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噩耗袭来,毛主席在北京病逝的消息通过广播传遍了整个中国。一时间,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地头田间,无处不哀恸,无人不痛哭。
位于上海的一位老太太听到广播,泪水蓄满了眼眶,还不停地喃喃自语道:“怎么好好的就走了呢?”
这位老太太就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

1909年,贺子珍出生在江西永新,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乡绅。
贺子珍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她的思想觉悟很高,不仅在1925年就参加了共青团,还参与了1927年的永新农民暴动。后来暴动失败,为躲避追捕,与哥哥贺敏学一起逃往井冈山,投奔当地的“绿林好汉”袁文才。
当时各地农民暴动不断,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以失败告终,他便决定上井冈山。毛泽东写信给袁文才,表明自己绝不是来抢地盘的,希望他能够接纳自己。
袁文才对此持怀疑态度,经过贺敏学的劝解与对毛泽东的观察,才下定决心允许毛泽东一行人上山。

毛泽东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武装起义,能把性命保全就已是万幸,更何谈带什么秘书。袁文才见状,便委托有知识文化的贺子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帮助毛泽东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大小事宜。
毛泽东对这个年仅十八岁,却已经参与过农民暴动的女子十分欣赏。贺子珍早已听说过毛泽东的大名,如今有机会与他一起共事更是感到十分荣幸。
因为长期跋涉,毛泽东有很严重的脚伤,生活也很随意粗糙,多亏了贺子珍的照顾,才能让他全身心地投入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贺子珍的才能也没有被生活琐事淹没。毛泽东的文章抄写工作就是由她负责,在抄写的过程中她还能提出不少有用的意见。毛泽东常常赞扬贺子珍:“我写的那些文章,一半功劳都是子珍的。”

这样的朝夕相处让本就志同道合的两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他们准备了一场简单的婚礼,邀请了几个朋友,正式结为夫妻。
二、 延安的分别成为伟人的妻子,光鲜都是后人赋予的,当年等待贺子珍的是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一直受到猜忌与排挤,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生活很不好过。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面对的则是艰难的反围剿斗争,他争分夺秒地在前线指挥战斗,创造了一个个战斗奇迹,扭转了红军的劣势处境。

身处贵州盘县的贺子珍却因掩护战友,在空袭中身受重伤。她在昏迷前一刻还在说:“不要告诉主席,不要让他分心……”
得知妻子受伤的毛泽东心急如焚,奈何因为前线战事紧张,他无法前去探望,只有把自己的担架和警卫员派送过去。
贺子珍就这样在担架上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之行。没过多久,在身体稍微痊愈一些的情况下,她坚持要自己步行,最终,靠着惊人的毅力抵达延安。
在此过程中,贺子珍还生下了一个孩子,但不幸夭折了。抵达延安之后,她产下一女,名为“娇娇”,毛泽东很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又给她取名“李敏”。

在延安的生活并不平静,因为与其他人的交往问题,贺子珍经常与毛泽东爆发争吵,她又想前往苏联取出身体里的弹片,此刻,便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毛泽东对贺子珍的感情很深,他不停地挽留贺子珍,而贺子珍去意已决,谁都没法改变她的想法。
最后,在1937年的某一天清晨,贺子珍悄悄离开了延安。
三、 庐山重逢贺子珍前往苏联治疗,却被告知,身体里的弹片因为留存时间太久,已经无法取出。
于是,她在苏联边学习边打工,还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莫斯科儿童院的毛岸英兄弟。后来毛岸英前往朝鲜战场,还特地嘱咐李敏:“千万不要把我去朝鲜的事情告诉妈妈。”

1947年,贺子珍回国,本以为能继续与毛泽东的婚姻,却没想到,此时毛泽东已经再婚。这一刻她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告而别竟葬送了与毛泽东婚姻。
之后,贺子珍辗转南下,独自居住在上海,李敏被送到北京毛泽东身边。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毛主席见到了老战友,在交谈中提及贺子珍,毛主席感慨良久。工作人员敏锐地察觉到主席的感情,就把贺子珍接到了庐山。
见面之后,贺子珍与毛主席紧握着彼此的双手,她泪眼朦胧地看着毛主席,心中有万千话语却说不出口。毛主席也非常理解她的情感,不停地安慰泣不成声的贺子珍。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短暂的庐山重逢竟然会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毛主席病逝的广播让贺子珍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巨大的悲痛让她一度不敢相信这个消息。

后来,贺子珍终于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与主席做最后的告别。她看着曾经的爱人躺在那里,心中的思念再也不能抑制,不禁失声痛哭,恨不能将一生的苦与爱都随他而去。
五年后,贺子珍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在上海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