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道尽自然和政事的哲理之作

小龙文史哲 2023-02-10 20:41:46

我们先前介绍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今天我们来聊聊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大家,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同时他的散文写得非常突出,他也创造出来了非常多的游记,不少还选入到我们的课文里面。这位大家就是柳河东柳宗元。

柳宗元的一生和韩愈一样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今天我们要介绍一篇柳宗元的文章,乃是柳宗元在当官时候写下的自己对于人事和政事的见解,里面蕴含了道家的思想和智慧,也包含了刘宗元本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某种看法和见解。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首先刘宗元在开头介绍了郭橐驼的形象。郭橐驼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凸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就给他取名叫锅驼,但是这个郭橐驼听说之后,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呀,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就抛弃了原来他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我们能很明显的在郭橐驼的身上找到一些不同常人之处,这种手法最先是庄子使用的,在庄子的文章里面你能看到很多很多类似于郭橐驼这样的人,庄子通过描写一个人身体的某种缺陷或者短板,来体现他的不同于常人之处,这个郭橐驼也是如此,他也有一个不同寻常之处,那就是种树。

郭橐驼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于是人们对此非常诧异,就询问郭橐驼种树的原因,郭橐驼说了这样一番话: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

紧接着,郭橐驼列举了他于常人种树的不同,其他人都是对树苗太过照顾,甚至拔苗助长,把原有的自然土壤给破坏了,虽然很细心呵护,但是一天跑去看个四五次树苗.又拿自己的手去触碰树苗,这样树苗始终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人为的因素施加太多了,树苗也就成长不起来了,这便是过犹不及。而郭橐驼则顺应自然, 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就把它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郭橐驼只是尽力不妨碍它的生长,那么就能让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其实讲到这里,柳宗元已经把这篇文章的主旨给体现出来了,但是他还是要把它写完,真正的引出他这篇文章想讲的东西。

于是问的人又问他,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移到做官上面,可以吗?郭橐驼说他在乡里面看到那些官吏不停地发号命令,生怕百姓耽误了生产种植的时机,看似在为百姓好,其实反而害了百姓,从而安定不了民心,从治民变成了扰民。

其实柳宗元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他此时担任朝廷御史的见习官,巡查各地风土人情,也从中看出了唐帝国衰落的景象,这篇文章也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当时的唐帝国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农民的徭役异常繁多,因此柳宗元看到了政事的腐败,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其实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与朋友打交道,如果过于亲近可能就会让彼此产生厌烦,凡事追求一个适度,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尽人事,听天命。道生养了万物,没有人为的过度干预,万物自会生长和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主动性削减一些,相信你会在其中收获更为积极的意义。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