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让985学历变成废纸?我决定换个思路养孩子,鸡娃不可取

科学育儿全攻略 2025-02-15 22:28:56

最近,DeepSeek 的强势登场,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机对话的热烈讨论。

众多网友带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向它发起挑战,而 DeepSeek 的表现堪称完美,只需短暂的十几秒深度思考,就能给出专业且充满温情的回答。其卓越的能力,让全球为之惊叹。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问题中,教育相关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有一个问题,就吸引了无数家长的目光 ——未来三年内,哪些大学专业不太适合报考?

对于这个问题,DeepSeek 给出的建议十分实在:采矿工程、哲学历史、英语日语、基础会计、理论物理、油画等专业,在未来三年,由于行业发展萎缩、技术革新替代、市场需求变动或是教育体系滞后等原因,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就业风险。

这些需要谨慎选择的专业,涵盖了传统工科、文科、商科、理科、农学、艺术、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曾经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它们还是难以避免地走向了被淘汰的命运。

现实总是残酷的。在 AI 蓬勃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和专业将逐渐消失,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毫无疑问,我们的孩子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形势更为严峻的未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家长,内心难免充满担忧。我们不禁会问,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才能让他们在 AI 时代站稳脚跟,生活得幸福呢?

学历贬值的当下,鸡娃的价值在哪里?

与 DeepSeek 等 AI 应用的强大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一届年轻人在求职道路上的迷茫与无助。

春节期间家族聚会时,听亲戚说起,在国外留学的远房外甥,毕业后回国一直找不到工作,已经在家待业好几个月了。

印象中,这个外甥一直都很优秀,从小就读于重点学校,高考时考上了省内的 211 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前往欧洲留学深造。

本以为以他的条件,在国内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轻而易举,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据亲戚说,外甥投递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个心仪的岗位进入面试环节,竞争对手却个个实力强劲,他只能一次次成为陪跑者。

“谁能想到,几年前普通大学本科生都看不上的工作,现在全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在争抢,根本轮不到我们啊!” 亲戚无奈地感叹道。

实际上,外甥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 年高校毕业生成功在单位就业的比率仅为 55.5%,也就是说,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刚刚超过一半。

与此同时,学校的名气和学历在职场上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双一流大学与专科院校、研究生和大专生之间的就业率差距微乎其微。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 AI 迅速崛起的今天,学历的价值已经大幅下降,即使有名校光环和热门专业的加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顺利就业。

这样不容乐观的求职环境,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很难不焦虑,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教育内卷的困境。

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迫卷入,许多家长都在拼命地让孩子卷成绩、卷竞赛、卷证书,只为了一个目标 —— 让孩子在升学择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一个所谓 “更好的” 未来。

然而,面对众多 985、211 高校的高材生求职碰壁的残酷现实,我们更加迷茫 ——家长们拼尽全力的付出,可能还是无法让孩子摆脱平凡;即使把孩子送进了重点大学,他们的人生也不能保证一帆风顺。

那么,我们如此执着地鸡娃,到底还有没有意义呢?

摒弃盲目内卷,因材施教才是正途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位网友是某 985 高校的研究生,她的老公更是北大博士毕业。两人定居北京,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

然而,他们的儿子似乎并没有遗传父母的学霸基因,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太好。

小升初时,网友为了让儿子能进入好的初中,咬牙购买了学区房,可孩子的成绩依然平平,在班上处于下游,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当然,这个男孩也并非毫无优点。他动手能力很强,对历史非常痴迷,还喜欢画画。

在仔细分析了儿子的实际情况后,这位网友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中考时,她果断让儿子选择了职高,学习文物修复专业。

几年过去了,当同龄的孩子大学毕业,在求职大军中艰难寻找工作时,她的儿子已经成为了一名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文物修复师,凭借精湛的技艺在行业内小有名气,收入也相当可观。

在盲目鸡娃和彻底躺平之间,这位网友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她的经历让人深思。

在当今时代,孩子未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眼光和勇气。

教育中最不可取的,就是只盯着成绩,一味地内卷。这样做即使短期内能让孩子取得高分,但从长远来看,却很难培养出孩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后劲不足。

就像写下热帖《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的作者游安。从小到大,她的母亲对她要求极为严格,在学习上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否则轻则责骂,重则打骂。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游安的生活完全围绕着成绩展开。她放弃了所有的爱好、社交和娱乐活动,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后来,游安终于如母亲所愿考上了北大。但进入大学后,她突然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同时,她悲哀地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什么都不会。

自卑和痛苦一直笼罩着游安,最终,她患上了抑郁症,甚至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

如果鸡娃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考高分、进名校,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忽略了孩子真正重要的东西。

其实,无论是选择传统的升学路线,按部就班地参加中高考;还是选择职业教育或出国留学,都有可能让孩子走向成功。

关键在于家长要有勇气拒绝跟风,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为他们量身定制发展道路,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自身的价值。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放宽视野,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AI 时代的养娃关键,培养三种核心能力

那么,在 AI 时代,到底还要不要鸡娃呢?

在我看来,鸡娃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跟风,而应该有针对性地精准培养。

让孩子具备以下三种 “AI 免疫” 的核心能力,是我们在养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健康的身心素质

闺蜜在女儿五年级的时候,面临过一次艰难的抉择。

当时,她女儿课余时间参加了好几个兴趣班。但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不得不放弃一些。

到底该如何选择,闺蜜纠结了很久。为此,她专门请教了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只保留了体育类的兴趣班。

如今几年过去了,闺蜜多次表示,很庆幸自己当初做了这个决定。她说:“感谢运动,让孩子变得阳光、坚强,内心强大。”

知名教育博主海北老师曾说过,当孩子的兴趣班过多需要取舍时,应该优先保留体育类的。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能锻炼意志,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

确实,在当今社会,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帮助孩子抵御疾病,保持健康;而过硬的心理素质则能让孩子远离抑郁、厌学等心理问题,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健康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能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面对一切。

2.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曾将学生分为 A 型和 X 型两种。

A 型学生指的是成绩优异、每门功课都能拿到 A 的传统好学生,他们听话守规矩,擅长做题,喜欢按照标准和指示做事,但对学习之外的事情缺乏兴趣和挑战精神,遇到难题往往不知所措。

而 X 型学生则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一定突出,但具有较高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他们敢于冒险和尝试,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勇于打破常规,挑战未知,能够承受失败,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升学选拔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多变。

实际上,这些题目考察的是孩子的思维活跃度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也就是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 X 型学生。而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孩子,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

3. 高情商与出色的沟通能力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善于社交的孩子在未来具有很大的优势。

高情商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 哈佛大学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表明,“决定我们人生幸福的不是财富、名利或工作,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职场中,高情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加分项。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技能重塑: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中指出:“到 2030 年,社交情感技能的需求将增长 24%。”

德勤《2022 全球人力资本趋势》也发现:“63% 的企业将‘同理心培养’列为领导力发展的重点。”

与冷冰冰的机器人相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是 AI 永远无法替代的人类核心能力。

因此,懂得察言观色、善于与人相处,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世故,而是成长道路上的助力器。

4 阅读: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