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第一次吃罗山大肠汤,迟迟不敢下筷,白花花的大肠被切成段状,不仅样子奇怪,香味儿也奇怪,吃起来虽有些难嚼,味道却并不差。
后来在北方又吃了一次,同样白花花的颜色,尝起来却十分油腻,怎么也嚼不烂,只得了一嘴腥味儿。
看来猪大肠可不好做,一不小心就要翻车。
爱恨猪大肠
猪大肠这种食材,有人爱有人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各类营养。大肠的韧性很好有嚼劲,却也有大量的油脂和异味,令许多食客望而止步。
但在中华美食圈子里,就没有难吃这个概念,有得只是做法不对。
想要做好大肠汤,首先就要把大肠外表的油脂去掉,一般要先用温水或是淘米水浸泡,再用食盐或白醋轻轻搓洗,这样一来,大肠本身自带的腥味也可以去除大半。
罗山大肠汤之所以出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就是原材料处理的好,经过初步的一番清洗后,猪大肠就要拿去焯水。
每家店铺也都有自己秘制配方,一般都需要加上姜块、八角、干辣椒等中药材,将猪大肠煮成八分熟,换水再煮。
罗山大肠汤
豫南特色名吃
罗山属于信阳市,地处河南的南端,虽然还在中原,但过了淮河,罗山人的生活方式又夹杂着南方的特点。
方言变了大半声调,几乎听不出来河南话的味道,种的粮食也以水稻为主,环境温润。这里的人更爱吃米,所以罗山大肠汤的标配不是烩面,而是一碗大米饭。
“一碗大肠汤,米饭随便吃。”
罗山大肠汤,豫南名吃,它也有一个历史性的传承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巡查地方,来到信阳罗山,晌午时刚好闻到了香气扑鼻的肥肠汤,口齿生津,进店连吃了好几碗,赞不绝口,罗山大肠汤也就因此声名鹊起。
大肠汤的配置
大肠汤焯水后,便可以切成小块,条状还是块状倒没什么讲究,但需得注意慢火慢炖,让各种调料的精华都渗透进去,大肠才能变得爽口不腻,色香味美。
大肠汤的配置,主要有两个,一是醇厚的猪血,二是滑嫩的水豆腐,要是喜欢吃辣,最后再淋上一层喷香的辣椒油,吃起来别有滋味。
肥肠的沦陷区
中国的疆域有多大,美食版图就有多大。我们不忌讳吃内脏,甚至为猪大肠研究出了各样菜谱,干煸、爆炒、卤煮、红烧,各种花活儿都有。
在别的地区,猪大肠的菜品都是放在午饭或者晚饭,当做配菜。而罗山县城里,却没有什么比得上大肠汤当做早餐,来的更实在。一天三顿,顿顿大肠汤,算不上什么罕见之事。
忙碌或是闲适,属于大肠汤的摊位永远不会消失,街头巷尾,店内店外,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罗山大肠汤,暖和了整个心情。
“日啖大肠二三碗,不妨长作罗山人。”
猪大肠于罗山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是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锅大肠汤,也是朋友往来的一道家常菜,更是远行归家时,亲人说的那句“这是咱罗山的大肠汤,你多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