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

王老讲鬼谷 2024-09-22 17:14:35
郦食其的谋划 楚军屡次破坏汉军的粮道,让汉军缺粮。刘邦与郦食其谋划如何削弱楚国的实力。 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将夏桀王的后裔封在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将商纣王的子孙封在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行、背弃道义,侵伐各诸侯国,灭掉各国后,使诸侯的后代生无立锥之地。陛下若真能重新扶立六国的后裔,当今六国的君臣、百姓都对陛下感恩戴德,无一不向往陛下的风范,仰慕陛下的仁义,都甘愿做陛下的臣民。如此德义已经施行,陛下即可面向南居帝位称霸天下,楚王也必定会整理衣冠,肃然起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去刻制印玺,您就可带上它们出使各国了。” 之所以说郦食其的谋划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达不到削弱楚国实力的目的。因为他犯了三大错误: 第一,对历史的认知错误,经验的总结错误。 商汤封夏桀的后裔,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子孙,并不是因为仁德,而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诸侯国还有很多,不可能完全消灭,也不可能统一天下,权力无法集中。但是诸侯国的数量从夏朝的天下万国,到商朝的天下千国,再到周初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姬姓国占五十三个,权力集中的趋势显现得越来越明显。 秦二世而亡,确实是因为不施德政,主要是一统天下之后,没有对百姓实施德政,而不是必须对六国后代实施德政,因此,郦食其的归因是错误的。如果秦王朝对天下百姓实施仁政,就算六国后代想要造反推翻秦王朝,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基层一旦稳定下来,六国之后就没有机会的造反,也不能重新夺权。 在这里,郦食其对实施德政、仁政的对象理解有问题。对六国之后施德政的前提是他们能拥有百姓,拥有民心。但是,天下一旦统一,帝王治理天下,泽被万民,统一民心,而不是用德政照顾某一类群体。 第二,对实力的理解错误。 刘邦想要获得的实力并不是要南面称帝,获得诸侯的朝拜和敬仰,而是要获得真真正正的实力统一天下。而真正的实力并不来自于扶立六国后裔,让他们感恩戴德。对六国之后施恩德,让他们感恩自己,并不能保证诸侯全力支持。要获得真正的实力,要像秦始皇一样,实行郡县制,直接统治天下。而如项羽一样分封诸侯,天下依然不能稳定,实力也不会强。 第三,对当前的目标、最终的目的理解错误。 刘邦当前的目标是削弱楚国的实力,而削弱楚国实力的方法:从内部看,或者分化瓦解楚国的组织合力,或者消耗实力要素;从外部看,或者为楚国增加敌人,或者增强自己的实力。郦食其扶立六国之后的策略符合增加楚国敌人的方法,既然符合,那不就应该是对的吗?当然不对,因为要扶立六国后裔,必须要分割自己占据的土地给六国之后,从根本上说是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而且诸侯是不可靠的,这已经验证了。彭城之战,刘邦联合各路诸侯,共同讨伐项羽,攻占彭城,取得了胜利。但是项羽用3万骑兵突袭刘邦后路,诸侯联军被击溃,刘邦惨败。 之后,各路诸侯叛汉降楚,充分说明立六国之后为诸侯是完全靠不住的,因为他们只会随风倒,谁强他们就追随谁,谁赢他们就支持谁。扶立六国之后隐患巨大,无论他们中立还是反叛,对于刘邦都有害无利。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实施德政,分封诸侯不可靠。刘邦在垓下合围项羽,被分封的韩信和彭越都没有来,某种程度上就是中立,结果刘邦大败。再次封王之后,才参与垓下合围。因此,从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来看,扶立六国之后为诸侯都不可取。 从刘邦最终的目的来看,他是想统一天下的,目的就是消灭当前各路诸侯,怎么能再扶立六国之后呢?无疑会增加未来统一之战的麻烦。 错误的根源 郦食其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模式。他的思想僵化于过去,停留在战国七雄的斗争时代,是纵横家的思维,纵横捭阖,一直考虑的是合纵连横的联盟斗争,而这些谋略思想已经不适用于一统天下的楚汉之争。因为当前的大形势是两方博弈,刘项之争,而不是多方博弈,其他各方的力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其他各方也没有左右形势的实力,因此斗争的形势绝不会像战国时代一样均衡而持久。刘项之争,一方无法坚持就能立见胜负。 同时,郦食其对楚汉之争的性质理解也有错误,楚汉之争要争夺的是统一天下的权力,而不是战国时代争夺霸主权力。面向未来,刘邦应该向秦始皇看齐,消灭项羽,统一天下。 因此结论就是:谋略思想错了,不符合于当下的时代,那么设计的策略当然就是错误的。
0 阅读:3

王老讲鬼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