥。

然而,更令大家感到诧异的是,曾经饱受林彪等反革命分子迫害的邓小平同志,在评价这个老对手时,也给出了一番真知灼见。

可以说正是因为小平同志对于林彪评价,让这位毁誉参半的开国元帅在最近几年的评价越来越好。

图|八路军时期的林彪

一、陈云、杨尚昆、黄克诚对林彪问题的评价

关于林彪的过往已经不用过多赘述,大家也不要纠结于林彪到底是好还是坏。

40年前,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工作,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身为开国元帅之一的林彪,因其过往的历史问题,能不能被列在条目上?

经过反复讨论,编辑人员与上级领导认为:林彪虽然在“十年浩劫”中犯下严重罪行,但他在我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1983年初,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名单中,列入了林彪名字,但不是以元帅的身份对待。

早在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将林彪永远开除出党;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林彪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时,虽没有做出剥夺林彪军衔的决定,但实际上林彪已经不再享有元帅的荣誉。

既然已经确定林彪可以列条上书,接下来就是如何编写这个条目。

编辑人员感到非常棘手,因为这个条目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需要掌握好一个度。

为此,编辑人员再次请示中央领导人,想征询他们的意见,该如何在大百科全书中不功不过,较为全面的写林彪的条目?

陈云同志在1983年8月,对编写《辽沈决战》一书的指导思想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意见。

其中他重点谈到了如何写林彪的问题。

按照陈云同志的意思是: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后人也不必否定。

但是,不能只看到林彪一方面的作用。比如在辽沈战役决策时,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为东北局制定了完全正确的工作方针。

按照毛主席的设想,林彪应该先打锦州,然后再攻长春,林彪却始终犹豫不决,一会说要兄弟部队先动他才能动,一会又说过冬的棉装还没有准备,这令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非常气愤。

这一点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也有所体现。

因此,陈云同志认为林彪确实是在解放战争当中立下过功劳,前提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为东北局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让东北的胜利来得这么大,这么快。

所以陈云还是认为林彪既然能登上大百科全书的条目,就要对他一生进行全面评价;既要突出重点,还要帮助后人理清在战役决策中,林彪与党中央和毛主席之间的沟通细节。

陈云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见后,黄克诚大将也有他的看法。

当大百科全书的编辑人员写出林彪条目的初稿后,送给了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

黄克诚认真地审阅了林彪条目的初稿后,主动找到编辑人员,他认为:新社会编写历史人物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对其历史功绩就一笔勾销,要全面观察,作出全面的评价,写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著名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下严重罪行,受到党纪国法制裁,这是罪有应得。

但评价他整个历史时,应当分为两个节点;第一就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他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两方面都写得明确,这才符合历史事实。

黄克诚大将对林彪的这番评价较为正确也很全面。

图|红色青年

毕竟黄克诚与林彪二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共过事,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与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林彪继续共事。

黄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林彪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观察,并得出了较为正确的评价。

他的这一番宝贵意见,也给编辑人员提供了巨大帮助。

在黄克诚谈话后,1985年3月,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同志在编撰大百科全书的工作会议上,也谈到了怎样写林彪的问题。

杨尚昆同志的意见与黄克诚提出的意见几乎一致,就是要全面的评价林彪。

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一切,也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正确就写成一贯正确。

总之,在陈云、黄克诚、杨尚昆等领导同志的大力帮助下,编辑人员对林彪条目的释文做出了详细的补充和修改。

向后人较为全面,正确地阐述了林彪的一生,以及他犯下的错误和功劳。

二、邓小平对林彪的评价

众所周知,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林彪伙同江青一伙反革命分子,通过收集黑材料,向毛泽东主席告歪状,打倒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其中就包括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

在邓小平的爱女毛毛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一中全会结束后,毛主席决定由林彪主持召开一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

会议原定继续批判刘少奇,但林彪、江青认为刘少奇已经被打倒,目前主要危险和障碍就是邓小平。于是林彪亲自出马,将邓小平的问题说成是敌我矛盾。

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邓小平受到错误对待,与妻子卓琳还有继母夏伯根一起前往江西新建拖拉机修配厂接受劳动锻炼。

直至周恩来总理罹患癌症后,才回到北京继续工作,后来邓小平又经历了“大起大落”。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族人民一致推选由邓小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推动党的伟大复兴事业和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这才使得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重新步入正轨。

然而在那段特殊时期,邓小平被林彪、江青一伙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且遭到他们的恶劣攻击。

若不是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竭力保护,想必邓小平恐怕在劫难逃。

用咱们老百姓的思维看,林彪可以说是邓小平的仇人,导致他不仅丢掉工作,还被发配出京。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图|从左至右:邓小平、林彪、董必武、周恩来

既然邓小平最终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么他似乎应该加大对林彪的批判力度,让这个历史罪人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

但邓小平毕竟是伟人,他拥有极其宽广的胸襟,在对待这个历史人物时,邓小平还是做出了非常全面且正确的评价。

那是邓小平刚刚恢复工作时,有一次前往泰和县视察,见到了老红军池龙。

邓小平对这位老红军,亦是自己的老部下明确提到“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被坏人钻了空子,林彪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本事,他是个伪君子,善于利用毛主席抬高自己!”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始大力推动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的工作。

既然要平反冤假错案,林彪就是个不得不讨论的人物。

每每在公共场合谈论起林彪时,邓小平同志总是会说上这么一句:这个人有点本事,却很虚伪。

这番对林彪的评价,与邓小平此前在泰和县和老红军池龙时的谈话几乎是一致,没有任何改动。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对于林彪的评价并非一味持批判态度,而是先肯定了这个人的确是有点本事,也就是善于领兵打仗,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过一些功劳。

可是在特殊年代,林彪善于包装自己,善于利用毛主席抬高自己,犯下了一系列不可饶恕的罪行。

正是因为邓小平,包括陈云、黄克诚、杨尚昆等领导干部对于林彪如此正确地评价,也使得近几年当一些史海钩沉被再次翻出来发到网上时,导致林彪这个负面人物的评价呈越来越好的趋势。

如同邓小平同志评价林彪,既不因为他有过一时的贡献,就掩盖他犯下的错误,也不因为曾经犯下大错,就否定他对党和国家的贡献。

每个人因为其生长环境,包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他们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林彪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既不能对他一味地奉承夸奖,更不能说他一无是处,还是要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这个人物。

值得一提,1988年初,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拍摄准备工作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正秣马厉兵,导演组最棘手的当然就是如何表现林彪的问题。

因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林彪都是前线重要的指挥者,有人主张淡化林彪在电影中的重要性,能少拍就少拍。

图|杨尚昆

最终,杨尚昆表态: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来不好,从头到尾都坏,东北战场毕竟是林彪打的!

还有一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当大决战系列电影上映后,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杨尚昆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剧组人员时,兴冲冲地高声喊道:“林彪呢?我要见他。”

当饰演林彪的马绍信老师站出来时,杨尚昆一把就握住了他的手,眼神满是复杂,更掺杂了一种异样的情绪。

0 阅读:35

淙淙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