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我用了这一招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家长们快用起来!

科学育儿全攻略 2025-02-25 16:58:07

常听人说,为人父母最棘手的难题,便是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如今看来,这话简直太在理了!

自从儿子升入初中,曾经那个乖巧懂事、勤奋上进的他,仿佛人间蒸发,消失得干干净净。

以往放学回到家,儿子总会自觉地去写作业,可现在,他的态度变得极为懒散,每次都得我再三催促,他才肯动手。

老师也频繁向我反映,说他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作业总是敷衍了事,课后背诵课文也是颠三倒四,错误百出。

每次我想心平气和地跟他好好聊聊,他却总是冷冰冰地扔下 “随便”“不知道”“不要”这些话,然后转身就走。

他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吃饭的时候也只是闷头扒饭,一句话都不说。

起初,我只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有点小脾气很正常,所以也没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班主任给我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儿子最近下午频繁请假缺课,询问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状况。

那一刻,我的脑袋 “嗡” 的一声,气血瞬间涌上心头。

等儿子回到家,在我严厉的逼问下,才得知他是和几个在外面结识的朋友逃课去上网了。

那天,我罕见地对他大发雷霆,狠狠地告诉他,如果再去上网,就别再回这个家了。

从那之后,儿子确实再也没有逃过课。

但他却变得更加沉默了,一回到家就迅速关上房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一点兴趣。

至于考试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惨不忍睹。

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无奈带着他去医院做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我最后的幻想 —— 儿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伴随中度焦虑状态。

看到这个结果,儿子反倒像是松了一口气,随后拿着病历向我提出要求,说想在家休息一段时间。

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给他办理了暂时休学。

从那一天起,儿子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不是熬夜打游戏,就是睡觉,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

我看着他这样,心里万分着急,可又不敢责骂他、逼迫他,生怕加重他的病情,只能每天精心准备好吃好喝的,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那段时间,我整日焦虑不安,心急如焚,晚上失眠,饭也吃不下。

儿子才 13 岁啊,正处在人生最关键的成长阶段。

我真的满心恐惧,害怕他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彻底偏离正轨,再也回不来了。

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结识了一位资深的家庭教育咨询师。

为了能全面了解儿子的问题,我费尽心思,软磨硬泡,才好不容易让儿子勉强同意和我一起去见咨询师。

咨询师先是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面对面交流,随后又与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我把自己内心的苦恼和疑惑一股脑地倾诉出来,最后又恨铁不成钢地说:“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以前那么听话好学,现在却变成了这副模样?”

咨询师沉思片刻后,缓缓对我说:“导致你儿子抑郁厌学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从外因来讲,是你对孩子的逼迫过于严厉了。

从小到大,你几乎一直推着孩子往前走,每天关心的几乎全是学习、成绩、排名、考试这些事,而他喜欢什么、有什么烦恼,你却一概不知。

长久如此,孩子就像一个被人操控的木偶,脑海里只有学习。结果上了初中,学业难度增加,他陷入了持续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之中,最终导致自我价值感缺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我听后,顿时哑口无言。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给他制定规划,几点学习、几点休息,都安排得十分细致,而且完全不允许孩子拒绝。

孩子上初中后,多次跟我抱怨 “作业太多,根本写不完,课程也太难了……” 可我不仅没有在意,还常常在他耳边念叨:“最近成绩下降了,是不是手机玩太多了?你看看你,以前好歹也算个学霸,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我都替你感到丢人!”

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我的强势,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咨询师接着说道:“从内因来看,这孩子从小在高压环境下成长,内心长期压抑,无处发泄。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追求独立,渴望拥有更多自主权。

可你依旧像以前一样,常常逼迫孩子,用外力推动他前行,这才导致孩子波动的情绪彻底爆发,产生了叛逆厌学的心理。”

听完咨询师的这番话,我终于恍然大悟。难怪我对儿子越 “上心”,他就表现得越抗拒。现在想想,他那些叛逆、自暴自弃的行为,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我,表达他压抑已久的不满。

想通这些后,我急切地询问咨询师,我该怎么做才能挽救这个叛逆摆烂的孩子?

咨询师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有一天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詹姆斯说:“我肯定能让你不久后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屑一顾:“我才不信!我可从来没想过要养鸟!” 没过几天,正好是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给他一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着说:“我只会把它当成一件工艺品,你就别白费力气了。”

此后,只要有客人来访,看到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向客人解释:“我从来没养过鸟。”

然而,无论他怎么解释,客人都不相信。为了避免每次都要解释的麻烦,卡尔森教授最终只好真的买了一只鸟。

咨询师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 “鸟笼效应”。强行要求别人养鸟,就如同逼迫孩子学习,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相反,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他们的主动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只要巧妙运用 “鸟笼效应”,就能在提升孩子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缓解厌学状况。

回到家后,我决定按照咨询师教的方法试一试,为孩子搭建一个专属的 “鸟笼”。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帮他找到合适的鸟笼 —— 从兴趣点出发,激发孩子内驱力

有个爸爸,他孩子上高中后成绩一直不上不下。后来他在法国留学的侄子来家里做客,聊起国外的风土人情,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当场就表示想去国外开阔眼界。

这位爸爸一听,立刻抓住机会,向孩子介绍了许多国外的名校。这孩子果然动力十足,成绩稳步提升。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学习,并非是不喜欢,而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必须投其所好,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据我观察,儿子平时特别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像《哈利・波特》等经典作品,于是我特意买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正版英文 DVD 碟片送给他。

不出所料,儿子特别开心,吃饭时都要看着电影。我问他能看懂吗,他说没事,不懂的自己可以查单词做笔记。我从未见过他对英语有如此高涨的热情,他终于不再是为了我而学,而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了。我心里十分欣慰,孩子开始愿意主动学习,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从内部打扫鸟笼 ——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以前,我只要看到儿子熬夜打游戏,心里就忍不住冒火。虽然嘴上说不骂他,但吃饭时总会忍不住唠叨,让他少熬夜打游戏,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现在想想,我这种焦虑的情绪无形中也影响到了儿子,加重了他的负罪感,让他内心更加痛苦。所以,我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在家里的情绪状态,时刻保持积极阳光,从内部把 “鸟笼” 打扫干净。

我还购置了一批羽毛球装备,拉着老公和儿子每天晚饭后去楼下打羽毛球。儿子一开始拒绝参加,但被我和老公的热情所感染,最终忍不住加入了我们,而且越打越喜欢。

渐渐地,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儿子的脸上也重新绽放出了笑容。事实证明,轻松、自由且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才是孩子成长的活力源泉。

3、从心理上打造鸟笼 —— 为他立 “正面” 人设

此外,“鸟笼效应” 还能给孩子带来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儿子上初中后,由于课程难度增加,面临了很大压力,内心变得迷茫、自卑。

当他在学习上无法获得成就感后,人生仿佛陷入了黑暗,只能通过游戏来逃避现实。所以,我要通过为他树立 “优秀” 人设,帮他找回自信。我对儿子说:“其实你们老师之前找过我,说你特别聪明,尤其是数学,特别有天赋。”

儿子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老师真的这么说我?” 我说:“是啊,老师还说你就是差一点火候,假以时日,肯定能把其他人远远甩在后面。” 儿子当时没说什么,可当晚我就发现,他开始拿出之前的数学题研究起来。

后来我装作不经意间看到他的习题,惊讶地喊道:“你看这道题,解题思路这么清晰严谨,我就说我儿子聪明吧!” 慢慢地,这种称赞和肯定成了我们家的日常,儿子的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

教育学上有个概念叫 “学习能力的自我感知”,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 “觉得” 自己能学好,他就会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变得越来越好。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就像在鸟笼里装满了五彩斑斓的糖果,鸟儿自然会被吸引而来。

就这样,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调整,儿子的状态焕然一新,简直判若两人。他不再沉迷游戏,而是开始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学习、运动、阅读,作息规律。

那天,儿子轻轻敲开我的房门,小声说道:“妈妈,我下周想试着去上学,可以吗?”

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证明了我所有的努力和改变都是值得的。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打开的书会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阅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巧妙运用 “鸟笼效应” 打造积极自由的家庭环境,才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助力他们迎接独立的自我。

希望各位父母能从我的惨痛经历中吸取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请记住,我们每向前迈出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优秀的一大步。

0 阅读:139

科学育儿全攻略

简介:不贩卖焦虑,只提供笑料!关注我,每天多亿点点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