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驻美大使中,曾经在抗日期间担任过驻美大使的胡适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目前中国部分网民对这位驻美大使了解最多的是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举办的一场又一场演说、演讲、宣讲。
部分人认为,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并没有做任何有益于国内抗日战争的贡献,只是通过自己高调而频繁的演讲,为自己列举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博士学位。
诚然,胡适的确非常喜欢在美国地区演讲,早在他还没有正式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驻美大使的时候,他就受蒋介石之托以学者的身份展开所谓的“国民外交”,胡适之的演讲活动也随之开始。
不可否认,胡适的演讲活动的确非常多,1937年9月28日,他刚刚抵达旧金山的当天中午就开始演讲,此后的29日,30日,10月1日胡适都有演讲。
由此开始,一直到他卸任前期,从美国到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凡是胡适所到之处,必有胡适的演说和演讲。以至于后来他自己都回忆说:
我担任着外交工作,责任实在是非常轻松,每天不过换几套衣服,出席几次茶会或者鸡尾酒会,没有订过一次条约,也没有接洽过一次贷款,没有捐过一笔钱。
可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是!那他为什么会说自己的工作非常轻松呢?为什么会说没有订过一次条约,借过一次款,捐过一笔钱呢?
胡适这样说,一方面是自我解嘲,另一方面是揶揄“太上大使”宋子文。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一直想争取美国的贷款和援助,但当时的驻美大使要么是老迈昏庸,要么是年轻无为,所以思来想去他选择了胡适。
一方面,胡适作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美国那时的总统罗斯福是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同学。
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以后,国民政府最喜欢远程指挥的总统蒋先生,对待胡适就像对待他的嫡系下属那样,对胡适的外交行为做出自己的安排,发表自己的高见。
这让向来有自己独立主张且习惯了自由的胡适非常不适应,他曾多次在日记中写“蒋先生人是好的,就是管的有点多”。
胡适认为蒋介石管得多,蒋介石却认为,对于胡适的外交活动,自己既管不到过程,也看不到结果。
于是,他写了一道又一道手令,但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不要说不是不是蒋介石手下的将领,是有很大自主权的驻外使节。
对于胡适的不听指挥,蒋介石一边在日记中痛诋他是一个毫无文化品格和办事能力的“半人”,一边派自己可靠的亲信宋子文前往美国,监督甚至找机会取代胡适。
宋子文对胡适在美国的高调演讲,一直都是看不惯的,他刚到美国不久就回报蒋介石说,胡适这个人一点用没有,妄想用一场又一场演讲,来获得美国人的援助是不可能的。
针对宋子文的监督,胡适非常不适应,于是就称他是总统派来的“太上大使”,宋子文看胡适也是不顺眼。
他到美国后,对于胡适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反感并且多次在电报中向蒋介石举报胡适之的不是。他甚至说:
我和胡适两个人在这,只会暗生嫌隙,扩大摩擦,长此以往,我不能尽职,胡适早晚也会难看。
也就是说,蒋介石知道胡适的情况,有时候是通过那少之又少的汇报,而更多时候则是通过宋子文的小报告。
得到宋子文的报告,蒋介石忧心忡忡,痛斥胡适不能为国分忧,只顾自己沽名钓誉。他在给宋子文的电报中说,既然适之不能任劳任怨,凡涉外交事,就不必让他参与了。
胡适真的不能任劳任怨,胡适的演讲真的毫无作用吗?显然不是!
胡适一场又一场的动情演讲对美国人精神上造成了重大影响,从社会名流到普通劳工,只要听过演讲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胡适的感染。
1938年2月5日,刚刚结束演讲的胡适走下楼梯,一位在演讲会场干杂役的美国白衣青年叫住了胡适,从兜里掏了三美元给他,希望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胡适接过这三块钱,不由得鼻头一酸。
如果不是胡适的演讲,美国的普通劳工根本不可能了解到大洋彼岸远隔万里的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更不要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中国抗战了。
而且如果没有胡适在北美策动社会名流,一直保持奉行中立政策和军事外交的美国,很难贷款给中国。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罗斯福总统一再的坚持说服国会,美国也不会那么早对日宣战。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罗斯福总统与大战之序幕》中这样写道:
美日之间的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罗斯福总统不幸中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的圈套,才引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才使美国卷入了大战。这一切全都归咎于胡适。
这位学者的看法未必准确,我们知道珍珠港事件是美、日利益冲突扩大化的必然结果,但是他至少只出了一点,那就是因为胡适的努力,加剧了美日冲突。
当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非但没有震惊,反而十分高兴的告诉胡适:日本人已经偷袭珍珠港了。
原来就在罗斯福接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之前,他刚送走日本的外交人员的时候就已经给胡适打了一通电话说:
你可以打电话给蒋委员长,太平洋上随时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可能发生在菲律宾或关岛等处。
在电话拨完之后的三个星期,1942年1月1日深夜,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署共同宣言,自1840年以来,蒙受了百余年屈辱的中国首次进入国际四强。
不久,联合国成立,中国与美、英、苏一样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以及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胡适不仅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一历史的参与者。
有据可查的抗战投降论就来自于胡氏,连凯申都不齿。这个你怎么不说。
直接举报,哪来的道听途说,拼拼凑凑就能改历史的?与他同代的人评价还不能证明吗? 胡适是无可争议的垃圾,曲线救国的代表,知识分子的某一面。
从网上一群人说给胡适证明,实际它就是公知的鼻祖,所以这群里公知只是为了给祖宗证明罢了。
无耻胡适。
公知就是这样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静静吃瓜]
这个号一直在洗投降派的公知祖师!!!
胡适、胡兰成等人代表了一个文化人的流派,自视甚高,精致利己。和平年代顺风顺水讲气节,风高浪急心焦气躁随风摆。无原则的我行我素,源自心底里傲慢,他们认为他们拥有的所谓才华应该被万人瞩目。
[得瑟]胡适演讲多场学术,学位拿到手软。光头叫他顺带在外国普及一下国内的艰难,希望能得到国际的同情、帮助、捐助。胡适拒绝了,认为有辱斯文……
敌人开始舆论战心理战了
如果它演讲有用,珍珠港之前美国就不会给日本提供资源
他这么出色,老蒋为啥要换了他呢。
三美元都能被知道,这文章写得好,还是足够自证的。
洗白白?
1.1904年,胡适13岁,与江冬秀订婚; 2.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邻居韦莲司 3.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同是赴美的陈衡哲; 4.1917年,胡适26岁,抛弃二人回国和江东秀结婚,伴娘曹诚英; 5.1923年,胡适32岁,搞上了曹诚英,搞大了肚子,劝她堕胎;和江东秀提出离婚,未果; 6.1925年,胡适34岁,搞上了朋友王赓的老婆、朋友徐志摩的情人﹣--﹣陆小曼; 7.1936年,胡适45岁,搞上了学生徐芳的发小 …… 胡适曾说:“我情愿亡国,也不能和日本作战”。 他还对宋子文说:“反正东北都丢了,我们打不过日本人,不如顺水推舟,把东北送给日本人,换取和平……”。 其主子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列出一二与大家商榷: 1942年10月13日,“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1960年10月13日,“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举报吧,这小便发几个洗胡适的文了[横脸笑]
有些人专靠旁名人提高自己的名气,哪怕死去的名人。特别是有争义的名人,更适合这种人拿来炒作。古语言,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至少这种人炒胡适要眸什么利,早晚会看清其面目。
使劲为胡适洗白,看来这小子不像好人呐![得瑟]
接过三美元,鼻子一酸小资情调爆发了!大家看看这是个做大事的人吗?这一套拿来追女人倒是得心应手!
蒋介石在对待胡适这件事上还是识人的!靠嘴炮换来了三美元,太伟大了,值得你这样的人大肆吹捧!
使劲洗,越洗越黑,本来没人搭理,现在都来给他揭老底[得瑟][得瑟][得瑟]
他要真有贡献,也不至于夫人亲自出马了。
把他的演讲亮出来,看看一天三讲是啥东东。
乱中华之外犬
你是胡适的后代吧
最近洗白胡适,洗白汪精卫,甚至洗白日本侵华的这些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