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恬
首都乌兰巴托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交通拥堵、政府效率低下等等,一直在影响蒙古国民众对现任领导层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总理鲁·奥云额尔登选择再次访华。这已经是他在任上的第四次访华,并且与上次访华仅仅间隔三个月。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他将出席亚冬会闭幕式,并与多名中方高层会面。
外界普遍预测,中蒙跨境铁路和煤炭进出口贸易成为此次外交互动的重点。
近年来,蒙古国大力推行“第三邻国政策”,积极寻求与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外交关系。然而,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现实决定了,这更像是一个理想中的局面。
作为内陆国家,蒙古的对外贸易成本较高。无论是通过海参崴还是中国北方港口,蒙古的货物运输都需要经过上千公里的中国陆路,这使得其与“第三邻国”的贸易成本,要远高于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
此外,蒙古的传统贸易伙伴俄罗斯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矿产大国,近年来与蒙古在煤炭和石油等领域的竞争逐渐加剧,无法实现太多的贸易往来。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发展迅速且经济总量庞大的国家,能够为蒙古的矿产资源提供广阔的市场,充分吸纳其资源出口。
蒙古国政府似乎开始逐渐意识到,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才是其确保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
为此,蒙古国近期开始在文字、环保、产业合作等诸多方面展示出与中国的贴近,其中蒙古国与中国的铁路连接和煤炭贸易合作,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国煤炭出口对中国的依赖性极强,可以说,其煤炭出口需求基本取决于中国的需求,煤炭的销售又与其国家财政收入情况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2024年蒙古煤炭出口量达到9772万吨,其中向中国出口8292万吨,同比增加了19%,占蒙古国煤炭全部出口量的85%。目前,蒙古国已是中国第四大煤炭供应国,中国钢铁厂约60%的进口炼焦煤都是由蒙古国提供。
在跨境铁路项目正式提上日程之前,蒙古已经修建了一条从主力煤矿到中国的铁路,但该铁路并未直达中蒙边境,最后一段路仍需通过卡车运输。这种运输方式需要较大的运力,给中蒙边境口岸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很大压力。
随着中蒙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蒙古现有的跨境基础设施早已力不从心,运力不足的问题也愈发凸显。这些情况都在促使蒙古加快推动跨境铁路项目的落地实施。
未来新边境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中蒙煤炭贸易规模。按照蒙方的预估,铁路建成后,蒙古对中国的煤炭出口有望突破1亿吨大关,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让蒙古人均GDP翻一番。
在蒙古国去年推出的《2028年战略规划》列出14个大项目中,中蒙三条跨境铁路优先级排在最高,足以见得其对中蒙跨境铁路的重视。
一定要饿死这些反华的蒙古达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