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书房,挂着一幅大字,是从北京恭王府请回的:

《长寿福》(也称“天下第一福”)
它就是著名的《长寿福》(也称“天下第一福”)

“长寿福”或“天下第一福”的来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字崇拜密切相关,尤其与清代康熙皇帝所题写的“福”字(俗称“天下第一福”)有关。以下是其具体背景和传说:

福字碑 轴
1.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背景:康熙十二年(1673年),孝庄太后(康熙的祖母)六十大寿前夕突染重病,太医束手无策。康熙为祈祖母康复,效仿古人“请福续寿”的传统,斋戒三日,提笔写下一个独特的“福”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孝庄太后得此“福”字后竟逐渐痊愈,民间遂称此字为“天下第一福”。字形特点:此“福”字融合了“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右上角像“寿”字,左部似“才”或“子”字),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是唯一将“寿”字融入“福”字的写法,故又称“长寿福”。康熙一生极少题字,此“福”字现存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的秘云洞内,为国家一级文物。
广东观音山公园将《长寿福》(天下第一福)请到了园内
2. 文化内涵五福合一:传统“五福”出自《尚书·洪范》,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康熙的“福”字以一字涵盖多重吉祥寓意。“福寿合一”:古人认为“福中有寿,寿中有福”是圆满境界,此字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长寿福》前有“长寿福”(手持仙桃的寿星公)
3. 恭王府与“福”字的流传乾隆时期,此“福”字碑被和珅私藏于恭王府(原和珅宅邸)的秘云洞中。晚清时因战乱流失,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碑石被重新发现,现为恭王府镇园之宝。民间复制此“福”字悬挂或佩戴,以求沾皇家福气,逐渐形成“天下第一福”的称号。
C位的是手持寿桃的广东观音山“寿星”
4. 现代应用此“福”字常见于春节装饰、工艺品或礼品中,尤其在“福寿”主题场合(如老人寿辰)备受推崇。北京恭王府每年举办“福文化”活动,此字是核心符号。
广东观音山《长寿福》文化
附:与“长寿福”相关的其他说法广义上,民间“长寿福”也泛指强调健康长寿的“福”字写法或图案,但康熙御笔是最具权威性和传奇色彩的版本。
《长寿福》文化研究

《长寿福》的来历

《长寿福》(观音山第一福)前,挂有“乘龙”的旗帜
这是对历史有“深度求索”精神的Deepseek对《长寿福》的介绍:

我们都去过这些地方考察的。希望在北京的“理中客家人”要有理智,别为了蝇头小利而说《长寿福》是生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