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鱼儿
根据公开资料汇总计算,2024年全球核电排行榜前6名中,地处东北亚的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占据4席。
相比2023年的排名,日本上升了一位,东北亚核电规模在全球的分量进一步提升。
由于中国核电大部分部署在南方,而俄罗斯核电站则更加偏西部。因此,在东北亚中,对核电最为热衷的其实是韩国。
自从1978年韩国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古里核电站之后,韩国就一直致力于提升核电在本国能源消耗中的占比。
2023年的核电成绩单依然亮眼:核电总发电量达到1805亿度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9%,是除了燃煤发电之外的第二大电力来源。2023年韩国政府宣布计划在2036年前,将核电在全国发电量中的占比提升到34.6%。而根据实际数据来看,这个计划甚至有可能提前很多年实现。
据能源智库Ember提供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核电在韩国发电量中的占比达到了32%,超过了煤炭和天然气,后两者各占28%的份额。
同样日本对核电也有着同样的依赖度,只是受到了福岛事件的剧烈影响,发展已经受限。
福岛事件影响了全球核电发展进程
2023年10月24日,日本最大的财经网站News Picks发表了对经产省资源能源厅需给政策室长广田大辅的采访文章。广田认为,“到2030年日本的核电在发电中的占比应该从2021年的7%提升到2030年的20%~22%。”
2024年10月,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东北电力公司表示,计划重启位于宫城县的女川核电站2号机组,并重新投入使用。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核电站建设和使用也一直在推进。
去年,红沿河核电全年上网电量达到了482.7亿千瓦时,约占大连市全社会用电量的98%。红沿河核电站是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71万千瓦,总投资额900亿元。累计上网电量已超3317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近1亿吨。
2021年5月19日,东北第二个也是迄今中国最北端的核电站——徐大堡核电站也已经开工建设。该电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立项,由中核集团控股的中核辽宁核电公司负责开发,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
2016年中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量中的占比要从当前的5%提升至10%。
中日韩对核电重视的背后,是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中日韩三国均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工业、居民生活等对电力的需求量大。核电作为一种稳定的基荷电源,能够提供大量且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三国的用电需求。
同时,三国都面临着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求,以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强能源自给能力。
俄罗斯在向东战略的促使下,也已经开始重视远东地区的能源建设问题。
根据发展规划,到2042年,俄罗斯拟在远东地区建设普里莫尔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两座核电厂,每座电厂配备两台600MWe级VVER-S机组。
2024年9月6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东部经济论坛上发布讲话称,政府可能会选择在远东地区建设3座双机组核电厂,而不是两座。
可见,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的核电站建设将会成为世界核能的焦点区域之一,这是由东北亚地区深厚的制造业根基和更加发达的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