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一定是懂得高瞻远瞩的策略家,他们的战场不仅仅在当下的世界,还有更加广阔的未来,仅凭这一点,就注定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与国家命运高度捆绑。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新中国,有着令人骄傲的外交历程,从功业永不朽的周恩来到朋友遍天下的陈毅再到资深外交家黄华,每一位中国外长都展现着不同时代的风采以及自身令人折服的魅力。
图|钱其琛
1988年,一位务实且温和的中国外长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引向全新高度,他温文尔雅却也刚柔并济,毕生70多年的革命征程中有40多年奉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
他就是有着“职业外交家”美誉的钱其琛。
这样一位集冷静、坚定、灵活、决断于一身的中国外长,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折冲樽俎、游刃有余,即便他担任外长的10年堪称中国外交最艰难阶段。
当年,几乎以满票当选副总理兼外长的他,毕生清廉、志存高远,如此传奇的风云人物,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始终遵从周总理“十六字外交方针”面对情况多变的外交工作,钱其琛一直将“决策时多思多谋,执行时高速高效”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他是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钱其琛的时间可以用“分钟”来计算,不妨看看他曾度过的忙碌的一天。
1990年11月22日15时,他在钓鱼台国宾馆同西班牙外交大臣奥多涅斯举行会谈,3个小时后又参加了欢迎宴会。
21时,他乘专机飞往乌鲁木齐,为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举行工作晤谈做准备。
23日凌晨抵达乌鲁木齐宾馆,8时,他便起身到机场迎接外宾到来。
在此之后,两国外长单独会谈90分钟,之后又进行了100分钟的大范围会谈。
14时,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
16时45分,为苏联外长送行。
17时,返程北京。
图|1989年6月,钱其琛访问古巴
就在返回途中,外交部负责对苏联关系的人员快速将两国外长会晤情况进行整理,交由钱其琛过目,经他迅速批改后,飞机抵达北京之际,此次会谈的简报就被立马送往中央领导及相关人员手中。
这样的情况在当年早就是钱其琛的工作常态,有太多重要访问、会晤的情况总结就是在回国的飞机上完成的,他的冷静与高效令人叹服。
还记得中国与沙特建交这件事,深度彰显了钱其琛极为擅长抓住外交先机。
1990年7月上旬,沙特驻美大使班达尔亲王访问中国,10日,在与钱其琛会谈之际,两个人在建交问题上交换意见,班达尔还表示希望钱其琛在当月下旬进行外事访问,在沙特本土与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正式会晤并签署两国建交公报。
钱其琛当机立断,决定在开始之后的既定访问行程前,先行访问利雅得。
21日,他来到了世界著名石油生产大国的国土,会谈进行得十分顺利,当天晚上,中沙建交公报正式签署,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大的一天。
就在此后11天,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爆发,如若没有钱其琛当初的高瞻远瞩,中沙建交也会因此变得飘渺不定。
对于钱其琛来说,他在发挥自身外交才能的同时,总会遵从周总理曾对我国外交人员提出的“十六字方针”。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钻研业务,严守纪律。”
更加难得的是,他能在关键时刻明智决断,还能一直保持温雅的外交风格,就连善于制造“陷阱”的国际记者都对他倾慕有加。
二、中国外交部“从不掉进陷阱的人”从1988年4月出任外长,直到1993年底,钱其琛一共访问过111个国家和地区,出席过21次国际、地区会议,始终忠实地执行着国家赋予他的外交使命。
图|1989年12月,钱其琛与美国总统特使举行会谈
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对这位中国外长印象深刻,实际上,他并不属于锋芒毕露的类型,相反,总是给人一种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感觉,即便遇到十分令人恼火的事情,他也不会大声与人争吵。
在他本人看来,一位合格的外交官,要在各种场合都能说出得体的话,可以是无关紧要的话,也可以是重要的话,唯有一点,在关键时刻要能一语中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再来说说外交部发言人这件事,早些年,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的部门,而钱其琛则是我国首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各国记者突然包围的情况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钱其琛面对记者都能保持从容不迫、机智冷静,始终保持着极为自然又坦诚的微笑。
很多时候,发言人要处理的还有一些记者故意设下的问题陷阱,钱其琛总能得体回答,还不会掉到陷阱里去,有如曾经日本和法国的驻京记者感叹的那样。
“钱外长答记者问滴水不漏!”
曾在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钱其琛举行记者招待会,只见《纽约时报》记者对他提出了关于“反思”和“人权”问题的提问。
面对深度和难度兼具的问题,钱其琛仅仅用了126个字就将中国的立场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表明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旗帜。
在人权问题上,他首先平静地做出纠正式的答复,随后展开批驳,再将话锋转向美国人权,既做到了言简意赅又层层深入、观点鲜明、证据确凿。
图|1991年4月,钱其琛同日本外相会谈
1991年4月,钱其琛出任国务委员兼外长。
1992年10月,钱其琛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1993年3月,他以2888票的高人气当选副总理,这一点足以证明他过往工作的出色,曾有人问过他当选副总理后的感受,他也仅仅回答了8个字。
“任重道远,不敢懈怠!”
事实上,这位曾游走于世界舞台的外交家,内心总能保持如水般的平静,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他的人生总是给人一种淡然的感觉。
三、辉煌后甘于平淡“还是老窝好”1928年1月,钱其琛出生在天津,在家中排行老二,父亲曾是当地电报局的一名工程师,1937年因病去世,钱家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不久之后便举家南迁上海。
幼时的钱其琛就懂得用功读书的道理,学生时期还积极投身到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中,14岁便成为我党一员,当时正值抗战最困难时期,上海地下党的工作危险性不言而喻。
抗战胜利之后,他来到上海《大公报》报社工作,任职中共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
1954年,26岁的他去往苏联中央团校学习一年,而后进入中国驻苏联使馆担任二等秘书,还在留学生处任职副处长、研究室主任。
1963年,回国后的他任职高教部留学生处处长,后续又被晋升为对外司副司长。
1972年,重返外交战线之际,他先是去往中国驻苏联使馆做参赞,而后又去往几内亚任中国大使。
1982年4月,钱其琛出任副外长,具体负责苏联、东欧等国际事务。
平日里的钱其琛没有吸烟、饮酒的嗜好,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读书和散步。
图|晚年钱其琛
对于他来说,散步是一种良好的休息方式,而读书则更像是精神上的一种散步,可以悠闲自在地接触到各个领域的指示,他最喜欢看的书便是历史、政治、人物方面。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钱其琛每天都会在23时左右睡觉,早上6时准时起床,平日里最喜欢吃豆制品和青菜,从来不吃螃蟹和虾。
在外没有架子的他,在与家人的相处中,也能一直保持温和的态度,在老母亲面前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子面前是体贴的丈夫,在子女面前是可亲可敬的父亲和朋友,就连小外孙都很喜欢这位慈祥有加的外公。
对于钱其琛来说,能够代表中国在世界多国中彰显魅力、争取合作、促进和平,再没有什么关系是他搞不定的了,如此心胸让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令身边人感到从容与自然。
对于他来说,家和国家同样重要,每个家庭都应该充满信任与温暖,那样的家庭氛围也注定是和睦、美满的,幸运的是,他的背后刚好有一个如此温暖的家,这也让他每每在出访归来之际都会这样慨叹。
“还是老窝好啊!”
无论身处辉煌或平淡,他都能坚守本心,这才是真正的钱其琛。
结语2017年5月9日,钱其琛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在中国外交史上,他的音容笑貌与外交风采几乎可以作为一本可遇不可求的教科书,让后来的外交家们有了更多的参照案例。
图|中国外交
有如谈判陷入僵局时,他总会采用“聋子对话”那样,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对话同样彰显了说话的艺术,就在对方有所松懈或是谈判的关键时期,他总能保持恰到好处的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很多人都知道,在他任中国外长期间,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不断打破着西方国家采取的种种制裁,就在遏制反华浪潮的过程中,刚柔并济的钱其琛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中国的坚挺与强大。
他永远都是新中国外交天团的领军人物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