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地理上,它是所有信仰中传播最广泛的。它拥有超过5亿信徒的选区,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信徒。之前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今天我们来聊聊基督教发展过程中分裂出的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分别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那么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基督教最初的历史说起。
背景:
基督教始于犹太教内部的一场运动,当时犹太人长期以来在文化和政治上一直被外国势力所控制,并在他们的宗教中找到了他们存在的关键。由此慢慢延伸出了基督教。第一批基督徒大多是犹太皈依者,教会以耶路撒冷为中心。教会成立后不久,许多外邦人(非犹太人)接受了基督教。早期的基督徒认为传播和教导福音是他们的呼召。最重要的传教士之一是使徒保罗,他曾迫害基督徒。然而随后便皈依了基督教,随后开始了传教工作,并在罗马帝国、欧洲和非洲建立了教会。
随后罗马帝国统治了这片土地,并开始了对基督徒的迫害,这种情况直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时,罗马帝国的宗教宽容终于发生了变化。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解除了对基督教的禁令。后来,他试图统一基督教,并通过建立尼西亚信经来解决分裂教会的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君士坦丁的皈依是基督教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天主教
公元380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天主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皇或罗马主教是罗马天主教会的领袖。天主教徒表达了对圣母玛利亚的深切虔诚,承认七件圣事,并尊重文物和圣地。然而就是在天主教的笼罩下,欧洲迎来了黑暗的中世纪,在此期间教会逐渐腐败,教士愈发贪婪,欧洲的市民饱受宗教和政治势力的双层压迫,教会贪婪地收取赎罪券,天主教的极端压迫为后来新教改革埋下了伏笔。
新教
1517年,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德国僧侣发表了95条论纲,该书批评了教皇的某些行为,并抗议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和优先事项。后来,路德公开表示,圣经并没有赋予教皇阅读和解释圣经的唯一权利。
路德的思想引发了宗教改革——一场旨在改革天主教会的运动。结果,新教被创造出来,基督教的不同教派最终开始形成。后来通过一场极为惨烈的三十年战争,新教彻底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站稳脚跟,并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国教,例如英国、美国。
东正教
东正教的历史与罗马帝国息息相关,自罗马帝国分裂成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后,罗马教会的一部分便随之迁往君士坦丁堡(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虽然最初东西方基督徒信仰相同,但双方在公元787年第七次大公会议后开始分裂,最终在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中与罗马的争端中产生了分歧。
在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时,东正教的成员遍布中东,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其中心在君士坦丁堡,也被称为“新罗马”。历史的变迁极大地改变了东正教的内部结构,但即使在今天,其大部分成员也生活在相同的地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