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鱼儿
该怎么成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对于这个问题,沈阳即将给出“明确答案”。
2月18日,沈阳市将举办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发布活动。值得密切关注的是,在本次活动中《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即将发布。朝向着顶层设计中的城市定位迈进,沈阳将官宣正式启程。
202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正式提出“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是沈阳历版总体规划中,首次获批具有国际化定位的城市性质,这标志着沈阳乃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由此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国际化阶段。
把握好这历史性机遇,是沈阳这座城市身上肩负的一个时代重任。
沈阳市对此迅速反应。在规划获批复后的三个月内,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如今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意见征集之后,《纲要》已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根据之前的征求意见稿,2025—2027年将是沈阳打造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沈阳将以搭建国际化平台、营造国际化应用场景为重点,提高在东北亚地区的要素汇聚、产业竞争、对外交往水平。
而在本次的活动中,与东北亚国际化相对应的招商发布,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活动将围绕“一高地、一枢纽、四中心”推出重磅应用场景和招商项目。还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涉及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信息技术、食品、能源等产业领域。
国际化是沈阳经济发展的全新征程
这样的项目布局,和沈阳市目前的优势产业相匹配。
如近年来,沈阳推动传统优势装备产业向高端化升级,2024年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40%以上;在汽车产业上,沈阳以华晨宝马为链主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深耕。2024年,总投资200亿元的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升级改造项目又签约落地。
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也确实为沈阳带来了不少新的动能。2024年,10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千亿产业集群数量达到5个。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9.6%、45.9%和130%。
沈阳的年生产总值已经突破9000亿大关,达到9027.1亿元。这个数字同比2023年增长了5.2%,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6.8%提升至27.7%。
这也让沈阳有机会在不远的将来冲刺万亿GDP,和大连双双携手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成为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规模的领头羊。
规模庞大的工业制造规模支撑沈阳经济
沈阳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东北亚地区内海外企业的极大兴趣。据介绍,此次招商活动采取“1+5”形式,即1个主会场设在中国沈阳,5个分会场分别设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慕尼黑和中国香港地区,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步进行。
截止2月17日,活动主会场已有来自跨国公司、央企、民企等近400名代表报名参会,5个海外分会场也将吸引超过300位来自亚洲、欧洲的世界500强企业、商协会等代表参会。