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记忆:清代的那些“偶数”联瓶

鸿HUNG 2024-07-23 18:57:26

在清代,无论是制瓷还是雕玉,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景德镇始终保持着瓷都的地位,各地民窑也是各展风采。

特别是“清三代”,也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瓷器制品堪称是百花齐放,各代特色极为鲜明。

清代双联瓶

清代雍正年间,官窑制出了一种特殊的器形——“联瓶”。联也作连,简单来说就是将两个及以上的瓶身连结在一起,组成多身多口的器物。

这种联瓶最初的形态为“双联瓶”,更是由雍正皇帝首创,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广为流行。

自古红蓝相配,看来在瓷器上同样如此,它的名字也很不一般,全称为“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双联瓶”,短颈圆腹,彩绘着折枝花卉纹,华丽而精巧。

这件双联瓶还有另一个名字,合欢瓶,取祥和同心之意,自瓶口到底座,自素胚到雕纹,皆是成双成对,相连相映。

双联瓶密不可分,与它的形状极为相似的还有一件晚唐制品,唐三彩双鱼瓶。

双鱼瓶同口不同身,可见这种1+1组成的器物在唐代时就已经出现。彼时因为“鲤”与皇姓的“李”同音,鱼类的吉祥形象开始逐渐鲜明起来,年年有鱼、鱼跃龙门便是如此。

联瓶的“双

早在宋代,瓷器大多还是生活用瓷,到了清代,瓷器越发精美高贵,渐渐转型为观赏器品。

但无论是哪一种功能,瓷器在中国人的审美中从来都是以双数为佳。龙凤呈祥画、比翼双飞鸟、红色双喜字等等,都诠释着好事成双的理念。

虽说“双联瓶”是雍正皇帝的首创,但其造型和理念的雏形却能追溯几千年前,一直到炎黄二帝的时代。

这件国宝重器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珍宝,出土于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的彩陶双连壶。两壶于腹部连为一体,相连处设有椭圆形小口,左右相通。

根据其年份及出土位置,专家认定,炎黄二帝结盟之时,就是用此双连壶共饮盟誓,建立起两部的和平友好。

陶器“连壶”与瓷器“联瓶”一脉相承,这不仅是器物的延续发展,更是浩瀚时空中,关于团结、和谐、相依相撑的共鸣。

双联瓶发展到后来,花样变得越来越多,出现了四联和六联,均匀地切下瓶身的一部分,再将多个瓶身粘连在一起,入窑烧制。

多联瓶的观赏性强,因为其瓶口多,造型新颖,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的珍赏,也可作宫廷插花的陈设器具。

清代四联瓶

联瓶也不都是瓷器,玉器联瓶更多了一种文明的质感,以青玉为料,长束颈,小圈足,形制小巧又独特。

颈部阴刻着一圈长形蝉纹,取高洁清雅,生生不息之意,其腹部雕满了纹饰,似群鱼嬉水,也似龙腾大江。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